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老同誌

字數:3917   加入書籤

A+A-




    

    

    十一月中旬,林子軒的任命文件下來了,他現在是藝術中心製作部門的副主任了。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有行政部門、製作部門和後勤部門,雖然隻有一百多人,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各種職位一個不缺。

    這就是國有單位,幹不幹事先不說,領導班子一定要齊備。

    藝術中心的製作部門最為重要,總共有七十多人,下麵細分為各個小組,有導演組、創作組、幕後組等等。

    在一般的單位,副職都是虛職,沒有實權,就是為正職跑跑腿,背背黑鍋什麽的。

    單位一旦出了事,出來承擔責任的基本上都是副職。

    然而,在藝術中心,由於情況特殊,加上李虹的力挺,林子軒獲得了更多的主動權,他負責中心電視劇的製作,能夠決定拍攝什麽樣的電視劇。

    這一年快要過去了,正是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時候。

    林子軒較為忙碌,他要總結這一年拍攝電視劇的得失,還要安排明年要拍攝的劇集。

    根據財務那邊的數據,藝術中心今年的盈利不錯,拍攝的幾部電視劇都賣了出去,稅後有接近500萬的收入,加上國家每年的撥款,明年能拿出600萬的拍攝資金。

    李虹認為下一年至少要拍攝200集以上的劇集,要有兩部長篇電視劇。

    長篇電視劇更受觀眾的歡迎,也是拿獎的主力。

    林子軒不怎麽讚成這種單純追求數量的製片方式,電視劇還是屬於藝術創作,應該以質量為主,慢一點不要緊,要精益求精。

    不過他也清楚,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家都要追求經濟效益,這會以犧牲質量為代價。

    如何平衡其中的關係會是個難題,否則將會出現一批粗製濫造的電視劇集。

    林子軒搖了搖頭,暫時不去想這個問題,其他製作單位他管不著,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弄好就行了,藝術中心已經定下的有兩部農村題材的電視劇。

    自從《女人不是月亮》播出後,帶動了農村題材劇集的熱播,恐怕明年這類電視劇就會紮堆出現,屏幕上到處是農村的家長裏短。

    還有他答應了張國粒的古裝劇,先投資150萬拍攝30集試試看。

    在這個年代,華國電視劇的製作費用一般是2萬到3萬一集,像是《京城人在紐約》這種高成本製作的電視劇隻是特例。

    古裝電視劇由於外景、服裝和道具的關係,花銷會更大一些,5萬一集應該足夠了。

    如果第一部受到歡迎,可以和《我愛我家》一樣打造成一個係列劇集。

    除此之外,還要拍攝幾部短篇電視劇,林子軒打算拍攝《過把癮》。

    陳曉藝有次和他提過,問他有沒有適合江姍的角色。

    在戲劇學院的三朵金花中,陳曉藝出名最早,還沒畢業就嚐到了走紅的滋味,徐繁憑借著《大撒把》這部電影成功進入了電影圈,獲得好評。

    隻有江姍還處在半紅不紅的狀態,她需要一個能夠讓觀眾記住的角色。

    《過把癮》的劇情其實挺簡單,就是一對都市男女的愛情故事。

    兩人從相識、相愛、相斥、相離、相信,以至到最後再次相聚,這當中充滿了溝溝坎坎、恩恩怨怨、磕磕絆絆,和現實中的男女差不多。

    正因為真實,才能引起共鳴。

    林子軒把這些計劃和安排整理出來,然後向製片部的主任張建功匯報工作,這是正常的流程,他不能直接向李虹匯報,那就屬於越級了。

    當然,他可以私下和李虹說,不過該走的流程一定要走,否則就有架空領導的嫌疑。

    在單位做事就是這樣,要注意到方方麵麵的事情,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和矛盾。

    張建功原本在市委宣傳部門工作,熟悉國家政策,他認為電視劇和電影同樣起到宣傳的作用,和廣播報紙沒什麽區別。

    在娛樂大眾的同時,也要具有教育意義。

    這麽說很有道理,以電影為例,都說好萊塢是個自由開放的地方,可以拍攝自己想拍的電影,但那些真正的美國大片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美國人拯救世界。

    在影片中,美**隊大多是正麵形象,英勇無敵,不畏犧牲。

    這其實就是一種政治宣傳,所以說,影視劇除了藝術和商業的屬性外,還有宣傳的作用。

    來到藝術中心,張建功沒有一來就瞎指揮,而是一直在觀察,了解情況,做摸底的工作。

    他發現製作部門的人都很年輕,很少有超過四十歲的,有種朝氣蓬勃的力量,其中的核心人物林子軒不到二十六歲,參加工作隻有兩年半的時間。

    張建功剛知道林子軒是李虹女婿的時候以為李虹是任人唯親,把這麽重要的工作崗位交給一個小年輕,這不是胡鬧麽?

    那時候林子軒還在美國,不知道自己被惦記上了。

    張建功後來了解了林子軒情況,雖然認可了林子軒的能力,但還是覺得年輕人容易衝動,做事情不多加考慮,需要有人來把把關。

    他在辦公室聽了林子軒的匯報,沒有提明年的計劃,反而說起了另一件事。

    “我看了《海馬歌舞廳》那個本子,內容有些消極負麵,播出的時候怕是影響不好,我寫了幾條建議,你們參考一下。”張建功沉穩道。

    這個林子軒倒是知道,《海馬歌舞廳》,看名字就知道是發生在歌舞廳的事兒。

    這時候的歌舞廳都比較混亂,會發生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這個故事又是走的《編輯部的故事》的路子,批判現實,諷刺時事。

    年輕人容易接受,老年人看著可能就有點亂七八糟了。

    當初《編輯部的故事》差一點被禁播,這次更要注意才行,不是每一次都能讓國家領導人出麵解決。

    “那行,我轉告他們一聲,讓他們在後期製作的時候修改好,爭取通過審查,別出問題。”林子軒接過張建功遞來的修改意見,認真說道。

    張建功點點頭,對林子軒的態度表示認可。

    林子軒離開,這是他和老同誌之間的第一次磨合,人與人的相處就是個不斷磨合的過程。(未完待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