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人心的問題

字數:4209   加入書籤

A+A-




    

    

    在這三部電影裏,最讓林子軒操心的還是《渴望》的續集。

    這部電影就叫做《渴望》,林子軒沒有給它起一個像是《新渴望》或者《渴望一九九九》等諸如此類的名字,那麽做有點畫蛇添足。

    既然《渴望》的電視劇那麽受歡迎,說明觀眾認可這個名字。

    這兩個字在觀眾心目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再說,這可是用八百萬買來的,不能浪費了。

    《渴望》續集經過前期的艱難籌備,已經在影視基地開機拍攝了。

    整個過程一言難盡。

    林子軒認為以後這類備受社會關注的主旋律影片還是由華影集團主導的好,隻有華影集團才能承受的住各方麵的壓力。

    好夢公司還是走商業片和文藝片相結合的路線,少碰主旋律的題材。

    這部戲需要還原九十年代各個時期的生活場景,都要在影視基地的攝影棚裏搭建。

    光是搭建這些場景就需要至少三百萬。

    當年,五十集長度的《渴望》總投資隻有一百萬人民幣,照樣在攝影棚裏真實還原了八十年代的生活場景,連細節都盡可能的做到逼真。

    《渴望》被稱為國內第一部長篇室內劇是有原因的,它的絕大部分劇情都發生在室內。

    不是劇組不想拍外景,而是拍外景要花錢,租場地、開車、工作人員的食宿都是開銷。

    但那時候的人工作認真,即便條件再艱苦,也會想方設法的做到最好。

    舉個例子,觀眾在現在的電視劇裏時常會看到穿幫的鏡頭,曆史劇裏都能出現簡體字和電子手表,可在那些老電視劇裏就很難找到類似的鏡頭。

    這是一個創作態度的問題。

    如今要拍《渴望》的電影,資金充裕了,更不能馬虎大意,要精益求精才行。

    除了場景的搭建,演員的心態同樣發生了變化。

    《渴望》的熱播的確捧紅了一批演員,像張凱莉和李雪建都早已成名成腕,不過劇中其他演員的命運則不大相同。

    比如扮演王滬生的演員,王滬生這個角色不討人喜歡,播出的時候被觀眾痛罵。

    他後來雖然還在演戲,卻一直不溫不火。

    也有人離開了演藝圈,去過自己的生活,十年後大家再次相聚,繼續扮演過去的角色,要說心態上還能保持平衡那是假話。

    看看各人的片酬就知道了。

    張凱莉出演《渴望》的時候是一百二十塊一集,演了半年戲總共到手的也就幾千塊錢,如今拍電影版本拿到了八十萬的片酬。

    其他二三線的演員隻能拿到十萬或者二十萬的片酬。

    以前演員的片酬差距很小,一集也就差個十幾塊的樣子,現在則是越來越大了。

    金錢雖然不是衡量人的唯一標準,可也是標準之一,這就造成了演員心態上的異樣。

    老演員經曆的多,不太在乎這個,能夠泰然處之,青年演員就沒有那麽的淡定了。

    他們或者自卑,或者自負,或者帶著一點的不甘心。

    這種情緒難免帶入到表演之中,讓表演不夠真誠自然。

    林曉玲注意到這種情況,和演員交談過,效果不大,說到底,這是人心的問題。

    要麽繼續做思想工作,要麽演員自己進行調整,想通了就行了。

    林子軒沒有太好的辦法,這就是用原班人馬拍攝續集的難處,一旦換了演員,觀眾就找不到懷舊的感覺了。

    想要原汁原味,就隻能克服眼前的困難。

    不過這部戲裏還是有不少新加盟的演員,比如劉小芳的扮演者。

    劉小芳是劉慧芳收養的孩子,在電視劇裏,小芳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卻由於一場意外身體癱瘓,最後經過醫治,恢複了健康。

    劇中的這個角色曾經讓無數觀眾感動落淚。

    看著那麽乖巧的孩子遭受生活的折磨,誰能忍心呢。

    劉小芳原本的扮演者不願意出演,經過試鏡選了一位叫做高園園的女演員。

    高園園出身廣告圈,拍過不少商業廣告。

    尤其是一款口香糖廣告,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或許不知道她叫什麽名字,不過給人的印象還不錯,有種鄰家女孩的小清新。

    高園園這兩年進入演藝圈發展,拍了幾部影視劇,反響一般。

    《渴望》續集無疑是今年最受關注的影片之一,劇組發出試鏡通知後,立刻就有很多年輕的女演員前來試鏡。

    對於她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劉小芳這個角色是京城人,年齡在二十歲上下,正在上大學,性格上溫柔開朗,她代表著新時代的年輕人,有理想和文化。

    高園園通過試鏡獲得了這個角色,她比較符合女學生的清純形象。

    張凱莉和高園園在影片中飾演一對複雜的母女,有不少的對手戲。

    這個角色或許不能讓她大紅大紫,可隻要演好了,至少能讓觀眾記住她的名字。

    “你怎麽會選擇高園園?她又不是科班出身。”林子軒奇怪道。

    “我看過她拍的廣告,感覺還不錯,這個角色不需要太好的演技,隻要本色出演就行。”林曉玲回答道,“找一個觀眾熟悉點的演員更能引起觀眾的興趣。”

    高園園畢業於華國工運學院,專業是文秘,和影視圈沒什麽關係。

    如今進入演藝圈的門檻越來越低,通過拍廣告或者模特成為演員的例子不在少數,不一定非要是藝術院校科班出身。

    隻是,她們剛開始或許憑借著外貌就能得到角色,很容易獲得成功。

    但想要在這個圈子裏混得開,要麽有後台力捧,要麽就下功夫磨練自己的演技,否則一輩子隻能扮演花瓶的角色。

    對演員來說,最根本的還是表演和作品。

    不過在這個愈發浮躁的社會裏,往往本末倒置,大家更看重演員的容貌而不是演技。

    林子軒並不歧視非科班出身的演員,他自己就不是影視專業畢業,屬於外行,自然不會有科班出身的那種驕傲感。

    馮曉剛和葛尤都不是科班出身,他們取得現在的成績主要是自身的努力。

    林子軒覺得隻要懂得努力、有上進心的演員就是一名合格的演員。(未完待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