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檢驗戰鬥力(三更求票)

字數:2924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甲午之軍工霸世 !

    戰馬非常優秀,但受限於目前陸軍武器科技的進度,這些騎兵的武器卻著實不怎麽樣,李暉隻能給他們提供單發步槍、馬刀、左輪手槍和手榴彈,對付裝備更差的普通盜匪團練時還好,一旦碰上換裝了洋槍洋炮的精銳清軍和某些實際上是正規軍的特殊“團練”,他們在武器裝備上將沒有任何優勢。

    不過這也不死沒有好處,如果這些生化兵在武器裝備沒優勢的情況下還能將清軍打得滿地找牙,那就更能充分證明他們的戰力確實強大,到那時李暉就可以大膽地給他們增派援軍並送去新研製的各種先進武器了。

    考慮到騎兵必須達到一定的數量才能顯出威力,同時樣本增大後也可以降低運氣對戰果的影響,因此就算心裏十分肉痛,李暉還是咬牙一口氣招募了80個騎兵出來,差不多是兩個騎兵排的編製。

    考慮到日後隊伍的擴編需要有領導力的軍官,而自己到時候雖可再派一些生化兵過去,卻不宜直接將老大的位子接管,因此這80個騎兵當中還有2個是5級兵。

    此外,李暉還配給他們醫護兵、工兵、憲兵和技師各2個,這些兵種雖然不能騎馬作戰,但以此代步還是沒問題的。說起來,若非步兵隻會騎馬而不懂伺候、難以長期保持馬力,李暉這個“小氣鬼”肯定會為了省錢招步兵當成龍騎兵來用

    出於某種惡趣味,李暉直接以梁山好漢的名字給這些生化兵來冠名,兩個首領分別叫做宋江和晁蓋,下麵那些就任其自選。

    不過這其實也符合綠林道上的慣例,落草為寇後為了避免禍及家人,往往都會給自己起一個化名,而這些“好漢”又大多沒什麽文化,往往會直接抄襲那些評話裏英雄豪傑的姓名,宋江晁蓋那算是小兒科了,還有更牛逼的,比如明末起義軍主要首領之一的羅汝才就曾化名“曹操”

    李暉的騎兵隊才派出去沒兩天時間,老李就再次召見他,又告訴他一個不太好的消息,由於有事急需用錢,北洋衙門隻能給他200萬兩銀子的投資,這讓李暉倍感失望。

    好在李鴻章也知道他的難處,同意開始兩年裏礦山和交通設施的收入免於上繳,都歸李暉分配,還表示如果銀子不夠,鐵路和港口可以不建,另外200萬兩銀子也會更快地撥付。

    意識到這已經是老李底線,李暉隻能同意,但鐵路和港口他是一定要建的,考慮到所需的鋼軌、道釘乃至於水泥等關鍵物資都可以利用係統生產,再加上先進管理製度所節約的人工成本,就算隻有200萬兩銀子,李暉其實也有把握完成二號計劃,隻是自己從中得不到多大的好處罷了。

    但這不重要,關鍵在於金銀礦並不需要太多的工人,鐵路與港口的建設就不同了,而這些工人,在李暉心目中是比金銀更加重要的資源。

    根據二號方案的建設要求,李暉最多可以招募5萬工人,這五萬人可都是青壯勞動力,隻要能將他們教育、發動和組織起來,再利用係統生產的武器裝備將其充分武裝,那就是一支精銳的部隊,就算還不足以統一全國,也至少能夠割據一方建立根據地了

    相對來說,發動是最容易的,中國農民雖然平時忠厚老實,但隻要有能夠人帶頭,在生活艱難的時期很容易群起響應,要說農民起義的次數,西方曆史上的全加起來也不及中國的一個零頭。

    但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也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往往很難組織好,曆史上除了少數例外,大多都呈現出十分混亂的狀態,與其稱為是起義,還不如說是暴亂,這樣的烏合之眾自然不可能有勝利的希望。

    而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之所以很難組織好,歸根到底是由於持續了兩千年的小農經濟,這跟西方古代建立在封建農奴製基礎上的農村社會有很大不同。

    中國農民是易動員難組織,起義次數極多。規模也常常極大,但是至少在初期大都缺乏戰鬥力,很多朝代末期在外戰中屢戰屢敗的官軍在鎮壓農民時都能夠以一敵十、甚至以一敵百。而西方的農民則是難動員易組織,曆史上起義很少、規模也相當有限,幾萬人參加的都算是大起義了,但是他們的戰鬥力卻普遍很強,一開始就有能力擊敗同一數量級的正規軍,最後的失敗也大多是因為兵力不足而非戰鬥力不行。

    因此在中國,農民起義(以及以農民為起義軍主體的其他類型的起義)的難點和成敗的關鍵就在組織上,隻要有辦法將農民組織好,以中國農民世界上少有的吃苦耐勞和天下第一的龐大數量,起義想失敗都難。

    不過這對李暉來說,同樣算不上是太大的困難,因為他有係統和生化兵,以後者作為骨幹可以將幾十倍數量的農民組織起來,而中國人又特別聰明,就算入伍前是文盲,經過最基礎的掃盲和嚴格訓練後也不難成為合格的士兵,以軍事素質出類拔萃(槍法之類的技術水平李暉已經了解過了,擔心的隻是實戰能力。)的生化兵作為教官,最多一年時間就能將他們訓練成型

    而且生化兵還能順便幫他們掃盲,雖然並不具備教師的能力,但隻要有足夠的文化水平和表達能力,幫青少年掃盲還是沒什麽難度的。

    倒是簡化字方案與掃盲課本更加重要一點,為了早日完成,嚴複甚至辭去了當初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官職,這讓李暉非常感動。

    不過嚴複這也是沒辦法,如果隻是這兩項工作,他與李暉一起(不過李暉事多,主要還是嚴複在幹。)忙上幾個月就能完成,請個長假就行了,但李暉還委托他編纂一部隻收錄三千個常用漢字、而且都采用簡體並附有拚音索引的簡明字典,這項工作可就費時費力了,嚴複也沒有別的辦法。

    不過這倒是促使嚴複下決心把大煙戒了,聞訊後李暉很為他高興,也多少改變了一點對於清末文人的看法(當然僅限於那些有進步傾向的),雖然很容易因為找不到方向而自暴自棄,但隻要能夠看到中國複興的希望,他們其實並不缺乏勇氣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