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字數:3897   加入書籤

A+A-


    星哲對於苗疆的繁榮和民風都非常羨慕,和大唐比起來,苗疆真的是好太多了。

    如果不是因為星哲的朋友和愛的人都在大唐,星哲也許並不會選擇幫助大唐對付苗疆,相反,他應該會選擇幫助苗疆對付大唐。

    但是星哲現在是站在大唐的立場上,他不僅僅要幫助大唐守住疆土,還要讓大唐的百姓也能夠和苗疆的百姓一樣,過上安逸美滿的日子。

    星哲按照林霄的意見,把苗疆的國君帶回了大唐,雖然苗疆現在其實已經是大唐的手下敗將了,但是星哲對於苗疆的國君依舊是以禮相待。

    不管大唐是不是禮儀之邦,在星哲眼裏,能夠無私地為其他人帶來利益的人,就是值得尊敬的人。

    苗疆之所以能夠欣欣向榮,百姓們安居樂業,一半以上都是苗疆的國君是一個開明的君主,就算他自己沒有這方麵的才能。

    但是他能夠知人善用,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而且有自己的想法,和獨到的見解,最重要的,是苗疆的國君又一顆為子民而服務的心。

    這樣的人在星哲的眼裏,是帶著光環的人,星哲深知自己做不到這麽好,所以他才不願意成為一個統帥。

    即使是青幫,他也基本上完全交給了陳長生去管理,當然,除了陳長生,其他的堂主也有一定權利,以免陳長生因為意氣用事,而做出不合理的決定。

    不過星哲認識陳長生到現在,都從來沒有見過陳長生意氣用事的樣子,也許陳長生已經足夠冷靜了,不論在什麽情況下,他都不會亂了陣腳。即使有的時候可能也會緊張和恐懼,但是他永遠都是清醒的。

    星哲終於回到了大唐,一會到大唐星哲就跑去找他的老婆們,和鳳舞等美女了。

    其實也沒分開多長時間,但是卻有一種分開了很長時間的錯覺,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吧。

    星哲直接就把苗疆的國君交給了宰相雍吉,剩下就沒星哲什麽事情了,星哲也才有充足的時間去串門。

    星哲見到夕瑤的時候有些詫異,他感覺夕瑤看起來非常疲憊,但是不論星哲如何追問,夕瑤都不願意告訴星哲,星哲沒有辦法,也隻能選擇不在追問。

    為了犒勞夕瑤,星哲特地親手製作了一盒點心給夕瑤,不僅僅是因為夕瑤喜歡吃甜食,更是因為星哲隻是想要為夕瑤做點什麽。

    星哲總覺得自己虧欠夕瑤太多了,這個女人自從那夜替星哲解毒之後,就一直陪在星哲的身邊。

    她保護著星哲,照顧著星哲,為星哲擋掉任何明刀暗箭,一句不滿都沒有說過,永遠都是一副心甘情願的樣子。

    而星哲自己卻什麽都沒有辦法給夕瑤,還要拉著夕瑤和自己一起步入險境,盡管如此,夕瑤依舊是陪在星哲的身邊,無怨無悔地保護著星哲。

    夕瑤受到星哲親手製作的點心時,感動的眼淚不停地滑落,盡管星哲做的點心沒有什麽特別的,就連味道也是最簡單的甜味。但是夕瑤卻非常喜歡吃,總是大口大口的吃。

    晚上的時候,星哲即使已經感覺到非常疲憊了,但他還是答應了夕瑤,和夕瑤一起去看了一場戲劇演出。

    星哲一直都覺得自己並不是什麽有文化的人,對於戲劇這麽有內涵的傳統文化,他也隻是有所耳聞而已。

    星哲覺得自己應該不會喜歡看戲劇,畢竟自己是看過很多電影的人。但是當一句開始了的時候,星哲卻完全被故事吸引了。

    這場戲劇是《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一部非常經典的戲劇,星哲也是有所耳聞。

    星哲完完整整地看完了整場戲劇,他覺得如果能夠放鬆下來,戲劇完全要比電影好看多了。

    前朝崔相國死了,夫人鄭氏攜小女崔鶯鶯,送丈夫靈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暫住河中府普救寺。這崔鶯鶯年芳十九歲,針織女紅,詩詞書算,無所不能。她父親在世時,就已將她許配給鄭氏的侄兒鄭尚書之長子鄭恒。

    書生張生碰巧遇到到殿外玩耍的小姐與紅娘。張生本是西洛人,是禮部尚書之子,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他隻身一人赴京城趕考,路過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確就在蒲關,於是住了下來。聽狀元店裏的小二哥說,這裏有座普救寺,是則天皇後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過者無不瞻仰。

    本是欣賞普救寺美景的張生,無意中見到了容貌俊俏的崔鶯鶯,讚歎道:“十年不識君王麵,始信嬋娟解誤人。”為能多見上幾麵,便與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進西廂房。

    一日,崔老夫人為亡夫做道場,這崔老夫人治家很嚴,道場內外沒有一個男子出入,張生硬著頭皮溜進去。這時齋供道場都完備好了,該夫人和小姐進香了,以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張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報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飄零數年,自父母下世之後,並不曾有一陌紙錢相報。”

    張生從和尚那知道鶯鶯小姐每夜都到花園內燒香。夜深人靜,月朗風清,僧眾都睡著了,張生來到後花園內,偷看小姐燒香。隨即吟詩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鶯鶯也隨即和了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歎人。”張生夜夜苦讀,感動了小姐崔鶯鶯,她對張生即生愛慕之情。

    叛將孫飛虎聽說崔鶯鶯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便率領五千人馬,將普救寺層層圍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內交出鶯鶯做他的“壓寨夫人”,大家束手無策。這崔鶯鶯倒是位剛烈女子,她寧可死了,也不願被那賊人搶了去。危急之中夫人聲言:“不管是什麽人,隻要能殺退賊軍,掃蕩妖氛,就將小姐許配給他。”張生的八拜之交杜確,乃武狀元,任征西大元帥,統領十萬大軍,鎮守蒲關。張生先用緩兵之計,穩住孫飛虎,然後寫了一封書信給杜確,讓他派兵前來,打退孫飛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後,杜確的救兵到了,打退孫飛虎。

    崔老夫人在酬謝席上以鶯鶯已許配鄭恒為由,讓張生與崔鶯鶯結拜為兄妹,並厚贈金帛,讓張生另擇佳偶,這使張生和鶯鶯都很痛苦。看到這些,丫鬟紅娘安排他們相會。夜晚張生彈琴向鶯鶯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鶯鶯也向張生傾吐愛慕之情。

    自那日聽琴之後,多日不見鶯鶯,張生害了相思病,趁紅娘探病之機,托她捎信給鶯鶯,鶯鶯回信約張生月下相會。夜晚,小姐鶯鶯在後花園彈琴,張生聽到琴聲,攀上牆頭一看,是鶯鶯在彈琴。急欲與小姐相見,便翻牆而入,鶯鶯見他翻牆而入,反怪他行為下流,發誓再不見他,致使張生病情愈發嚴重。鶯鶯借探病為名,到張生房中與他幽會。

    老夫人看鶯鶯這些日子神情恍惚,言語不清,行為古怪,便懷疑他與張生有越軌行為。於是叫來紅娘逼問,紅娘無奈,隻得如實說來。紅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張生求情,並說這不是張生、小姐和紅娘的罪過,而是老夫人的過錯,老夫人不該言而不信,讓張生與小姐兄妹相稱。

    老夫人無奈,告訴張生如果想娶鶯鶯小姐,必須進京趕考取得功名方可。鶯鶯小姐在十裏長亭擺下筵席為張生送行,她再三叮囑張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長亭送別後,張生行至草橋店,夢中與鶯鶯相會,醒來不勝惆悵。

    張生考得狀元,寫信向鶯鶯報喜。這時鄭恒又一次來到普救寺,捏造謊言說張生已被衛尚書招為東床佳婿。於是崔夫人再次將小姐許給鄭恒,並決定擇吉日完婚。恰巧成親之日,張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歸來,征西大元帥杜確也來祝賀。真相大白,鄭恒羞愧難言,含恨自盡,張生與鶯鶯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