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朝堂論戰

字數:3102   加入書籤

A+A-


    當康忠良醒來的時候天已經大亮,他突然大聲吼叫起來,要人將他抬到朝堂上去,他要議政,守衛的侍衛早已經得到了趙妃派人來打下的招呼很快就用一個攆將康忠良抬了去……

    蜀國朝堂,此時正在朝義八國聯軍的問題,不多時就已經陷入了一場混亂,整個朝堂幾乎分成了兩派,占有一小部分,康忠良新進提拔起來的年輕大夫們個個爭的是臉紅脖子粗,緊握著拳頭,嘶聲力竭的主戰,原本主和的一脈是劉鬥、劉權這一邊的舊貴族們,因為一旦大規模的開戰,必然要征調他們手中的存糧,要知道如今蜀國剛剛經曆了斷糧之變,國中的糧食那可是金貴的狠的,若是對外的戰爭,他們自然是樂意奉獻,因為戰利品到最後是要按照出糧,出人的所少分配的,但是這場戰爭顯然是要在蜀國本土上打的,所以在他們看來盡可能的避免戰爭才是正途,如今西蜀貴族的世襲罔替,讓他們不需要依靠原始的軍功上位,能過不作為就成功的,又為什麽要辛辛苦苦的去打仗呢?

    但是讓劉鬥、劉權意外的是這一次,康新公為首的革新派的人,居然毫不猶豫的站在了自己這一邊,頓時讓主和的聲音瞬間壓倒了主戰派的聲音。

    蜀昭王臉色難看的看著朝堂上這些人的爭論,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主和的聲音居然如此之大。

    “陛下!如今八國先頭之兵便有近五十萬,楚國擁兵二十萬,其餘各**隊足有三十萬之多。這其中皆是諸國精銳,我西蜀國中雖號稱擁兵百萬,但是實際能夠調動的軍隊不過二三十萬,離得最近的不過是十幾萬應天軍,應天軍自從鎖陽之戰之後便是元氣大傷也不似鼎盛,若是打一打趙國這般小國,弱國自然留有餘力,但是若是要抗衡八國聯軍實在是不智啊!況且我國中剛剛經曆斷糧之變,國中虛弱,實在不宜在此時大動兵事,臣竊以為,戰則易敗,不如遣一使者結於八國之好,為萬安之策!”

    走出來的是新任大司農,這是大良造劉鬥的親信,此人一說話,群臣紛紛開口附和:“大司農所言甚至,正合天意,還請陛下采納!”

    “請陛下采納!”包括劉鬥,康新公,劉權,康忠義在內的群臣紛紛跪倒在地山呼,這陣仗讓蜀昭王劇烈的咳嗽起來,臉色一陣潮紅,一口鮮血當著群臣的麵噗的一聲吐了出來。

    “陛下!陛下!”身邊的總管宦官連忙上前輕輕安撫著蜀昭王“陛下可要保重身子!”他想要攙扶蜀昭王退朝,但是蜀昭王卻一把推開他,吐出了一口鮮血的蜀昭王臉色稍緩,劇烈的呼吸了幾口氣,正要說話。

    突然,就聽到一個虛弱卻十分堅毅的聲音想起:“爾等奸賊,敢誤我明主!”這一聲訓斥讓堂下群臣皆是惱火,不過如今蜀昭王剛剛吐血,這其中不乏有群臣逼宮之嫌,革新派和保守派的抬頭看去,卻見到康忠良被人駕著走上朝堂,拿著他那包裹著白布的頭上盡是血痕,頓時一個個交頭接耳議論起來。

    相反的康忠良一派的黨羽們,紛紛露出喜色,蜀昭王也是你詫異的看了康忠良一眼。

    “罪臣,拜見陛下!”說著就要推開兩邊的侍衛,此時蜀昭王開口說道:“康愛卿免禮吧!賜座!”

    旋即你,便有宦官搬著一把高腳椅子走上前上麵貼心的用金絲軟墊鋪好,康忠良被安置在椅子上,喘了幾口氣這才緩緩開口:“陛下,方才群臣之言深誤陛下?我大蜀決不可對這次戰爭退卻!”

    此話一出,眾人瞬間就炸開了鍋,就連蜀昭王也是微微一愣,因為他可是清晰的記得一天前,這康忠良可是因為勸自己隱忍不發這才一頭撞在了柱子上的,可是如今卻帶著如此重傷出來反對談和?這實在是令人費解啊!

    “何以言之?”蜀昭王問道。

    “陛下,臣竊以為,此時我西蜀國內不問,正值陛下治下數十年中最虛弱的時候,我西蜀卻要隱忍不發……”

    “哼!真是故弄玄虛,我還以為國尉大人有什麽了不得的退敵之策,沒想到隻不過是將我等的話換了個說法罷了……”

    有人開口嘲諷起來。

    “鵬程萬裏,有青雲之誌,燕雀豈能識哉?陛下,臣遊曆東吳時曾經見過一種龍蝦,此蝦全身通紅,堅硬無比,雖然身小,但是卻有著一對巨大的鉗螯,在水中鮮有天敵,但是每年此蝦都有一段蛻殼時期,這段時間中,此蝦全身的硬殼蛻下,周身變得如水般柔軟,可以說,此時的它是最虛弱的,任何一隻水中生物都可以將他殺死,這樣一個情況下,此蝦非但沒有將自己隱藏起來,等待恢複,而是選擇了比平日更加耀武揚威的方式展示在外人麵前,即便的遇到了鱉甲大魚依舊敢揚起鉗螯以對之,如今我西蜀正如這蛻變的龍蝦,若是此時我們稍顯疲態,八國聯軍非但不會退去,反而會更加瘋狂的進攻我西蜀,甚至滅亡我西蜀,瓜分我蜀國的土地,所以此時的我們絕不可主動談和!”

    “哼,誠如國尉所言,難道我們不主動講和,他們的五十萬大軍就不會來了嗎?這五十萬大軍還隻是前軍,隨後還不知道有多少大軍在等著我們呢!”大司農冷笑一聲。

    “哈哈!大司農此言當真是不知兵,不知蜀也,此二不知,又如何擔得起我蜀國大司農之職?”

    “你……”大司農氣的臉色通紅正要分辨,卻被蜀昭王打斷,隻好悻悻的選擇了閉嘴。

    “好了,國尉,你有何想法不妨說出來,寡人與眾位愛卿一同議一議。”

    “陛下,承尊命,不敢有所藏私,臣愚以為,楚國聚眾於雲夢城,欲與陛下一決勝負,初看時我西蜀為弱,聯軍為強,若是此時退卻必為,賊人所趁,但,八國聯軍雖眾,但是卻不能用,正因為諸國聯軍全是國中精銳,自然相互之間,必有攀比之心,各種調度不靈,相互不依,各自為號,此乃兵家之大忌也,此乃兵敗也,聯軍鬆散,大多軍士不熟悉蒼雲和漠北地勢,此勢敗也,八國聯軍以龍璽為名征討我西蜀,本就是君主之私心,但凡動用兵事者,必要勞民傷財,名不正,言不順之戰,百姓多有怨言,此名敗也,相對聯軍有此三必敗,我西蜀也有三必勝,陛下英明神武,我西蜀將士奮勇當先,個個敢以一當十,前有鎖陽大勝之威,後有大破蕭家軍之勢,軍心一致,此為兵勝,我西蜀東有鎖陽天塹,進可攻,退可守,此為勢勝,我西蜀被迫反抗,在我國境作戰,聯軍破我疆土,掠我百姓,陛下與百姓同仇敵駭,此為天勝,我西蜀有此三勝,聯軍有此三敗,我大蜀何懼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