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龍口含珠

字數:3256   加入書籤

A+A-




    ()    怪不得王老之前想方設法的讓我答應幫他一個忙,而且江老言語也不動聲色的激將我,讓我答應下來。敢情給他解決問題的風水先生都死了,現在沒人給他們看事。在這忽悠我呢?

    想到這我忽然感覺自己被陰了,原來這老逼給我介紹的是送死的生意,我不由瞪向了王老。結果他老神自在的坐在那,就跟雙目失明看不見我似得。

    當然王老讓我幫忙也不是真想害我,隻是他知道以我的這個黑階後期的境界,是不會那麽容易死的。而且江老的事情恐怕也隻有我能解決。

    不過既然到了這一步,我怎麽也得答應下來,而且我也很好奇是什麽東西接二連的殺死風水先生。

    於是我回到:“江老,這件事我答應了,你看看我們什麽時候動身去你家的祖墳看看。”

    江老一看我答應下來,立刻一拍大腿高興道:“事不遲疑,我們現在就動身吧。”

    於是我和王老道了別,和江老一起下了樓,他的車就在樓下,我們準備直接去往省城。

    坐進江老的豪華勞斯萊斯,這款純工打造的頂級豪車感覺就是不一樣,寬闊的後座,無比的舒適性,加上司技術不錯,行駛在路上,根本感覺不到一絲顛簸,就像是靜止一般。

    擁有這樣的坐騎,也側麵顯示出江老在商業界的大佬地位,一般的富豪可不會選擇勞斯拉斯。

    車內間升起的單向玻璃,可以封閉前排跟後排的空間,不用擔心這裏的話被前麵的人聽去,而且還能看到前麵的情況。

    一路上,江老和我也閑聊了起來,他將自己祖上的一些事情跟我說了一下,實際上江老也算不上什麽代貧農,甚至他的爺爺在解放之前還是有名的大地主,家裏良田千傾,因此才占據了一處寶穴,雖然江老的父親趕上了不好的年代,但也沒有餓著苦著江老,而江老之後的運程更是一帆風順,雖然是赤空拳創業,但也比普通人順上許多。

    古語有雲,“頭風水(祖墳),二屋場(祖屋),者自身也”,“生者命從葬者定”,“莫說生來命數奇、地元一得天生移”。

    這幾句話就說明了,祖墳風水佳,其子孫人丁興旺,發第科甲,催官顯貴,榮華富足。反之,有破局的祖墳風水,必主其家族哀微、敗退、窮困、絕嗣等。

    這裏就是說影響人一生的風水,祖墳是最重要的,其次是祖屋,最後才是自身的風水。

    像現在有很多人為了給自己轉運,找人算命改名字,或者佩戴一些適合自己生辰五行的裝飾物,其實這些隻是影響最微弱的自身風水。

    其實他們不知道,改名不如修祖屋,修祖屋不如遷祖墳。當然越往後的難易程度越高,尤其像影響一個人最重要的祖墳位置,也就是吉穴根本找不到,而且即便找到了也輪不到你,畢竟風水寶地也就那麽幾處。

    所以,甚至可以說江老能有今天,跟他家的祖墳有莫大的關係。一路來到江老的祖墳之地,這裏已經算是鄉下,一條水泥路直通到一座小山下麵。

    這個時候,小山上已經是荒草遍地,如果是夏天來,想必一片蔥綠,而但凡是植被茂盛之地,風水也肯定差不多哪裏去。

    正所謂生氣行於地,雖然不能直接看到,但有時候觀其然亦能知其所以然,地麵之上的植物,便是地下生氣的體現。

    還有一點就是為什麽大多數陰宅寶地都在大山附近。因為山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常態,綿延伸展,有如龍行大地。山嶽之外形勢喻為龍,內藏氣息喻為脈,這便是大家常言的龍脈。

    即便是沒有連綿起伏的山脈,人們也會選擇獨山或者丘陵,這裏取的是臥龍的意境。

    而我眼前的這座山包的形狀便有臥龍的意味。

    我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山包,跟記憶清道藏的內容一一比對,很快,我就對眼前的山包有了一個基本的認知。

    “江老的祖上一定葬在山頂吧?”我看了一眼走在旁邊的江老,直言道。

    “哦,李先生是怎麽知道的?”江老有些驚異的說道,之前那位大師在山下可什麽都沒有看出來,直到上山之後,才說出了點道道。

    我抬指著山頂說道:“此山有臥龍之資,而且山頂有一塊巨石豎立,形似龍首,乃是龍抬頭之勢,龍頭之下便是龍口,正所謂尋龍踏穴,龍口含珠。那龍口之處便是一處風水極佳的吉穴。

    能葬在這處地方,子孫可貴若千乘,富如萬金,這不正是江老如今的寫照?”我嘴角露出一絲自信的微笑。

    “李先生真乃神人也,當年我父親去世,便給我留下了這八個字。”江老再次看向我的目光已經隱隱多了一種敬畏,那是對真正有本事的人的敬畏。

    “江老過獎了,我不過是在拾前人的牙慧,照本宣科罷了。”我卻沒有因為江老的話而洋洋自得,如果沒有師父傳授給我的清道藏,記載著道家這些年的底蘊積累,我哪會知道這些東西呢。

    而且這些風水的東西隻是次之的事情,一命二運風水。作為無量山的弟子,受到的可是天詛,那可是命格裏不可改變的東西。而且我還有那麽多的強敵,黑白無常,白玉京,跟他們相比我現在知道的這點東西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我沒有任何的驕傲自滿,淡淡的回到。

    結果江老聽後,更加佩服我的心境了:“隻是食前人牙慧,現在能做到的人也已經不多了。”江老不由的誇讚道。

    話不多說,我們沿著一條石板路,蜿蜒而上。來到山巔之後,四周頓收眼底,對這裏的一切也不由的更加成竹在胸。

    在山巔的一側,是一處墓地,裏麵不僅葬了江老的爺爺,甚至還有他的父親。

    “咦,江老祖上應該都是一脈單傳吧?直到您這一代才有所改變?”我掃過那僅有的兩座墓,明顯是一主一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