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以夷製夷
字數:2520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甲午之軍工霸世 !
雖然安全性的問題是氧氣魚雷的先天不足而沒法解決(所以中國海軍沒有裝備,而是選擇了具有同樣優點卻相對安全的過氧化氫作為氧化劑。),但以魚雷艇作為發射的平台,就算出了事故,損失也比驅逐艦要小得多。至於人員傷亡,老毛子什麽時候怕過死人?布爾什維克就更不怕了......
短處得到消除或者回避,氧氣魚雷的優勢自然就凸顯了出來,遠超這個年代海軍想象的驚人航程,使得蘇軍的魚雷艇可以在敵艦的視野之外(魚雷艇目標小,必須相當靠近才會被敵艦發現,而大型艦船則完全相反。)發動攻擊,而尾跡不明顯的優點則令敵人往往要到魚雷很近了才能發現,到那個時候,以氧氣魚雷不下50節的驚人航速,已經很難有機會躲開了......
躲不開,就隻能死了,要知道,氧氣魚雷本身裝藥量就較同口徑的常規魚雷偏大,而且命中目標爆炸後,還未用盡的燃料和液氧也會參加反應、令爆炸更為猛烈,因此毀傷能力大得可怕。再加上這個時期的艦船在設計上還不怎麽重視水下防護,因此哪怕是標排2萬多噸的德國最新型主力艦也頂多能挨一條,其他的艦船就更不用說了......
結果,自兩國海軍初次交火算起不過一個多月,德國就已經有5艘主力艦、21艘輔助艦和67艘運輸船被擊沉,而蘇聯魚雷艇的損失卻隻有十幾艘,因為當德國人發現自己遭到攻擊的時候,最大航速超過40節的蘇聯魚雷艇早就已經安全撤離了......
當然,這也得感謝蘇聯空軍的英勇奮戰,雖然現在還沒有航空母艦,但是由於上次衛國戰爭留下了波羅的海三國沒有統一,德國人預先在那裏修建了大量的機場,而飛機正是一切輕型艦艇的克星,如果蘇聯空軍不能奪取波羅的海及其沿岸地區的製空權,蘇聯紅海軍魚雷艇部隊就算仍能取得巨大的戰果,也必然要承受甚至可能更加巨大的損失,魚雷艇小歸小,價格其實並不便宜,如果是按同等標排來算,反而比主力艦要貴得多,如果要損失幾十艘才能幹掉一艘德國艦船的話,最後扛不住的反而會是蘇聯,就像曆史上最終失敗的二戰德國潛艇一樣......
說起來,德國政府對空軍的發展還是相當重視的,他們也是世界上最早組建獨立空軍的國家之一,而德國的科技與工業實力又比蘇聯強得多,按理說他們的空軍應該更強才對,怎麽會反而被蘇聯空軍打敗了呢?
早在上次蘇俄衛國戰爭結束之後,華夏共和國總參謀部就推演出了一個重要結論,除非能夠讓德國跟蘇聯這兩個異類都絆住無法騰出手來背刺,否則協約國是斷然不敢對華開戰的,因為在與中國展開世界大戰的時候,如果德俄趁機發難,協約國必然會迅速崩盤。
那麽要如何絆住呢?當然不可能是直接使用武力,那樣隻會將自己也給絆住,中國高興還來不及,而德蘇都是對內控製力很強的政體,一般的陰謀詭計沒多大用處,那麽自然就隻剩下一個辦法,讓德蘇兩國打起來,互相絆住,問題就解決了。
為了能夠爭取更多的發展時間,華夏共和國顯然有必要破壞協約國的圖謀,如今已經進入總參謀部任職的徐樹錚一針見血地分析道,“德國雖強但缺乏縱深,蘇俄雖弱卻地大人多,因此德國就算初期順利也無法速勝,而如果蘇軍取得完蛋,那就不是絆住兩國,而是出現了一個更加強大的敵國了。何況,協約國與德國之間的矛盾是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是可以調和的,而他們與蘇俄之間的矛盾卻不可調和,那是最終要分出生死的根本性矛盾!因此協約國的首腦們隻要腦子沒有進水,就一定會支持德國去打蘇俄,而不會反過來做。”
“凡是敵人希望的,我們就要反對,既然他們援德,我們就要援蘇,而且力度要足夠大,大到能讓蘇軍取得優勢,我倒是很想看看,一旦德國被蘇俄打趴下,協約國是否還敢對我們開戰,恐怕那時蘇聯就得變成他們的頭號大敵了吧?”,李暉想到這裏,不禁愉快地笑了起來,這時他突然想起了不久前辭世的李鴻章,心中不禁生出一股複雜的情緒,暗歎道,“老李啊,你看到了嗎?這才是真正的‘以夷製夷’啊!自身完全沒有實力,空談外交手腕,那就是個笑話,有了足夠的實力作為基礎,外交手段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啊!”
正好李暉研究完成了陸航類係統科技之後,原有的飛機一下子落後了十幾年,全部都要淘汰,於是便做個順水人情全部低價處理給了蘇聯。雖然是將要淘汰的舊型號,但技術水平跟現在西方的同類機型相比卻隻好不差,而且李暉還好人做到底、給其裝上了更加先進的航空機槍,火力優勢非常明顯,奪取製空權也就沒什麽好驚訝的了。
蘇聯空軍掌握了波羅的海上空的統治權,不但幫助本方的魚雷艇減輕了來自空中的壓力,同時他們還通過低空轟炸的方式擊沉擊傷了不少德國的輕型驅逐艦,這同樣是魚雷艇的天敵之一。兩大天敵都被壓製住了,蘇聯魚雷艇部隊想不猖狂都難啊!
德國海軍損失慘重,讓至今仍未放棄大海軍夢想的德皇威廉二世心痛不已,但從全局來看,隨著運輸船一起沉入波羅的海的20多萬噸軍需物資和近10萬陸軍部隊才是更加嚴重的損失。沒能獲得足夠補給和支援的北路德軍士氣下滑得飛快,在不顧疲勞、乘勝追擊的蘇聯紅軍伏龍芝中央方麵軍群200多萬(畢竟是內線作戰,兵力補充很快。)大軍的圍攻下,除十幾萬人丟盔棄甲逃回東普魯士外,其餘的部隊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