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楊門雙傑

字數:4127   加入書籤

A+A-


    ()    不過幾日,江南六怪在臨安刺殺賈似道的事情就已經是沸沸揚揚。

    天下皆知那六怪為國除賊的事跡,雖然不成功,但卻也敬他們膽氣。

    一時成了多少人茶餘飯後的談資,有人誇他們膽色,有人貶他們魯莽。

    各有各的說道,各有各的理法。

    這臨安鬧了一出,毀了一胭脂地。卻還得回頭看看那終南山上,這兒卻有兩位少年郎,也可謂人龍鳳。

    這時,是那臨安刺賈之後的第天,消息還沒傳到終南山。

    那終南山自然也還是往常一樣,不過如今的終南山卻是李誌常當家。

    隻因那丘處四人西去了鐵掌,後來回原,去燕京找任平生救治。

    燕十又因為楊康的事情,派人來了終南山,送楊康的東西給包惜弱,順便通報全真教丘處的消息。

    馬鈺得了消息自然要趕去,而譚處端與孫不二又去北方救濟,終南山上處字輩的一個也沒在,於是便讓李誌常當家掌管。

    李誌常原本便與易子川交好,又也是丘處門下,對同出一門的楊康一家多為照顧。

    如今楊康出事,穆念慈不知去向,這原本熱鬧的楊家小院,便隻有一垂垂老矣的包惜弱,個小頑童,日漸冷清了起來。

    好在全真教如今已經是固定每天安排人去照顧,才不至於讓他們落了難。

    後來又過了數日,郭靖黃蓉又來了終南山,要帶走郭芙。

    本來也想帶了楊過、楊傑,請了包惜弱,一起走。

    可包惜弱不肯,加上有全真教的照顧,比跟著他們去燕京安全多了,於是郭靖黃蓉也沒再強求。

    隻留下幾部書籍,便就離去。

    那楊過雖然才五歲不到,卻也聰明,先前包惜弱跟他說的,那楊康迷路,他原是信了。

    後來見那全真教的動靜,而後又是軍隊裏來了人報信,送東西,後來郭靖黃蓉還來了。

    楊過雖然不知道是什麽事情,卻也有察覺到了一些。

    不知什麽時候開始便是規規矩矩的,一邊幫著包惜弱,一邊照顧弟弟。

    而後一年,便開始學字,隻是一年認字過百。

    再過一年,便開始能讀些簡單的章。

    又一年,在全真教一些道士的指導下,便已經開始學起了武。

    他歲習武,這年大事也不少。

    蒙古年來多次發兵攻打燕京,但由於那郭靖黃蓉夫婦攜守城,又有任平生大陣相護,加上有江南六怪、全真子等江湖豪傑相助,那燕京城穩如泰山。

    直到這第年,忽必來第四次舉兵南征。更是了黃蓉的計策,戰死在南征的路上,全國上下無不歡欣鼓舞。

    而那蒙古更是下了議和的書,兩國暫享片刻的安寧。

    不過這蒙古議和,表麵的不動刀兵了,實則是無南侵之力,要另尋他計。

    蒙古要攻原,隻有路,一是北麵的燕京,這一路打了年,有勝有負,卻一直沒能攻下,故而是行不通了。

    一路是西麵的西夏,若是西夏破了,便可借道攻打襄陽。隻要襄陽一破,原便是囊之物。但西夏此時複辟,李無與大宋結盟,更有理宗暗下詔書,派了燕十帶著楊家軍去了西夏,那西夏一時也算得牢固。

    還有一路,是那吐蕃、大理一麵。

    若數堅城,大宋如今有道門戶,一是燕京,一是襄陽,還有一個門戶便是四川。

    四川是天府之國,地形複雜,若在北麵進攻,便是一夫當關,那蒙古要打可比那燕京還要難。

    但若是先破了吐蕃、大理,再從南麵進攻四川,就如同東漢時期,在西蜀搗亂的孟獲一樣,卻得有個諸葛亮才能攔住。

    如今兩國戰了數年,蒙古自然是想要變些法子來休養,而後再做征戰。

    若此期間,能拿下大理、吐蕃,那要打四川還不是到擒來?

    好在大理多年與大宋交好,又有天龍寺這等武學聖地。加上那黃蓉蕙質蘭心,一早看破那蒙古的伎倆,早早的與郭靖趕去了大理,又在那呆了一年才打退了蒙古。

    自此,原又無戰事,隻是那郭靖黃蓉二人俠名卻是盛極一時,比起當年的俠要厲害得多。

    此後見戰事已休,黃蓉又思家心切。郭靖與黃蓉就帶著郭芙,還有那如今已經四歲的郭襄、郭破虜回了桃花島。

    此後又過一年,包惜弱病故,楊家便隻留下了楊過、楊傑兩兄弟相依為命。

    二人雖然受那全真教恩惠,卻不拜入門,隻因楊過自懂事後,便心知父母之事。

    後又聽那全真教的人說起楊康、易子川、任平生當年的事跡,隻言道:“父親既然是全真門徒,我便不入全真,唯有一日學有所成,去了蒙古將父親救出,尋回母親,屆時一家團聚,得了父親首肯,我再拜入全真門下!”

    隻是,那楊康在蒙古卻是生死不知,郭靖也有去探過幾次,卻也不得其果。

    加上如今他的威望極盛,若是此時郭靖失在蒙古,這好不容易起來的士氣,便又要跌落穀底了。

    而後又過一年,楊過十歲,楊傑六歲。

    楊過四歲學字,歲習武,如今已經是曉識字,不說博覽群書,卻也能自己看些生僻的道書,一些精深的秘錄。

    加上學了多年的武,身也是有些。

    這年,楊過在家習武,忽然院外來了一個道士。

    那道士後頭還跟著一個小道士,小道士裏拿著許多東西。

    楊過見了那道士,喜道:“李伯伯!”

    來人正是李誌常,楊過沒入全真,叫不得師伯。但李誌常是楊康的師兄,又比楊康大些,所以楊過一直喊他伯伯。

    就見李誌常讓小道士把東西拿進去,而後笑道:“過兒,如今練到甚麽了?”

    楊過聞言有些慚愧的說道:“全真劍才學了劍,爹爹的槍法隻有槍譜,故而練得也不得精髓。”

    李誌常笑道:“你才十歲,卻已經學了劍全真劍法,還不知足?”

    說著,李誌常見院子裏隻有楊過,便問道:“傑兒呢?”

    楊過笑道:“弟弟還能去哪?”

    李誌常聞言,愕道:“又去啦?”楊過道:“我六歲的時候,可還得帶他,就算有去看看,也不敢亂進,他倒好,天天趁著幾個道長沒注意便偷偷跑去。”(免費客戶端正式上線!客戶端是一款專為廣大迷打造的專屬器,匯聚海量資源,分類精細,排清晰,效果極好!關注微信公眾ggyy12221(按住秒複製)下載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