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5、具裝騎兵的興衰

字數:5490   加入書籤

A+A-




    “具裝”就是戰馬的鎧甲。

    早在東漢時期,“突騎”這一個詞已經頻繁出現,它的主要作用是對敵人發動突擊。

    在一次次的戰爭中,馬甲出現了。

    最早是一塊掛在戰馬頸下的皮革,又叫做“當胸。”

    在經曆黃巾大起義之後,大大小小的軍閥走上曆史舞台。

    原來的國家軍隊,也蛻變成以部曲私兵為核心的力量。

    為了增加軍隊的戰鬥力,軍閥們竭盡所能,研發出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

    人的鎧甲由“兩檔鎧”發展為“明光鎧。”

    戰馬身上也出現了高橋馬鞍、馬鐙,這使得騎兵的戰鬥力成倍增長。

    按照《六韜》的說法,一個騎兵發揮的作用,相當於四十個步卒。

    此時的騎兵,除了擁有強大的機動性外,還能使用弓箭遠射對手。

    一旦近身肉搏,還有長矛、馬刀作為武器。

    加上,戰馬衝鋒時排山倒海的氣勢,往往會使對手立刻崩潰掉。

    它們儼然是戰場的主宰,一旦投入戰鬥,往往能在瞬息間扭轉局勢。

    隨著戰馬重要性的凸顯,簡陋的“當胸”已經跟不上需要。

    到了南北朝時期,具裝已發展為全身鎧,除了眼睛、鼻子、四肢、尾巴以外,別的地方均能得到有效的保護。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具裝騎兵的缺點也暴露出來。

    甲胄雖然增加的防護力,但沉重的力量,也削弱了戰馬的機動性。

    使它們隻適於正麵突擊,再不宜穿插、迂回。

    而對抗騎兵的手段卻在增加,強弓勁弩、長槍大戟,加上越來越嚴密的軍陣。

    從正麵發動進攻,具裝騎兵往往會蒙受重大的損失。

    從性價比的角度看,這是極度的虧損。

    而更致命的是輕騎兵的崛起,華夏結束南北朝的分裂,重新歸於隋朝的時候。

    草原上,也出現了一個強大的遊牧國家突厥。

    他們充分的利用了輕騎兵的機動性、靈活性,往往繞到隋軍後方發動進攻。

    而與之對抗隋朝重騎兵,竟然很難抵擋突厥輕騎的進攻。

    甚至還要和步兵配合,才能與之相抗衡。

    隋末唐初,具裝騎兵驟然衰弱。

    崛起的唐軍仿效突厥,建立了強大的精銳輕騎兵部隊。

    雖然,具裝騎兵一直持續到宋代,但作用已經不那麽明顯了。

    直到遼、金時期,具裝騎兵又興盛了一陣子。

    但是在順昌、穎昌之戰後,再不見諸史籍。

    可惜的是,在之後的華夏騎兵,卻走錯了路子,以至於被拉得越來越遠。

    到了晚晴八裏橋之戰時,已經淪為被屠宰的對象了。

    看著一張張的照片,項楠說道:

    “發掘的是安西都護府的甲騎嗎?”

    在唐代,最精銳的就是安西都護府軍隊。

    他們的裝備水平,比國內的還要好上許多。

    林超答道:

    “是的。不過,甲胄的狀態很不好,如今展出的都是複製品。”

    “果然!”

    國博的人不禁歎了口氣。

    雖然他們早有思想準備,可心裏依舊沉甸甸的。

    這時,嚴欣鈺用不耐煩的語氣說道:

    “少在這裏賣關子,把東西拿出來吧!”

    這壞小子又準備空手套白狼,

    不過,這次發現的文物,省博一定要留下,決不能讓別人撿便宜。

    林超無可奈何,隻能按下牆上的一個按鈕。

    “嗡!”

    一堵牆壁慢慢的升上去。

    屋子裏的人才發現,這兒竟然別有洞天。

    “各位老師,巴斯蒂安的遺產在上月中旬,已經被我用8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但它們的狀況十分糟糕,金屬部分還好,皮革部分幾乎朽爛,我們正在修複當中。”

    “謔!”

    就連見慣大場麵的項楠,也驚得吸了一口涼氣。

    如果沒有搞錯,麵前的這個實驗室是全封閉的,裏麵還充滿惰性氣體,這樣能有效防止文物再被損壞。

    不過,它的代價極為高昂,投資不下數億。

    更別說裏麵的其他設備,有些甚至連國博都沒有。

    但很快,項楠又皺緊眉頭。

    “林館長,你們給甲片噴塗的是什麽藥劑?”

    文物保護曆來是件麻煩事,就算現在科技發達,也無法解決氧化等等問題。

    比如秦始皇兵馬俑,在挖出來時是彩色的,但很快就會褪色。

    雖然想了無數的辦法,也沒有解決這些問題。

    “這是我們發明的保護塗料,可以在文物表麵形成一道膜,可以避免直接接觸空氣,並有一定的耐腐蝕性。”

    項楠的眉頭更緊了。

    這樣的藥劑他們接觸過不少,絕大多數都是誇大其詞,甚至還會損害文物。

    對此,博物館也持謹慎態度。

    “林館長,你們做過多少實驗,是不是太草率了?”

    林超拿出一本手冊遞過去。

    “這是實驗數據,你可以找人佐證一下,藥劑我是無法免費提供的,每毫升的價格都在萬元左右。”

    這倒不是他獅子大開口,用藍星現有的技術,生產這樣的藥劑是極為困難的。

    隻有趙明的實驗室中,才能小批量的生產,那個成本可不低。

    項楠翻看了幾頁,不禁大吃一驚。

    實驗的嚴苛程度,已經超過了國博的標準。

    “可以用在字畫上嗎?”

    林超搖了一下頭。

    “材質不同,藥劑也不相同,宣紙的價格要翻一番,黃麻紙大約2倍。”

    項楠說道:

    “林館長,我對這個很感興趣,先購買5毫升如何?”

    在國博,她還有一個任務,保護、修複那些古字畫。

    雖然采取了不少的措施,效果卻提不上多好。

    如果這個藥劑有作用,每毫升10萬都不成問題。

    林超拿出一個本子,翻了幾頁。

    “隻能賣2毫升,博物館回收了不少古書,現在也在修補當中。”

    “哦!”

    項楠一下子來了興趣。

    “能否讓我參觀一下,你們是如何修複古書的。”

    林超說道:

    “這個完全沒問題。”

    嚴欣鈺插嘴說道:

    “林館長,明光鎧、具裝什麽時候能修好?”

    林超說道:

    “總計有8件鎧甲,其中2件兩當鎧,1件隋朝明光鎧,唐中期明光鎧4件,晚期1件。具裝2件,限於資料隻能初步斷定為隋唐時期,具體已不可考。”

    “修複工作已經完成,在明年開館時,將會對外展出。仿製工作還算順利,每個月能造10付,價格在5萬元以上,我保證全是用仿古工藝。”

    嚴欣鈺哭笑不得。

    別人有這樣的收藏,恐怕第一時間是做研究出成果。

    林超倒好,盡想著掙錢了。

    “你這是有多缺錢?”

    “恨不得到立交橋擺攤要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