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0五章 高宗納諫
字數:3324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周鼎記 !
聽完安和的平遼三策後,李小九和下麵的群臣麵麵相覷,一時間都不知說什麽好了,最後一條還好,白疊子他們也聽說過,長安就有賣白疊布的,隻是沒想到白疊子還能用來做棉衣保暖。可前兩條計策卻是一個比一個毒辣,甚至可以說的上是為達目地而不擇手段,雖說國與國之間並沒有什麽仁義可言,可大唐畢竟是一個大國,表麵上的文章還是要做的,而且就算是要做,也不用說的如此露骨吧?
不過李小九和群臣也都承認,安和前兩條計策的確很好,就算是達不到預期的目地,也能把高句麗搞的半死不活,那時再發兵,絕對可以事半功倍。
“咳咳~,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李小九第一個反應過來,有些尷尬的向下麵的群臣問道。對於這兩條毒計,他不知道自己是該高興還是該難過?安和可是才十五歲啊,這些毒辣的手段他都是從哪學來的?
“陛下,老臣認為安中郎將的第一條計策可行,遼東本就地廣人稀,若以小股精銳騷擾,隻要不和大股敵軍硬碰,絕對可以使高句麗疲於應付。”
李世績第一個站出來,從軍事方麵說道,他是一個軍人,在站場上不是你死就是安和活,為了取勝可以無所不用其極,所以對於安和的計策,【≠,→他卻是十分的欣賞。
張行成別有深意的看了安和一眼,嘴角帶笑也上前說道:
“陛下,高句麗國內之事,老臣也有所耳聞,其國中以泉蓋蘇文為首的幾大將軍手握重兵,對於榮留王十分不敬。並於前幾年殺榮留王,立其侄子高藏為王並攝政,高藏王形成虛設,兵權國政皆由泉蓋蘇文獨提攬,644年太宗發兵攻打高句麗,遇遼河水上漲。不得渡,645年,太宗又征之,於安市大戰,不能下之,遂還師。
我大唐現已5年末與之戰,而高藏王隨著年齡的增長,掌權的**欲來欲強烈,因此老臣覺得。應該派人與高藏王聯係,幫助他鏟除蓋泉蘇文等人,還高句麗一個朗朗乾坤。”
安和聽完張行成的話後是慚愧不已,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樣,看看人家張行成,明明是挑撥離間,可到了他嘴裏,卻成了宗主國幫助屬國鏟除奸佞。李小九和一幫文官聽的是眉開眼笑。卑鄙一些無所謂,但卻要在醜陋的卑鄙外麵。罩上一層美麗的外衣。而那幾個武將則對此嗤之以鼻,看向張行成的目光中都帶著鄙視。
“哈哈哈~,兩位愛卿說的不錯,這兩條計策的確可行。”
李小九大笑道,不過很快又轉向安和說道:“安愛卿你小小年紀,竟然能有如此見識。為父感到十分欣慰,不過你說的那個白疊子朕也知道,朕的禦苑中還種了一些,但是此物價格昂貴,想要如你所說填充衣物的話。是萬萬不可行的。”
“皇上,現在不行並不代表著以後不行,白疊子比較耐旱,我大唐有許多無法耕種的旱地皆可種植,隻要朝廷大力推廣,想必不出幾年時間,價格就會降下來,白疊子的花可以織布,種子也可榨油,而且產量很大,如果能大量種植,無論於國於民,都是一件好事。”
“想不到安中郎將對於農桑之事也如此了解,真是讓臣等感到汗顏!臣請陛下下旨,大力推廣白疊子的種植。”
張行成很湊趣的上前說道,而且還偷偷看了安和一眼,看來他已經清楚了安和的用意。
“哈哈哈~,好!如此利國利民之事,朕當然要大力推廣。”
李小九現在心情轉好,剛才的怒火早就不知道扔到哪去了。
“咦~?不對,這平遼三策有問題!”
正在興頭上的李小九忽然臉上一僵,他發現自己好像是上當了,而且還是被安和給忽悠了。安和的平遼三策雖好,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那就是耗費時日太久,無論是騷擾疲敵還是挑撥離間,都不是短時間內就能看到效果的,至於那個白疊子就更不用說了,從推廣到真正的實際應用,估計最少也要三四年的時間才行。
“哼,好一個欲擒故縱,你小小年紀,可是心眼倒是不少。”
想明白了這一節,李小九怒哼一聲,冷冷的說道。
“皇上您說的什麽‘欲擒故縱’?臣實在聽不明白?”
安和睜著一雙無辜的大眼睛死不承認。別看李小九表麵很生氣的樣子,但安和卻知道他並沒有真的生氣,而且已經決定采納他的計策,放棄了在最近就興兵征討高句麗的打算。
李小九看著安和耍無賴的樣子,又想到被他擺了一道,實在抹不開麵子,一氣之下怒氣衝衝來到安和麵前,飛起一腳狠狠的踢了安和屁股一下,然後大聲喝道:
“在朕麵前耍無賴,你還太嫩了點!”
在這個講究綱常的古代社會,君打臣是天經地義的事,安和連躲都不敢躲,硬生生的挨了一腳,然後隻能一臉委屈的看著自己的李小九。
封建社會就是沒有人權,好不容易獻上三條妙計,而且也被采納了,結果不但沒有一點獎賞,反而還挨了一腳,這都是什麽世道啊?
早就明白他用意的張行成是拈須微笑,在場的也沒有一個笨人,立刻都反應過來,一個個對安和都是心生好感,再看看安和挨了一腳後委屈的模樣,眾人不禁是轟然大笑。
宋代之前的君臣關係,並不像宋之後那麽等級森嚴,比如平時議事大臣們都是和皇帝一樣坐著的,說話也比較隨便,開個玩笑也是很平常的事,隻要做的不太過分,就不會有禦史閑的蛋疼,彈劾他們的“失儀之罪”。
李小九雖然心中急切的想要征伐高句麗,但安和獻上的計策不但穩妥,而且效果比直接用大軍征討更好,有如此妙計,他當然會采用,雖說耗時長了點,但與大軍征討所付出的代價相比,絕對是物美價廉之極。
所以李小九當下就和眾位大臣商討起安和計策的實施細節,看到李小九改變了主意,張行成他們當下都十分配合,爭相發表自己的意見與想法,將安和的三條計策補充的更加完整,其中白疊子將在長安周邊選荒地試種,一是積累經驗,二是多培育種子,以備來年的大規模推廣。
這些事上安和根本插不上嘴,等李小九和張行成他們議完事後,李小九卻沒有直接散會,而是轉頭對安和說道:
“安愛卿,你先是獻上了水泥的製作之法,今天又獻上了平遼三策,兩者都是大功,有功當然要賞!不過你小小年紀已是四品的中郎將,在我朝已無先例,所以為你想先問問你想要什麽,隻要是朕能給的,朕絕對不會小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