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職事變動

字數:7324   加入書籤

A+A-




    但是,一向善於察言觀色的趙國公長孫無忌,已然從柳皇後的這半句話中,聽出了她的意向。

    看來,這又是個善妒的皇後。

    別看她大度得很,將隨著她從西州來長安的幾位姐妹,都封了一品的妃位,但看樣子,別的人還真不好說了。

    隻是後宮法度森嚴,事務繁雜,皇帝嬪妃各有自己的品階和相應的職事,難道妃位往下的規矩,柳皇後還想改改?

    在妃位下邊,仍有二品的嬪、三品的婕妤、四品的美人、五品的才人各九人,有六品的寶林、七品的禦女、八品的采女各二十七人。

    即便金徽皇帝在許多的事情上,一向都有聽取柳皇後意向的習慣,但如果後宮改動太大,甚至改得麵目全非,恐怕那些禦史們也不會幹。

    趙國公趕著回去,向新皇複命。

    但他一路上還在想,也不知金徽皇帝對柳皇後,能不能趕上他的父輩——貞觀皇帝對長孫皇後那樣言聽計從。

    在男尊女卑的國度裏,女子即使嫁一個普通的村夫,也不能輕易對他說“不”,對皇帝就更不能了。

    但趙國公的妹妹長孫皇後,卻常常對貞觀皇帝說“不”。

    ——不想發表意見時,無論皇帝如何問,她就是不說。

    ——她想要赦免誰時,就算這個人犯了謀反罪,也一定要皇帝下旨赦免。

    ——她認為某人無罪時,即使皇帝已然大怒,發誓說要滅他三族,皇後也依舊替這人辯白,不使他無罪,絕不罷休,最後常常令貞觀皇帝屈服。

    長孫皇後的強勢,令她的兄長趙國公也極度佩服。不過,長孫無忌更佩服那個無私縱容他妹妹的、強勢的男人——貞觀大帝。

    一個女人無論多麽強勢和出眾,如果沒有男人的垂青,她也不大可能名垂青史,因而長孫皇後能成為讓人傳頌的賢後,原因都在貞觀皇帝身上。

    隻是,連長孫皇後也不敢剛剛登上了後位,便表現出這麽明顯的、抵製皇帝按製廣開後宮的意向啊。

    實際上,宮中各種具體事務很多,都有各級女官掌管,她們雖不是嬪妃,但同樣是皇帝妻妾而已,為皇帝生兒育女,隻是地位高低不同罷了。

    從這一點看,一般的宮人,與地位顯要的嬪妃之間並沒有巨大的差別。

    隻要一個不小心,像楊立貞這樣的不在冊的侍讀,同樣可以母憑子貴,一下子超越不知多少個不被寵幸運的寶林、采女之類嬪妃。

    看來,皇後柳玉如還有自己的打算,剛才當著趙國公和江夏王的麵,差一點兒就脫口說出來了。

    長孫無忌暗想,看來這位新皇後通過立妃一件事,便已將九妃拉到她一起去了。皇帝要想跟別人似的、弄個三宮六院,阻力絕對不會小!

    丙戌日至庚寅日,五天的時間,帝國的大事就隻有一件,就是處理已故貞觀皇帝的身後之事。

    各國在京使節,被特準趕至甘露殿與故皇帝告別,當朝的元老、元勳,許多人已經很久不必參加朝會,這次也紛紛到甘露殿與文皇帝辭別。

    他們看著先皇帝栩栩如生的容顏,有的人禁不住痛哭失聲。

    這才是五十歲的人呀,不在了,身後留下了一個全速前行的、無比龐大和強盛的帝國,把它交到了一個不足三十歲的年輕人手上。

    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貞觀皇帝駕崩之後,在大內發生過什麽曲折之事,他們隻是暗自有過一絲奇怪,為什麽這麽多天——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發喪。

    而在以往曆朝曆代中,凡是皇位交接很順利的情況下,根本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但他們從貞觀皇帝永恒的微笑當中,實在又看不出什麽端倪。

    新皇金徽大帝英姿神武,在他當朝的情況下,大唐必然仍然會所向無敵,這一點完全可以令人放心。

    走下太子之位的晉王李治,臉上也是極其平和,看樣子,曆史已從貞觀一朝,順利平穩地進入金徽朝了。

    而本朝看樣子也一定是一場盛世,金徽皇帝不會差過他的父輩。

    新皇帝的一後九妃也到先皇帝靈前辭別,她們的悲痛是真實的。

    柳皇後、謝貴妃、樊淑妃、德妃思晴、賢妃崔嫣、婉妃、容妃、殷妃、藍妃個個淚流滿麵,反倒顯得比貞觀皇帝的、那幾位遺孀的悲痛更加真實。

    正是貞觀皇帝使她們的丈夫,從一個下牧副監,神話般地一路擢拔,讓他大踏步邁入了至高的殿堂,成為大唐帝國最年輕的兵部尚書、最年輕的尚書令和最年輕的國公級別的人物。

    在貞觀皇帝並不知他就是自己兒子的情況下,還能夠給他以這樣的、飛速速的晉升,隻憑著一個高府公子的身份,是遠遠不能解釋的。

    故皇帝臉上釋然而永久的微笑,此時就顯得異常的神秘。

    六月十七,庚寅日,貞觀皇帝葬入昭陵,如願以償與長孫皇後——他衷愛一生的妻子葬在一處。

    在最終確定這個日子時,禮部有官員曾經又拿出皇曆,對新皇帝說,“寅不祭祀,鬼神不嚐,陛下……”他不敢往下說了。

    但金徽帝說,“父皇雖然隻諡文皇帝,但其武功前絕古人,始皇帝築長城以抵匈奴,文皇帝築的卻是民心,北方未置片瓦,卻使突厥各部竟來歸附。如此悍帝,又有哪路鬼神敢去搶他的祭祀。”

    這便是金徽皇帝對已故文皇帝的理解,因而駕崩及至發喪全都未循常理。

    從昭陵回到明德殿後,眾臣重新列拜新皇,金徽皇帝似乎仍然處於對貞觀皇帝的懷念之中,又對眾臣們說:

    “父皇已去,但他留給朕、以及各位的強國之秘,我們都要謹記。”

    趙國公上前道,“陛下,老臣請陛下細致說一說,這是什麽強國之秘?”

    金徽皇帝說,“不論我們身居什麽高位、有了什麽顯赫的權勢,都不要小看了弱者。不要用他們卑微的表象來培植我們的優渥。他們在滾滾塵世中占據了同樣的行走時間,甚至還長於我們——父皇年僅五十便離我們而去了,而塵世間卻有多少耄耋老人,仍在感念著他的恩德!”

    眾臣若有所思,旋而不住點頭,新皇一席話,讓許多人重新審視自身,又為文皇帝的英年早逝重新唏噓不已。

    金徽皇帝說,朕也體會到,在注定每人一次的塵世中,弱者經曆更多,因卑微而領略到的虛實、冷暖比更豐富,他們才如同細流,但卻一直跟隨著普天之下最簡單的愛恨大勢,可以涓涓,也可以滔滔!

    “人貴自強,而不是恃強淩弱,尊重弱者的,被弱者推舉得更加尊崇。先皇帝悟到了水能載舟的真諦,於是他成為了偉大的君王。”

    他說,“讓我們再看看自古以來、那些踩踏和鄙視弱者、並且從中為樂的,不論位置坐的再高,結局大都不美妙啊!”

    眾臣不約而同、重新列拜,為一個撲麵而來的新的朝代,而歡呼不已……

    ……

    在不為大多數人知道的儲位之爭中,政務上耽擱的事情其實已經夠多了。新皇帝繼位之後,首先看到了安西都護府目前的狀況,那裏的局麵其實已經很急迫了。

    阿史那社爾,當初隻是浮圖城的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低等武職。

    他通過康裏城一戰,讓當時的西州都督高峻發現了他,隨後到安西大都護郭孝恪的手下任職。蘇伐反叛前,阿史那社爾已做到了安西都護府的司馬。

    郭待詔殉國、郭孝恪也“殉國”之後,安西都護府全部的軍政大事一直都是阿史那社爾在主持著。

    皇帝與趙國公、江夏王等老臣說起這件事時,認為這段時間恰恰如同焚金之火,讓人看到了阿史那社爾可堪重任。

    趙國公和江夏王已經從晉王那裏,知道郭孝恪此時正在長安,兩人已抓功夫去永寧坊見過了郭孝恪。此時,兩人建議重新起用郭大人。

    但皇帝說,他已征求過郭孝恪的意思,恰恰是郭夫人——崔氏,極度反對郭大人複出。

    崔氏說,“孝恪已經死了,被埋到墳墓之中,如果我同麗容和熱伊汗古麗不及時趕過去,他就真死了!因而不算欺君。”

    金徽皇帝對崔氏道,“對!對,這當然不算欺君了。”

    崔氏說,“但別人怎麽看呢?”

    當時,皇帝已經看出,崔夫人又有了身孕的消息一點都不假,這時崔氏的身子已經有些明顯了。

    郭孝恪顯然更傾向於聽從夫人的意思,金徽皇帝已然從永寧坊無功而返,他不敢過分擰了崔夫人的意思。

    此時,金徽皇帝最後拍板道,“那就起用阿史那社爾,就讓他擔當安西都護府大都護之職!至於都護府司馬,便讓英國公那個幹外甥頂上去。”

    這樣的安排必然有皇帝的考量,兩位老臣同聲道,“謹尊陛下之意!”

    原太仆寺正卿去北方五牧出任總牧監,原五牧總牧監、盧國公程知節的兒子程處立到太仆寺出任正卿。

    萬年縣縣令許敬宗原職不動。

    趙國公知道,上邊這三個人的職位,不論動與不動,都考慮了鄂國公和盧國公的原因,但原太仆寺卿看來是真惹到新皇帝不爽了。

    禮部郎中羅得刀,被趕去黔州出任刺史,聽說是因為某句話惹到婉妃不爽了。但這樣的下放,羅得刀一定爽得很。

    原黔州刺史出任安西大都護府長史。

    兵部侍郎長孫潤頂替薛禮,出任左千牛大將軍,主抓玄武門的防衛,升上去兩階、到了從三品。

    薛禮到兵部出任尚書之職,升上去一階,而此時他已按著先前的計劃,陪著晉王李治去疊州了。

    英國公李士勣借著災情,開口要的幾十萬緡救濟錢,一文錢也沒拿到。

    有人在朝會上提議的疊州一年給複也被新皇帝駁回,但隨後的大赦,同樣使疊州減免了一年的賦稅,隻是換了個說法罷了。

    再加上英國公的外甥到安西大都護府出任司馬之職,李士勣隻要不傻,總能體會出,金徽皇帝並未將他以前的不敬放在眼裏。

    而晉王李治原本有些擔心的疊州之行,看起來路子早被他皇兄給鋪好了,李士勣要是明白事理的話,最好趴下、乖乖地等著晉王打板子。

    接下來便是文皇帝身後那些妃子們怎麽安頓,她們還都在太極宮中呢。

    於是君臣三人立刻草詔,對這些人作出安排:凡是為文皇帝生養過皇子公主的,全部冊封為太妃,安頓在大安宮居住。

    而其餘那些名目繁多、從未被文皇帝寵幸過的婕妤、寶林、采女全都按製外放,年老的在宮外由官府給養。

    對於老兒子長孫潤的未來,趙國公更清楚了,長孫家的希望都在他身上。

    因而趙國公覺得,自己就更有必要、將他在東宮冊封皇後時聽來的顧慮與皇帝委婉地說說,好讓他有個心理準備。

    最後,看看時間不早了,趙國公對皇帝感慨道,“文德皇後若是看到我朝今日之局麵,不知要多高興!依老臣看,柳皇後之賢德將不差過老臣胞妹。”

    金微皇帝顯然從趙國公的話語中聽出了一絲突兀,但說著說著文皇帝的遺孀、再說到當今的後宮,仿佛長孫大人還是注意了過渡的。

    皇帝笑著說,“那麽舅父大人,你不妨講一講朕的母後。”

    趙國公說,“其實,臣不議君這是常理,但朕下既然問到老臣,老臣敢有一絲隱瞞也不對……”

    皇帝對趙國公說,大人你正該有什麽說什麽啊。

    長孫無忌又想了想,找了個合適的插入點,這才說道,“長樂公主是文皇帝與長孫皇後的長女,文皇帝愛之若掌上明珠,公主出嫁時,文皇帝曾說,給予長樂公主的嫁妝,要倍於長公主。”

    但貞觀皇帝的這個主意立刻遭到了魏征的堅決反對。

    魏征說,長公主是貞觀皇帝的平輩,如果長樂公主的嫁資倍於長公主,將於禮製不合。

    金徽皇帝問,“那朕的母後是什麽主張?”

    趙國公說,被大臣當眾駁了麵子,當時貞觀皇帝心中很是不爽,回去與文德皇後一說,文德皇後卻反過來勸解,並執意要求皇帝重賞魏征。

    長孫大人說到這裏,便問,“哪個母親不心疼自己的女兒,畢竟出嫁是女子人生中的大事。這是皇後在假裝賢德嗎?”

    文德皇後難道就不想親生女兒嫁得風光些?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