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8、三代戰鬥機的前世今生一
字數:4914 加入書籤
“咕咕!”
一瓶水很快就被倒幹淨。
那股涼意急速的向下延伸,等到胯部發涼時,二團團長才慘叫一聲。
“嗷!”
但他根本顧不上計較,拔腿就跑。
“不是模型,它竟然不是模型。”
二團團長手舞足蹈。
跟他一樣瘋的還不止一個,而更多的都是當場石化。
比如扛十牛,就保持著倒水的姿勢。
最先醒悟過來的,是哪些直播主播。
“各位老鐵,你們看到沒有,我麵前的是一架殲20。”
“給各位看看殲20菊花。嗨,怎麽用東西塞住了。”
“老鐵們,彈倉並沒有打開,下麵隻有起落架。”
正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興奮,自然就有人失落。
“一會兒,我去馬路牙子上吃磚頭,水泥做的。”
“老鐵們,666走一波,哥們今天要吃硬菜。”
“求推薦消食片。”
在他們的推波助瀾下,網絡上的聲音越來越大。
“現在就要訂票,有殲20參觀,多少錢都值得花。”
“我們的老板心太黑,今天還要加班呢!”
“辭職唄!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就在大夥兒說得熱鬧的時候,幾個工作人員走來。
“各位觀眾,今天來參觀的人員比較多,請大家盡量縮短逗留的時間。”
二團團長趕緊掏出手機拍了幾張照片。
近距離觀察殲20,在不少軍事群裏也是獨一份,也足夠吹噓一陣時間了。
他們幾人戀戀不舍的往前走去,隻是二團團長的眼睛又瞪大了。
“殲10a!”
興許是殲20太過於震撼,當他看到這一架飛機時,再沒有陷入脫線狀態。
但就在這時,身邊的一個主播說道:
“各位,我們麵前的就是一架殲10a型戰鬥機,這就是一個山寨貨,是根據以色列的lavi改裝而成的!”
二團團長聽了勃然大怒,指著那個人說道:
“瞎扯淡,殲10a和獅式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你不懂就看看書,少在這裏胡咧咧!”
那個主播聽了,臉上浮出幾分火氣。
立刻從隨身攜帶的平板中翻出一張照片,對二團團長吼道:
“這就是以色列的獅式戰鬥機,外形和殲10a一模一樣,不是山寨的又是什麽?華夏的技術落後就要承認,不用在這裏死撐!”
他在網絡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甚至還在直播間裏被人讚譽為軍事大神。
今天被人指責,當然咽不下這口氣。
二團團長冷笑了一聲。
“你聽說過殲9戰鬥機嗎?”
那個主播一下子愣住了。
對於軍事類的知識,他涉獵並不多。
其中的大半還是道聽途說,再添油加醋加工而成,真要遇到什麽人辯論,他就回答不上來。
這個時候,他的直播間裏,有人說道:
“殲9是60年代研製的戰鬥機,原型是殲7戰鬥機,因為技術不成熟下馬了。”
主播的兩眼一亮,說道:
“少提那個所謂的殲9,它就是研製成功,頂多隻是另一種殲8,根本排不上用場。再說了,當時華夏的科技落後,沒有外國人的幫助,你覺得他們造得出這樣的戰鬥機?”
二團團長不屑道:
“孤陋寡聞!你知道殲9工程是怎麽一回事嗎?”
主播一聲冷笑。
“這光我什麽事?它有f-16先進?有台風、陣風先進?落後就是落後,你還找什麽借口?”
他的心裏有些慌亂了。
如果麵前的人繼續糾纏,他肯定會露出馬腳。
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水攪渾,然後溜之大吉。
至於怎麽樣圓謊,他有的是法子,畢竟看直播的人一般都比較健忘。
偏偏在這時,一個穿西裝的家夥走到他的麵前,笑著問道:
“鄙人是這家博物館的館長林超,想請教一下,殲10哪兒落後了?”
主播連冷汗都下來了。
他頂多在外行麵前,裝一下專業人士。誰知道竟然撈了條大鯊魚上來。
“主播,懟那個家夥,用你的知識碾壓他!”
“什麽狗屁館長,在您麵前算根毛啊!”
“趕緊懟他,不然關停了。”
看到這一句句話,主播差點破口大罵。
麵前這位爺連殲20都能弄來,豈是他能夠得罪的。
他一咬牙,一跺腳。
“林館長,實在對不起,我才疏學淺,真搞不懂殲10戰鬥機的來龍去脈,要不你給上上課。”
這句話才說出口,直播間裏的人立刻少了一半,粉絲數更下降了三分之一。
主播的心在流血,但臉上卻不敢帶出一分一毫來。
麵前這位爺連殲20都搞得到,和他作對那是嫌命長了。
周圍的主播,一下子都反應過來。
“林館長,您就講一下,直播間的朋友們都等著聽呢!”
烽火博物館的明光鎧一旦考證是真的,林超必然聲名大振。
這種熱度不蹭,那就是傻子了。
看人圍得越來越多,林超也隻能點頭。
“今天來參觀的人比較多,我隻能說五分鍾,那就簡單講一下三代戰鬥機的發展。”
“上世紀60年代,華夏航空工業的路子是通過仿製裝備,逐步摸清技術,再自行研發。當時我們手頭最先進的戰鬥機是米格21,在使用過程中,它們暴露了不少問題。所以在1964年春,601所進行了論證會,決定對米格21進行改進,以提高飛行性能。”
“會議上,專家們還對新式戰鬥機進行了一些論證。他們也意識到,沒有合適的發動機,設計新式戰鬥機就無從談起。為此,602所提出了單發910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方案。它是以花旗f-4發動機殘骸,英國斯貝發動機結構圖為基礎。因為技術較為先進,於當年10月展開初步研究。”
“為了支持發動機的發展,601所搞了一個單發戰鬥機方案。決定在研究雙發戰鬥機,即殲8戰鬥機的同時,著手準備殲9的研製工作。”
“1965年初,三機部要求601所要以百分之十的技術力量,對殲9戰鬥機進行方案論證。不久之後,601所提出了初步方案。一是突出殲擊性能,兼顧截擊自對付低空高速目標。二是突出截擊性能,兼顧殲擊作戰。”
“根據研製要求,601所對殲9戰鬥機的氣動布局進行了設計,起初有四種方案,經過風洞試驗,最後決定使用三角翼並將其稱為殲9iv方案,除了改為兩側進氣外,其餘於殲7、殲8相同。”
“由於研製工作比較順利,國防科委、三機部分別下達關於殲9飛機研製任務的通知,這也是殲9戰鬥機的第一次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