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奪嫡這件小事(上)

字數:714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龍王戒 !

    紅泥小火爐裏的火燒得正旺,康熙和韋小寶坐在榻上聊得正熱絡。

    二人從相見比武時聊起,聊到擒鼇拜,聊到拆穿假太後,聊到大破吳三桂……他們在一起的時間不算太久,但一起經曆的事情卻絕對不少。

    兩人聊得盡興,似乎微醺,再無君臣之分,隻是兩個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康熙一時情緒激動,咳嗽起來,韋小寶忙過去給他捶背推拿。

    “老了……”康熙感歎道:“不服老都不行。”

    韋小寶心裏一酸,有心出言安慰兩句,但卻不知道說什麽,轉移話題道:“剛才陪你進來的那兩個人都是你的兒子。”

    康熙道:“你也是老眼昏花了,哪裏看都是兒子。明明是一個兒子一個孫子。”

    韋小寶笑道:“當初我娶了七個老婆,以為自己一定勝得過你,現在看來,當初實在是太天真了。”

    康熙不無得意道:“說到這個,小桂子我要問你,你現在有多少兒子,多少孫子?”

    “那我可要掰起手指好好數一數……”說著真的一本正經地掰起手指“一二三四”地數起來。

    “你不要數了,肯定沒有我多。”

    小寶隻好放棄,認輸:“這個我輸得心服口服。”

    康熙皇帝一生生了五十多位子女,這還是“不耽於美色”的結果,相比之下,韋小寶六子三女九個孩子就遜色太多了。

    康熙笑了笑,隨即又搖頭歎息道:“兒女多了,未必是好事……”

    韋小寶點頭讚同,道:“所以我都交給他們的母親去管,我每天隻管釣魚、聽書、喝酒……”

    “……你比我運氣好。”

    “這話從何說起?你做皇帝,管著天下,再沒人比你威風的了。”

    康熙擺擺手道:“皇帝哪有那麽好做……不過不管好做歹做,這麽多年也已經做下來了,原本以為江山穩固下來,祖宗的基業守住了,如今年紀大了,可以享享清福了吧,但……”

    說到這裏,又咳嗽起來,韋小寶忙上前為他拍背。

    康熙邊擺著手邊說:“但事與願違啊。”

    韋小寶道:“究竟是什麽為難的事竟然讓你也這般犯愁,要不你說出來,看看我是否能為你分憂。”

    康熙也不直說,轉頭看向韋小寶:“你坐下來,我好好問你幾個問題。”

    韋小寶在康熙坐下,認真地看著康熙,等待他的問題。

    “小桂子我問你,你的幾個兒女現在開始爭奪你的家產了嗎?”

    “我……我哪裏有什麽家產,在您眼裏,我那點東西算得了什麽?”

    “呸,你不要跟我打馬虎眼,別人不知道你的能耐,我不知道?看你那小氣的樣子,以為我會要你的東西嗎?”

    韋小寶尷尬地笑了笑,道:“這習慣也改不了了。不過說起爭奪家產的問題,恐怕沒有哪家哪戶能避免得了。”

    “這麽說,你也遇到這個難題了?”

    韋小寶點點頭:“嗯。”

    “你是如何處理的?”

    “一視同仁,大夥平均分了完事。不過……積累了這麽多年,著實也攢了一些家業,真要做到平均分也是不可能,隻能慢慢地觀察他們,看看到底哪一個有本事管得了這份家當。”

    “如果是各有所長,但又必須隻能交給其中一人呢?”

    聽到這裏,韋小寶已經知道康熙在問什麽,他沒有立即作答,而是想了很久,突然爆了句粗口:“那就去他媽的,哪個順眼交給哪個。”

    康熙忍俊不禁,隨即道:“好一句哪個順眼交給哪個……”過了一會,又道:“一家一戶還可以如此任性妄為,但一個國家的重擔豈能這樣兒戲?”

    韋小寶道:“你是知道我的,辦辦小差事,坑坑對你不服的人我還成,這種大事,我可就一竅不通了。”

    韋小寶雖不在朝野多年,但他仍舊擁有無與倫比的政治敏銳感,知道這種事隻能裝瘋賣傻,不能妄言,因為一言不慎就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小桂子!”康熙拍了桌子。

    韋小寶趕緊起身,躬身道:“奴才在。”

    康熙瞪了他一眼,過了一會,又讓他坐下,悠悠道:“你還記得當初我與眾大臣商議削藩的事情嗎?”

    “當然記得,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場麵還覺得滑稽。”

    “是啊,滑稽,滑天下之大稽,滿朝文武,國之棟梁,在麵對削藩這等大事的時候,個個都跟我踢皮球,見風使舵,草立牆頭……那天如果不是你機智,我差點下不了台。”

    兩人回憶起那天君臣的雙簧戲,心裏都覺得一陣溫馨。

    “可是這麽多年過去了,朝中再也沒有人願意陪我演那樣一出戲。”

    韋小寶道:“那是因為你威儀已成,他們都怕你。”

    “難道你就不怕我?你不怕我,又幹麽一躲躲了幾十年?”

    韋小寶默然。

    康熙又搖頭道:“不提這個事情了,小桂子,我今天正經問你一句,倘若你現在坐著我的位子,麵對幾個各有所長的兒子,你會如何挑選繼承人?”

    韋小寶仍舊猶豫沉默。

    康熙道:“你但說無妨,話出你口入我耳,世上不會再有第三個人知道。”

    “既然如此,我就大膽直言,說得不上道的,你千萬不要嘲笑我。”

    “說吧。”

    “小玄子,倘若我現在坐著你的位子,我會選一個能管得了那些當官的王子做繼承人。”

    “管得了當官的?”

    “沒錯,前些年還好,最近幾年,那些當官的越來越膽大包天了。”

    康熙麵色鄭重起來,問道:“怎麽個膽大包天法?”

    “貪贓枉法,買官賣官,仗勢欺人,還有那個什麽,蘇荃跟我說的那個叫做什麽什麽餐什麽位來著?”

    “素餐屍位!”

    “對,就是這四個字。”

    “你如何得知這些?”

    “我在大理城做生意,一番買賣要想順利做成,上下官員打點,一個不能少,至於買官賣官,更是明碼標價,不瞞你說,我為了生意進行得順暢,也買了幾個官交給手下的人去做了……”

    康熙又瞪了韋小寶一眼,道:“對官場那一套欺上瞞下的技巧,沒人比你更精通了。”

    “我這是愧不敢當。”

    康熙哼了一聲,隨即陷入沉思,半晌後一聲長歎:“我早知吏治出了大問題,卻仍舊不知道問題居然嚴重到如此的地步。”

    “京城在你眼皮底下,或許不是這樣也說不定。”

    “哼!”康熙冷哼一聲,道:“京城更甚!”

    韋小寶其實何嚐不明白這個道理,隻是想安慰一下康熙罷了。

    “我的幾個兒子中,倒是有一位能管得了那些貪官汙吏的……”

    韋小寶接道:“莫非就是剛才那一位?”

    “就是他,老四胤禛,因我封了他做親王,人人都叫他冷麵王,最能治貪官。”

    韋小寶點頭不語。

    “這次促成你我見麵的也是他一手操辦,回頭我還要賞他一點什麽才好。”

    韋小寶道:“這麽說,那個賈裏玉是在四阿哥手下當差?”

    “賈裏玉?”

    “就是這房間主人家的孩子,也是這次把握從大理接到揚州的人。”

    “那可能就是他手下當差的。”

    韋小寶道:“倘若賈裏玉真是四阿哥的人,那四阿哥勝算又大了三成。”

    “噢,此話怎講?”

    “你可能還沒見過那個賈裏玉,這樣說你就會清楚了,他與四阿哥,譬如當年的我和你,但賈裏玉文武雙全,簡直是乖乖不得了,勝我一百倍。”

    “他有這麽厲害,得你這般誇獎?”

    “若不是他,這世上除非你親自去大理,不然我一步都不會離開。”

    “這麽說來,我倒有必要見見他。”

    “一定要見,而且如果他並非四阿哥的人,你大可先收為己用,當做一把利刃寶刀,將來必有大用。”

    康熙道:“那就傳他進來見見。來人!”

    門外的胤禛聞言推門而入,問道:“阿瑪,有什麽吩咐?”

    “去把此間主人之子賈裏玉請來。”

    “是。”

    胤禛退出關門,一會把賈裏玉帶來,賈裏玉抱拳為禮,問道:“不知貴客叫我來,有何吩咐?”

    康熙臉色陡變,喝道:“見到朕竟敢不下跪參拜,敢當何罪,來人,將他給朕拿下!”

    胤禛嚇得變了臉,趕緊跪下求情:“皇阿瑪,賈兄弟江湖中人,不懂廟堂禮儀,還請皇阿瑪恕罪。”

    不等胤禛把話說完,門外竄進來六個黃衣人,不由分說地上前捉拿賈裏玉,但讓他們震驚的是,賈裏玉明明站在那裏一動未動,他們就是無法抓住他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

    場麵頓時變得詭異,隻見一群人張牙舞爪地在賈裏玉身子周圍抓來抓去抓空氣,就是抓不到人。

    康熙也是見識過上乘功夫的人,但此刻他仍舊看得驚歎不已,除非眼前這人是神仙下凡,懂得諸葛之術,不然怎麽可能不動不搖就能躲避抓捕?

    康熙擺手道:“你們下去吧。”

    已經被急驚嚇得滿頭大汗的黃衣人如蒙大赦,趕緊躬身退出。

    康熙看向賈裏玉時的表情變得溫和起來,道:“剛才你使的那是什麽功夫?”

    “片葉不沾身。”賈裏玉答道。

    “好功夫,好名字。”康熙讚了一句,問:“你跟了四阿哥多久了?”

    賈裏玉搖頭道:“在下一介江湖草莽,和四阿哥僅僅有過一麵之緣,並無跟從之說。”

    “那麽你為何要幫朕將韋先生從大理請來?”

    “因為弘曆兄弟的一片孝心。”

    “弘曆?”康熙笑了一聲,道:“竟然是為了弘曆,嗯,朕知道了,剛才韋先生大力向朕舉薦你,說你文武雙全,是個大大的人才,那麽朕問你,你願不願意替朕做事?”

    “隻要不用見人就跪,我不介意為兩位老人家分憂。”

    康熙剛才跟韋小寶聊久了,皇帝的王霸之氣多少得到稀釋,此時又見賈裏玉形貌堂堂、器宇不凡,立即判斷此人非池中物,若能順勢利導,將來未必不能為新君所用,當即也不再追究他失儀之事,道:“既然如此,朕先讓你做一個南書房行走如何?”

    “沒問題。”

    沒問題?康熙感覺又被噎了一下。

    當晚,康熙在賈家和韋小寶一起用了飯,晚飯後便起駕回行宮,臨行前囑咐韋小寶:“離開揚州前,務必再見我一麵。”

    韋小寶送走康熙後,獨立路口,望著康熙的背影站了良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