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清樂之音

字數:2664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周鼎記 !

    尉遲老炮看到兒子和孫女,並沒有急於與他二人打招呼,因為清商樂的演奏已達到最後的高氵朝階段,他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箜篌。哪演唱的女樂工此時板腰挺胸,已將聲音發揮到了極限,可謂聲振林木,響遏行雲:“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最後一句“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唱完。女樂工聲音驀地一收,就像一根竹杆被一把鋒利無比的橫刀攸地從中間斫為兩截一般,所有的樂工都停下手來,被喧鬧得連隻鳥也沒有的大宅子頓時恢複了寧靜。尉遲老炮揉了揉吹得發脹的腮幫子,將箜篌放在旁邊的幾案上,一撩道袍從涼亭走了出來。尉遲阿敏早乳燕投林般地飛奔過去,拉住了尉遲大炮的手,繡口一張,翠音嫋嫋:“沒想到爺爺吹箜篌技藝這般好的,一曲《陌上桑》把院子裏的小鳥都聽迷了,爺爺你聽,連一隻發聲的都沒。”小鳥早被他們驚飛了,哪來的鳥聲啊。尉遲大炮多日不見寶貝孫女心裏高興,天官賜福般的笑容又重回到了臉上,拉著孫女的小手說:“還是某家的孫女懂得欣賞藝術,不像某些人都四十多的人了,還整天惹事生非。”說完環眼一瞥身邊的尉遲寶林。尉遲寶林的老臉頓時像木炭上潑了一層番茄醬一樣,走路也變成一順拐了。這尉遲寶林可謂是天不怕,地不怕,敢在太歲頭上動土,閻王爺頭上撒尿的主,可他在這世上最怕的就是他老爹了。他一聽,就知道老爺子是說他的,也不敢反駁,在後麵汕汕地跟著。二人隨尉遲大炮進得屋內,又見在偌大的屋內一角,立著一個青銅大釜,釜下爐火熊熊,釜裏的神水飄散著氤氳煙氣。一名司爐的老奴正在往火灰裏加添木柴,整個屋子裏彌漫著煙氣火石的味道。最近幾年,尉遲老炮除了迷上清樂,還迷上了道教,一本《道德經》被他翻得破爛不堪。由於小時識字少,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去請教夫人蘇斌,蘇斌還耐悶呢:這老東西是咋了,土都埋到脖子了,平時見到書就頭疼的人咋又喜歡上看書了?不過學無止境,愛學習終歸不是什麽壞事,總比整天喝酒強多了,蘇夫人倒也樂得教他,沒想到這老家夥挺有恒心,用一年多的時間,把《道德經》九九八十一章上的字全認完了,還能用拿慣了鐵鞭的蒲扇大手捉用毛筆在宣紙上寫上幾筆了。

    有一天,蘇夫人一大早起來,不見了尉遲大炮,就在宅子裏尋找,卻看他坐下涼亭的錦墩上,閉著眼睛,口中念念有詞,蘇夫人走近細聽: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原來這尉遲大炮在背《道德經》第一章呢。沒過幾天,這尉遲大炮不知從哪個道觀裏淘換來一件道袍,回到家讓傭人洗幹淨,又讓蘇夫人將袖口處易磨損處用針縫了,披在身上。除了髒了脫下來洗之外,幾乎天天都穿這身道袍,給他照著哪件道袍重做一件新的,他還不願意穿。蘇夫人罵他:“你個老東西,整天穿個死人的衣服,你也不嫌晦氣!”他老臉一寒,脖子一擰說:“婦人之見,要知道穿上這仙道留下來的道袍,對日後得道成仙大有益處的!”搞得蘇夫人沒了脾氣,隻得隨他。道家之人大多迷信,認為吃了仙丹可以長生不老,這尉遲老炮篤信道教,自然也迷上了煉丹之術,重金從一個終南山一位老道士那求來一份煉丹秘方,回來以後,就用青銅大釜自己按方煉製起來了。這屋內大釜內就是他正在煉的仙丹。尉遲大炮盤腿坐在青銅大釜一旁的一個蒲團上,爐內熊熊的火焰給他的黑臉鍍上了一層暗紅色,加上身上的道袍、頭上的挽發、房內的大釜、打坐用的蒲團,尉遲大炮這分明就是由一員武將向一名道士轉變的節奏啊!尉遲阿敏好奇地看著這青銅大釜,擰著腰圍著它轉了好幾圈兒,看著上麵的饕餮紋好奇,伸手想摸,還沒靠近,一股熱氣從釜體傳來,玉管趕緊縮了回來,又輕移羅裙,蝴蝶般幫司爐的老馭加柴禾去了。尉遲寶林垂手站在尉遲大炮身邊,看父親坐著不說話,他也不敢動,就在哪立著。尉遲大炮閉目養了會神,才緩緩睜開雙眼,用餘光瞥了一眼尉遲寶林,以為他又惹禍了,沒好氣地說:“是不是又惹禍了,讓為老夫給你搓屁股呢?”尉遲寶林心想:老爺子你終於說話了,我兩腿都站麻了。趕緊走上前說:“這個…..孩兒此次前來,主要是……是為了一位叫安和的少年郎。”他從小就這樣,一見到父親就緊張,一緊張說話就有點結巴。尉遲大炮眉頭一緊說:“為父以前咋從沒有聽你提過有一個叫安和的小子的小子啊!”尉遲寶林就囁嚅著將他如何到永城縣捉拿安和,安和如何神功蓋世,稍一用力就將哪枷鎖掰斷,如何神機算,竟能算出自己有幾個兄弟,幾個子女,如何算出自己和家人將有血光之災,皇上明知他無罪卻把他關在刑部大牢裏不讓出來等,又向尉遲大炮說了一遍。朝庭雖然規定尉遲大炮五日一朝,這還得看他的心情,近來,他迷上了煉丹都半年多也沒上朝了,李小九也拿他沒有辦法。按說他是不會管這檔子事的,可聽尉遲寶林說他家將有血光之災,隻有安和才有破解之法,他焉能不急。加上這幾年,他篤信道教,人也變得很迷信,相信這世上有神仙之說,因為道教的創始人李耳傳說就是在涵穀關留下九九八十一篇《道德經》後,騎青牛化仙而去的。尉遲大炮此時心想:這小子不會是天上的哪位神仙轉世的吧。遂動了救安和之心。可為什麽皇上不放安和呢,按說他是有功的啊?尉遲大炮心中存在疑問,就問尉遲寶林:“皇上是不是在朝堂之上隻言兩地地震之事,而沒提安和向他奏明兩地將發生地震之事啊?”“是啊,確是父親大人所說的哪樣”尉遲寶林心裏也在納悶,也沒見父親在哪天上朝啊?尉遲大炮心裏明白了個**,原來皇上是怕得之消息而不名,傳出後壞了仁君之名啊!心裏便有了主意,又囑咐尉遲寶林萬不可再將此消息再傳揚出去。恰在此時,宅內傳來魏順安的公雞嗓:“皇上有旨,傳尉遲恭宮中覲見!”請您投張推薦票,收藏一下吧,太陽輻射謝您的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