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風4章:風平浪靜
字數:3681 加入書籤
雲夢城,坐在首座上的卞孝仁,整張老臉都氣的鐵青,全正慶背負荊棘,跪在堂下,卞孝仁一離開夏安城之後,在半路上就收到了兩份戰報,一份是蕭辰報捷的戰報,原本心中還有些許安慰,將蕭桓在信中半調侃的話也是一笑了之。
但是不久他便收到了第二份戰報,來自雲夢城,這戰報中詳細說明了整個黑風林大敗的全過程,這讓卞孝仁急火攻心,差點昏死過去,當下不再敢耽誤時間,火急火燎的直奔雲夢城,幾乎是晝夜不停的趕路,終於隻用了兩日的時間就回到了雲夢城,等他回到雲夢城之後,看著整個殘兵敗將的一片淒慘,頓時心如死灰。
若是此時那康忠良攜大勝之勢,反撲雲夢城,那雲夢就危險了,雲夢城一旦破城,南楚將會失去整個西疆的屏障,不過好在這康忠良並沒有出兵,但是二十萬大軍損失殆盡,無論是因為什麽,他卞孝仁作為主帥,作為成名已久的大將,都是一種不可饒恕的重罪。
“將軍,末將死罪!”全正慶匍匐在地上,痛哭流涕。
卞孝仁神色寞落,終於是長歎一聲:“罷了,老夫是老了,這亂世,已經不是我這個老家夥所能控製的了,英雄出少年啊!正慶,盡失二十萬大軍,你我罪無可赦,你跟著老夫幾十年了,放心去吧!罪不累及家人便是了……”
卞孝仁看著瑟瑟發抖的全正慶,滿腔的憤怒,最終化作了一聲歎息,起身離開,那在戰甲下雄偉的身軀,一下子了佝僂了許多……
全正慶,愣愣的看著卞孝仁的背影,淚水肆意,跟隨卞孝仁數十年,從一個小卒做到如今的位置,卻因為一場失誤導致全軍覆沒,累及對他有知遇之恩的主帥,他心中恨啊!終究是對這卞孝仁重重的磕了三個頭,站起身走出大堂……
翌日,全正慶被押赴雲夢城,城頭,斬首示眾,卞孝仁穩定雲夢城軍心之後,向朝廷遞交文書,請罪,同月,楚安王趁機下詔,卞孝仁盡失邊軍,本罪無可赦,念起對楚國有功,死罪可免,削去爵位,貶為庶民,其實這對於楚安王來說卻是好事,他趁機將邊疆大權收歸中央,要知道這位卞孝仁將軍,可是始終對他這個楚安王頗有微詞的,如今不僅將此人拿下,同時也是折斷了卞家的一條臂膀,雖然他依靠卞家政變,但是又有哪一個君王喜歡處處受製呢?
至此,一代名將從此退出曆史舞台……
同時浩浩蕩蕩的聯盟大軍隨著卞孝仁的免職,自行瓦解,陳國陳湯王派遣使者分別奔赴南楚和東吳,就百裏子清一事討要說法,陸九淵在東吳本就受人攻訐,有心人利用這一點,彈劾陸九淵,陸九淵被削去大將軍之職,貶為東吳以邊城校尉,東吳為此賠償陳國戰車二十乘,金千斤,如此慢待陳國,讓整個陳國一時間對東吳仇恨頓起,奈何陳國國小兵弱,隻能暗中忍下。
諸國趁勢敲詐南楚,南楚為了安撫諸國,分別賠償了十萬金,良馬千匹,其他物件不計其數,這才將隱隱不安分的諸國安定下來,對於陳國,楚安王並沒有特別的表示,這讓陳國心中不滿,但是卻沒有辦法,此時便就此結過……
趙德率領大軍返回泉陽城,準備接應楚希兒,楚希兒作為趙國使臣,親自到赤雲城麵見康忠良,準備就代城交割再做磋商,而蕭辰戰後收兵,讓蕭桓為使者前往赤雲城,索要康忠良所答應的報酬之後,自己則率軍返回駐軍城,同時上書周武王,說明楚希兒的事,並在信中提到,將由蕭桓護送楚希兒去京都,希望周王能在京都為蕭桓謀個一官半職。
周武王聽聞大喜,滿口答應下來,立刻冊封蕭桓為周國使者,假天子符節,迎楚國公主入京,同時暫時加封蕭桓青城子爵,具體封賞入京後一體協商,這一記,讓周武王原本想要斥責蕭辰在盟軍中消極怠慢的說辭,直接壓下,同時賦予了蕭辰一體節製漠北大軍防務的大權,以彰顯恩寵。
整個北周一時間君臣和諧,一派風平浪靜。
康忠良在赤雲大勝之後,原本想要一舉攻下雲夢城,在楚國疆域內插上一枚釘子,但是想到楚國經此大敗,若是自己再攻下雲夢城,必然遭受到楚國瘋狂的報複,於是再三權衡之後,他選擇了撤軍,甚至將十萬俘虜中的三萬送還給楚國,楚安王繼位後第一場大戰便敗的如此慘痛,南楚人本就富足,不喜戰事,楚安王不敢再輕言兵戈,於是默契的接受了康忠良的暗示,兩國罷兵。
而西蜀經此大戰,在諸國中的威勢一舉超越了楚國,隱隱成為四大國之首,無人敢纓其鋒芒。
雖然大戰得勝,但是康忠良並沒有一刻輕鬆,麵前的幾封密信讓他整個人隱在黑暗中一言不發。
一封是來自益都的,密信中說,如今蜀昭王已經氣若遊絲,眼看著就不行了,四大王子在益都城中攪動風雲,西蜀群臣更是眼中再也放不下任何事情,全部鬥紅了眼,四大派係已經撕破了臉皮,不僅在朝堂上公然攻擊,在益都更是發生了數起流血事件,幾波人馬的私軍在城中大大出手,若不是最後康新公老爺子出麵,恐怕還不知道要鬧成什麽樣子。
第二封信是蜀昭王的密旨,康忠良大勝的消息傳回益都,整個混亂的益都瞬間安靜了下來,原本混亂的局勢也陷入了一種微妙的靜謐。
聽到西蜀大勝,這一記強心劑,讓蜀昭王在這期間回光返照般的恢複了幾分,這才下詔讓康忠良秘密帶領應天軍,永安軍,以及藤甲軍四軍還朝接替益州軍的城防,不得延誤,同時令康忠良持虎符,秘密將漢中軍全部調集到邊關駐防,接管漢中。
第三封密信則是康新公老爺子派康家大總管親自送來的,信中隻有一句話:“謹慎,謹慎,謹慎,謹慎!”
剩下的四封全部都是四大王子招攬的密信,這其中一個比一個許下的權勢更有人,康忠良隻是看了一眼,便不再看了。
而是反複拿著康新公和蜀昭王的密旨,臉色陰晴不定,按理說這漢中王應該是最有希望承繼王位的,也是蜀昭王最屬意的人選之一,但是此番蜀昭王卻下旨,讓他調開漢中軍卻是顯然對這位漢中王心生芥蒂,要拔掉漢中王劉機的爪牙,雖然自己也已經做出了後手先一步讓段嶽山前往漢中節製,益州軍本是蜀昭王的親軍,蜀昭王居然益州軍也要調開,難道連自己的親軍也要調開,難道對自己的親軍也不信任了嗎?
關鍵是調集藤甲軍回城,要知道這藤甲軍本是大良造劉鬥的嫡係部隊,劉鬥支持的又是漢中王劉機,但是這蜀昭王又是何意呢?他心中的人選到底是誰?康忠良第一次覺得自己看不透這位君王了。
而康新公老爺子,早已經明裏暗裏幫了自己無數次,自己這我祖父根本不需要自己多說什麽,就能明白自己的心思,一直一來都是可著勁的由著自己謀劃,但是此次送來的這封密信,顯然益都城中的情況,比自己得到的情報還要負責,這才讓老謀深算的康新公都感到十分棘手……
他揉了揉額頭,蜀昭王雄才偉略,他不死,康忠良絕不敢露出絲毫的反意,他更不知道這位稱雄一生的君王到底留下了多少後手。
直到此時康忠良才覺得自己在這位帝王麵前還是嫩了點,若不是蜀昭王年邁,再年輕幾歲,怕是,自己那些手段也早已經露出了馬腳。
但是現在唯一有一點可以確信的是,蜀昭王對自己已經完全的信任了,加上如今諸多王子和群臣宗親互相攻訐大戰,沒有人去關心他的病情,似乎人人都盼著他這個老東西早點去死,而康忠良卻時常呈報戰報,更是每每都要詢問其身體,言辭間的焦慮和忠誠,讓這位風燭殘年的老王,心中感動不已,說到底,君王也是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