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定位

字數:4175   加入書籤

A+A-




    

    

    不論媒體和觀眾如何評價,好夢公司內部對《英雄》有著明確的定位。 .

    這是一部嚴格按照商業模式操作的商業大片。

    說模仿《臥虎藏龍》也好,說劇情蒼白無力也好,說好夢公司炒作騙錢也好,這些爭議在電影公司看來意義不大。

    在商業化的社會,電影的定位很關鍵,如果定位不準確,成功的概率不高。

    什麽是定位?

    簡單的說就是電影拍出來給誰看,是給西方人看,還是給東方人看,是給電影節的評委看,還是給上級領導看。

    定位不同,電影劇情和拍攝手法就會不同。

    《臥虎藏龍》在北美取得票房成功,正是由於它在定位上傾向於西方觀眾,李桉的目的是想進入北美市場。

    每一件商品都有它的市場定位,沒辦法讓所有人喜歡,隻是有些商品走大眾化路線,有些商品走小眾和精品路線。

    這是商業片和文藝片的區別。

    《英雄》顯然走的是大眾化的商業路線,既然如此說藝術就顯得過於矯情了,直白點說就是為了票房,為了賺錢。

    但在宣傳上不能這麽直接,要做一番包裝,不能說我就是想讓觀眾掏錢。

    這和廣告一樣,都是賣東西,有些商家能賣出花樣來。

    保健品廣告能和過年給老人送禮掛上鉤,手機廣告裏的常和父母聯係,是在打溫情牌,突出商品的賣點。

    或者說是商品的附加價值。

    《英雄》的賣點不少,像是弘揚傳統文化,國內電影工業的最高水平,最先進的特效,大投資大明星的大製作等等。

    這麽一包裝,觀眾認為是在看一部有價值的電影,而不是一部爛片。

    這就是商業操作的手段,不算是欺騙消費者,隻是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

    明確的定位,商業化的操作,是商業片成功的基礎,再加上影片的質量和明星效應等綜合因素,能夠提升一部電影成功的概率。

    實際上,每年失敗的商業大片遠比成功的數量要多。

    有了這種定位,好夢公司不太在意專業影評人的看法,更為重視觀眾的意見。

    假如是一部拍給電影節評委看的文藝片,那就要考慮影評人的感受了。

    影視公司、影評人和觀眾所處的位置不同,對影片的看法難免存在分歧。

    事實上,影評人對《英雄》不太友好。

    有評論家指出在《英雄》花樣百出的商業包裝下,其實懷揣著野心。

    這個野心就是審判此前所有武俠電影共同宣揚的江湖情義、快意恩仇之類的精神糟粕,代之以一個“天下和平”的崇高願望。

    在《英雄》對傳統“刺客俠士”那種居高臨下、自命不凡的審判中,隱藏著一種奴性的伸張和複辟。

    換句話說,國君是好人,是大救星,刺客被國君的人格魅力征服,甘願犧牲小我,成就大我,有鼓吹帝王思想的嫌疑。

    這和刺客俠士四海為家、藐視皇權的俠義精神不搭調。

    於是,有人戲稱《英雄》是主旋律式的武俠片。

    這麽說也沒什麽錯,但《英雄》是商業片,不是小眾的文藝片,它要符合絕大多數觀眾的價值觀。

    即便這是一段虛構的曆史,也不可能安排刺客殺掉國君。

    如果真的殺掉國君,那麽問題來了,國君死掉之後怎麽辦?還會有新的國君,戰爭還會持續,直到天下一統。

    這麽拍的話這片子就徹底完了。

    商業大片是為了給觀眾帶來愉悅,不是陷入哲學上的思考。

    影評人有評論的自由,普通觀眾進電影院是想感受一下國產大片的風采。

    《英雄》中那些壯觀的場麵隻有在影院裏才能擁有更佳的體驗,影片在視覺和聽覺方麵在國產電影裏達到頂級的水準,是一場視聽盛宴。

    在當前的情況下,國產電影最需要的不是一部思想多麽深邃的電影,它最需要的是對普通觀眾的吸引力、會不會讓觀眾覺得滿足。

    這些基本的元素以往常常被國內的電影人忽略。

    華國講究“文以載道”,總是先講思想、先講主題、先講它的偉大意義,似乎有了這個就有了對觀眾的吸引力。

    其實不然,這樣做的後果是失去了電影的娛樂性。

    好萊塢的很多片子看起來俗不可耐,但它有能力講故事,故事講得繪聲繪色、煞有介事,而且製作精良。

    大明星一來,把觀眾吸引住了,票房就這麽到手了。

    在國內,文藝和政治的關係太過密切,缺乏娛樂性。

    這是觀眾不喜歡看國產電影的原因之一,什麽片子都要講內涵和主題,以《英雄》為例,不殺國君說是追捧帝王思想,有奴性。

    殺了國君又會說“俠以武犯禁”,不利於社會的穩定。

    商業大片不需要那麽複雜,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娛樂,隻要觀眾看得愉快,願意花錢就算是成功。

    至於引起的爭議,那是附帶的效果。

    還有影評人指出商業武俠大片不是國產電影的出路,《臥虎藏龍》的成功的確帶起了一股武俠片的熱潮,但武俠片的市場空間非常狹小。

    尤其是在西方市場,武俠片隻是西方觀眾的調劑品,不是他們的正餐。

    偶爾看看覺得新鮮,難以成為打入國際市場的主流電影類型。

    這種說法較為客觀,林子軒不認為武俠片能一直火下去,不過現在的確很火,市場的反饋是最好的證明。

    自從《英雄》上映以來,各家院線紛紛傳來喜訊。

    觀眾在電影院排隊買票成為常態,影城的工作人員除了打擊票販子,還不得不安排工作人員維持售票處的秩序。

    由於有了前期長達一個月的電影票預售,《英雄》的票房異常火爆。

    上映首日票房高達一千三百五十萬人民幣,三天內票房突破四千萬,十天內票房超過一個億,打破了《小雪的大冒險》創下的紀錄。

    《小雪的大冒險》輸在了題材上,青少年喜歡看,不代表中老年人一定愛看。

    《英雄》上映時幾乎是場場爆滿,出現了扶老攜幼舉家出動的場麵,為國內低迷的電影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