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晉王李治
字數:2343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周鼎記 !
與此同時,李世民也就此事對私下召集朝臣們進行了試探,朝臣們在新儲君的人選上再次產生了重大分歧。在大多數人力挺魏王李泰時,司徒長孫無忌、諫議大夫禇遂良等人卻強烈反對,他們提出了另一個人選——晉王李治。就在朝野上下認定魏王李泰入主東宮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之時,晉王李治就像一匹政治黑馬驀然闖進人們的視野,晉王像一顆從天而降的攔路石橫亙在魏王李泰的麵前。李治生於貞觀二年,是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在嫡出的三個兒子中排行老三,貞觀十七年他才十六歲。從幼年起,李治就有“寬仁孝友”之名。貞觀十年長孫皇後病逝,李治是三個嫡子中哭得最慘的,哀慕感動左右,太宗屢加慰撫,由是特深寵異。李泰和李治都是長孫無忌的親外甥,可在這場儲位之爭中,長孫無忌自始至終反對李泰而力挺李治。很顯然,大唐帝國的儲君桂冠最終之所以落在李治頭上,關鍵就在於長孫無忌。長孫無忌為什麽不選擇李泰?原因很簡單,李泰表現得太過強勢了。貞觀十七年,李泰已經二十四歲,是一個生活閱曆和政治經驗都已相對豐富的成年人,擁有自己的一套處世哲學和政治理念。其次,他早已在朝中打造了一個不可小覷的勢力集團,其中多有元勳子弟,如杜如晦之弟杜楚客、柴紹之子柴令武、房玄齡之子房遺愛等。可想而知,假如由李泰繼承皇位,這幫少壯派就成了擁立新君的首功之臣,而像長孫無忌這樣的前朝老臣到時候就隻能乖乖地卷鋪蓋回家,所以長孫無忌必定要反對李泰。而長孫無忌之所以堅決擁立李治,就在於李治年齡小,性格柔弱,易於掌控。在力挺李治的代表人物中,除了長孫無忌外還有一個就是禇遂良。禇遂良是時任諫議大夫。雖然他資曆較淺、官階不高,但卻因忠直敢言而深受李世民的器重和賞識。力挺李治的。除了他們之外,在擁護李治的集團中,李世勣也在其中發揮了看似無形但卻至關重要的作用。李世勣早在貞觀七年和李治扯上關係的。貞觀七年,年僅六歲的李治就被授予並州大都督一職,這麽小的毛孩子當然不可能實際到任,因此隻能“遙領”。而負責代替李治行使職權的人就是李世勣。他當時的職務是並州大都督府長史,所以嚴格說來,李世勣算得上是晉王李治的“故吏”。到了貞觀十七年,大唐的開國名將逐漸凋零——如李靖已七十多歲,早已致仕;尉遲敬德也於貞觀十六年淡出現實政治;而侯君集又在此次儲君危機中因謀反被誅……在此情況下,李世勣作為帝國屈指可數的軍事棟梁,其政治地位自然非常人可比。李治雖然平時比較低調,但他背後的這三個帝國大佬可以稱得上一個典型的“鐵三角”。長孫無忌是元勳老臣的代表。禇遂良是政治新秀的代表。李世勣則是軍方人物的代表。麵對如此強大的政治力量,李世民又豈能等閑視之!相形之下,李泰背後的勢力集團盡管不乏權門之後,可是在李世民眼中卻毫無分量。不但毫無分量,而且李世民對那些功臣子弟恰恰頗為反感。在他看來,這幫人基本上就是一些無德無才、隻會吃父兄老本的紈絝子弟。假如李泰入繼大統,這幫“德義不修”的功臣子弟必然會執掌朝政,到時候不但貞觀一朝的政治成果不保,而且李唐社稷的安全與穩定也很可能受到危及。隻有讓這批元勳故舊輔佐新君、繼續執掌朝政,貞觀路線才會得到延續,而他為之奮鬥一生的帝王功業才能得到有效的繼承,並且發揚光大!這些日子,魏王李泰覺得自己活像一隻熱鍋上的螞蟻。因為他聽說,以長孫無忌為首的一幫元老極力攛掇皇帝改立晉王,而父皇李世民在上次去他家中後,再無表態,這種局麵,怎能不令李泰心急如焚?雖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可眼看已經煮熟的鴨子就要飛了,李泰又如何能夠氣定神閑、安之若素?急不可耐的李泰終於亂了方寸,走出了一步臭棋。準確地說,他是忍不住對晉王李治說了一句威脅恐嚇的話。而恰恰就是這句話,促成李世民在左右為難的時候最終下定了決心——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一天,早朝過後,李泰單獨把李治拉到一個陰暗處以一種威脅的口氣對他說:“你曆來和元昌友善,如今元昌已被處死,你難道就不擔心自己的腦袋?”十六歲的李治當即嚇得麵無人色,此後天天哭喪著臉,惶惶不可終日。李世民大為奇怪,屢屢追問他原因,李治不得不坦白交代,把李泰的話原封不動地轉述給皇帝聽。那一刻,李世民的心裏忽然掠過一陣強烈的痙攣。他痛苦地意識到——禇遂良的警告絕非危言聳聽!這個李泰一旦登上大位,絕不會放過李治!又想到前幾天去看望廢太子李承乾時,言語之間不免又大加斥責。李承乾憤憤然地說:“兒臣既為太子,還有何求?皆因李泰暗算,兒臣才不得不與朝臣謀求自安之術,沒想到被野心家教唆,攛掇我犯上作亂。今天父皇要是立李泰為太子,就是跳進他的圈套了!”李承乾此語雖有泄憤之嫌,但是卻不無道理。它最起碼揭露了一點——李泰確實一直都有奪嫡的野心。如果真的立他為太子,那就是對藩王奪嫡的縱容,也等於開啟了禍亂之源。李世民的心中已堅定了立李治為太子想法。金色的陽光灑滿城廓宮牆,坊間的大鼓在一聲聲響起,文武大臣們陸陸續續地向順天門聚攏,許多大臣們驚奇地發現司徒長孫無忌竟然也來了。近幾的年來,在皇子們的爭嫡過程中,長孫無忌就去終南山求道了,整天穿著一身的道服,讀老子的《道德經》,對朝中之事,一概不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不想參與到這李泰和李承乾的奪嫡之爭,才故意為之。岑文本見了他一拱說:“長孫大人,少見啊,怎麽今兒個連接您也驚動了?”長孫無忌歎了口氣說:“唉,誰知道啊,可惜了我哪爐好丹了,我說等煉完了再來,可皇上不答應啊,其實我一個可有可無的人,來不來也無所謂,朝中的事都有大人們做主不就得了嗎?””兩人正在說笑,順天門開了,大臣和皇子們魚貫著走去,沉甸甸的大門徐徐又合上,大臣無不變色,心想:今天要有大事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