第六十四章 前路漫漫

字數:4352   加入書籤

A+A-




    ()

    “人生不地不熟的,去那兒幹嘛?”胖子問道。

    南風不停步也不接話,隻是走。

    胖子也隻是隨口一問,見南風沒有回頭的意思,便跟了上來,“南風,有事跟你商議。”

    “什麽?”南風歪頭看向胖子。

    胖子說道,“咱們也不是小孩子了,兒時的外號還是不要叫了。”

    “行啊,以後不喊你胖子了,”南風隨口應著。

    見南風應的這麽爽快,胖子有些意外,未曾想南風的話還有後半句,“光頭和禿驢,你挑一個吧。”

    “我有法號的嘛。”胖子抓了南風的包袱,背在了自己身後。

    “你那法號太端太假,”南風上下打量胖子,“自咱們見麵到現在,你又吃肉又喝酒,還說謊話,我看你這酒肉和尚不當也罷,還俗吧。”

    “你怎麽不還俗?”胖子撇嘴。

    二人說話之間,一個樵夫迎麵走來,眼見二人走在一處,難免多看了二人幾眼。

    “咱們教派不同,你是和尚我是道士,走在一處實在顯眼,人家總看咱們。”南風說道。

    “好像是不太好。”胖子回望那個已經走過去的樵夫。

    “到了下一處村鎮,給你買身衣服,把這破袈裟換了。”南風說道,他是有仇家的人,身穿道袍已然醒目,再與和尚同行,會更加引人注意。

    胖子不很樂意,“你怎麽不換?”

    “我也換,一起換了。”南風落錘定音。

    “那成。”胖子點頭同意。

    二人走的是小路,比較僻靜,走了十幾裏後,經過一處樹林,自路旁樹林衝出了幾個持刀斧的彪形大漢,“呔,留下財物!”

    胖子愣神的工夫,南風已經拔出長劍衝了過去,“呔,留下狗命。”

    那幾人敢於阻攔他們,乃是看他們年紀不大,未曾想南風竟然如此凶悍,眼見他衝了過來,幾個強盜下意識的退入了樹林,南風叫罵追趕,直至將幾人衝散方才調頭回返。

    胖子氣喘籲籲的迎了上來,到得近前低聲問道,“你不是未曾入門嗎,哪裏學來的武藝?”

    “誰告訴你不會武藝就不能打架?”南風反問。

    “你當真不會武藝?”胖子半信半疑。

    “會不會武藝不重要,敢不敢動才重要。”南風收劍歸鞘。

    “不無道理。”胖子連連點頭,人家高用劍,收劍時看都不看就能插入劍鞘,南風得看著才能對的準,擺明了不會武藝。

    又走了十幾裏,前方出現了鎮子,此時少有成衣出售,二人便扯了布料,請人裁剪縫紉,南風扯的是青布,胖子選的是灰布。

    做衣服得等,次日二人不得上路,便自鎮上閑逛,鎮上有鐵匠鋪,行走江湖總不能空,南風便請那鐵匠幫胖子打造一件兵器。

    胖子無甚想法,南風想過之後,讓鐵匠幫忙打了把刀,淬火之後倒也明晃鋒利,也不佩鞘,就這樣讓胖子拎著,用來嚇人。

    下午未時,二人換上了新衣裳,南風將換下的道袍塞進灶下,點火燒了,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也沒會穿道袍了,等他再穿的時候,這身袍子估計已經小了。

    由於不趕時間,二人便沒有急於離去,客棧雖小,卻難得安靜,又很整潔,南風自炕上閉目假寐,胖子在一旁翻閱佛經,這一年多他也學會了字,但不似南風那般精通,遇到不識的字,便問南風。

    南風學過大量道家經,那些充當先生的老法師在講經時偶爾會以自身經與異教經比對,所謂異教,包含本土的一些宗教以及西土傳來的佛教,由於佛教祖師是個名為釋迦摩尼的外族人,故此佛教又被稱之為釋教。

    道家經多講陰陽辯證,說的直白一些便是自正反兩麵審視陰陽,明辨是非。與道家經相反的是儒家的一些學說,儒家崇尚庸之道,凡事不走兩端,直取線。

    道家與儒家雖有分歧,卻都建立在忠孝仁義的基礎之上,但那釋教走的完全是另外一個路子,他們視肉身為虛,今生為假。

    道家重肉身,修今生,很真實。

    釋教輕肉身,修來世,很虛無。

    道家與儒家雖有分歧,卻仍在同一方向,但道教與釋教的分歧不啻於南轅北轍,完全是相反的兩個路子。

    南風唯恐胖子誤入歧途,便說了些道家教義與他聽,但胖子雖然清規戒律守的不好,對釋教教義卻是信奉有加,認為慈悲為懷總不會錯。

    南風懶得與他辯解,也不再幫他解字。

    胖子啃那釋教經書,南風想那九部經,即便失去了天德子等人的幫助,他也不曾打消自己的念頭,十二年後一定要重回太清宗,為師父討回公道。

    天元子臨終之前曾經給過他句忠告,這句忠告已被他視為金科玉律,若是沒有天元子當年的第條忠告,他根本不可能看穿靈研子的美人計。

    此時他已經離開了太清宗,再回原點,他需要重新尋找方向,定下目標。

    十二年後再回太清就是目標,天元子對他有莫大恩情,必須報答。

    報恩不能折衷,男人一言九鼎,說回去就一定要回去,說十二年絕不能等到十年,哪怕到時學無所成,去了就是送死也得回去。

    為了保全性命,他隻能將太玄真經交給對方,如此一來,哪怕他將太玄真經參的再透,練的再好,十二年後也頂多與對方戰個平。

    實則他連與對方戰成平的信心都沒有,他入道太晚,資質平平,而對方入道已久,不但靈氣修為高絕,參悟行更是輕車熟路。

    再者,對方有天職在身,可以請神作法,而他不曾授籙,連個鬼都請不到,哪怕參透太玄真經,也不過悟得一些玄妙武功,法術卻不得使用。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想在十二年後得償所願也不是無有可能,他身上還帶有兩片天書龜甲,據天元子所說,那九片龜甲天書藏宇宙之妙,羅天地之理,乃萬法之源。

    清祖師皆是混元大羅金仙,他們有這般成就,無疑是獲益於天書,九部經應該隻是他們參悟天書所得的一部分,實則他們所悟玄妙遠不止於此。

    這兩片龜甲所載字他全然不懂,但根據龍元子等人對龜甲的瘋狂追逐以及天元子當年的話外之音來看,參悟龜甲天書並不需要將九片龜甲盡數集齊。

    龍元子等人對本宗經研習的很是透徹,參悟天書是以本宗經為錦,以天書殘片添花。他們並不需集齊所有龜甲,隻要得到一片,就足以超越眾人。

    而今他裏有兩片龜甲,倘若能夠悟有所得,十二年後的太清之行就一定能夠得償所願。

    天書就像那高處的果子,他現在站在地麵,若想摘那高處的果子,就需要一架梯子,太清宗的九部真經就是這架梯子,隻有踩著這架九層階梯才能摘到高處的果子。

    沉思過後,南風有了計較,暗研習九部真經,待得九部真經參悟透徹,再以兩片龜甲錦上添花。包裹著龜甲的那張鹿皮很可能記載有其他龜甲的線索,這十二年也不能避世隱居,在修行的同時當設法尋找更多的龜甲。

    得到的龜甲越多,天書就越完整,參悟起來也就越連貫。

    不過他也不敢奢望集齊所有龜甲,若是盡得九片龜甲,便可拚出天書全,那時就可能出現除清祖師之外的第四位混元大羅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