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飛虎軍

字數:312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甲午之軍工霸世 !

    甲午式步槍在精度、特別是遠程精度上尤其出色,如果配上4倍瞄準鏡,在無風而晴好的天氣下,任何一個具備槍械專精的生化兵都能準確命中600米外的固定人形靶;而由於采用了鋼芯,這款槍彈的穿透力也無與倫比,是那些一戰二戰的經典步槍所望塵莫及的,

    &nbs的口徑已經足以保證殺傷力,就算穿透目標,敵人十有**也會非死即殘。

    再說,李暉搞出這種步槍彈來其實主要是為了供給以後研製出來的機槍使用,單發殺傷力弱一點也沒多大關係,反倒是其強大的侵徹力在對付有工事掩護的敵人時會很有幫助

    之所以辛辛苦苦設計出一種子彈來卻主要是供給目前還未投入使用的機槍,是因為李暉打算等到下一級科技研究完成之後就換一種口徑小一些的步槍作為部隊的主力步槍。

    甲午式步槍別的都好,就是後坐力太大了,槍口動能高達3700多焦耳,生化兵和山東大漢都是身高體壯,倒是不難適應,但將來地盤擴大乃至統一全國後,這款步槍就不適合大量使用了。

    但至少在一兩年內,甲午式步槍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口徑大子彈重、存速性能就好,在遠距離上就有更好的精度。

    再說李暉本來也需要一種大殺傷力的子彈供給機槍,因此他便想出了這種兩步走的辦法,先用甲午式步槍,等到條件具備了再搞口徑小一些的步槍,然後將當時現存的甲午式步槍都改為狙擊步槍,充分利用係統產品做工精良的優勢

    得到這批新式武器並補充了手榴彈後,騎兵隊的實力暴增數倍,即使碰到清軍也不再避戰,五月中旬甚至全殲了整整一營清軍馬隊逾三百人,震動了山東全省。

    此後騎兵隊正式打出名號,自稱“飛虎軍”、鼓吹“替天行道”,同時改變此前一直流動作戰的習慣,開始在棲霞、海陽、萊陽三縣交界處建立根據地,眾多綠林豪傑慕名來投,規模迅速壯大。

    到六月初的時候,飛虎軍的總兵力已經猛增到了三千餘人,直接控製的地盤超過了一個縣的大小。其間,附近清軍數次進剿,都被他們打得落花流水,死傷和被俘的清軍加起來不下三千,而飛虎軍卻才死傷了一百多人,其中作為骨幹的生化兵更是無一傷亡。

    這樣的戰果傳出後,不但清廷大為震驚,就連李暉這個始作俑者都不禁目瞪口呆,這清軍的戰鬥力也太水了吧!

    直到後來了解到具體的戰鬥過程,李暉才明白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原來問題不完全是出在清軍的戰鬥力上,而主要是由於清軍那落後的體製。

    由於清軍的體製一直沒改,就算是換裝了洋槍洋炮的所謂精銳,本質上其實都還是封建軍隊,那些所謂能打硬仗的精兵說白了也全靠軍官帶頭,因此一旦碰上具有遠程狙殺能力的敵人,悲劇幾乎是必然的。

    裝備了甲午式步槍之後,飛虎隊生化兵們堪比特等射手的精準槍法得以充分發揮出來,600米內就能對敵人構成很大的威脅,而敵人一旦進入400米內,那更是九死一生。

    再加上帶頭衝鋒的清軍軍官又全無防備狙擊的意識,身上的官服就像是黑夜裏的螢火蟲那樣引人注目,一個個還都是站直了衝鋒,簡直是再好不過的靶子,結果清軍還沒衝到自己步槍的有效射程之內,帶頭的千總、哨長們就全被打倒了

    沒了這些領頭的,純粹是混飯吃或者被拉壯丁才當兵的清軍士兵們哪兒還有士氣繼續戰鬥下去?而隻要清軍一撤,始終以騎兵為主力的飛虎軍乘勢掩殺,結果如何就可以想象了

    和自古以來的絕大部分戰鬥一樣,傷亡的大頭永遠都是在逃跑的時候出現的,飛虎軍嚴格來說並不是在戰鬥中幹掉了那麽多清軍,而是屠殺了數以千計隻顧著逃跑的敵人、然後俘虜了那些放棄逃跑的

    “看來清軍比我原先以為的還要好對付啊!如果將領膽小怯戰,麾下清軍就是‘將熊熊一窩’,自然是不堪一擊,而作戰勇猛的又可以利用狙擊輕鬆幹掉,然後就跟那些將領不中用的清軍沒啥區別了對了,平壤之戰日軍雖然未必是有意為之,但實際上也是類似的情況,清軍靠左寶貴的英勇才能堅持抵抗,然後左寶貴被日軍炮火幹掉之後,清軍就立刻崩潰了”,李暉很快就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心中頓時大感無語。

    要知道清軍的問題還遠不止這一點,他們的動員能力極度低下(此時整個山東總共才有3萬清軍)、新兵訓練所需的周期更是長得要死,所謂的主力精銳都這麽容易就幹掉了,清廷力量的虛弱也就可以想象了

    看明白滿清政權真正的軍事實力後,它在李暉眼中甚至連紙老虎都算不上了,充其量隻能算是一隻紙糊的小貓,看著就弱,打起來更弱。

    意識到這一點後,李暉心裏就像有貓爪子在撓一樣,好不容易才按捺住了立即起兵造反推翻滿清的衝動,該死的日本人,為何偏偏要選擇這個時間點動手呢?

    不過李暉還是很好的利用了飛虎軍的勝利,就在那次關鍵性的大捷之後,李暉“聞訊”後立即前往天津求見李鴻章,以擔心“盜匪襲擊路礦”為由請求從路礦工人當中挑選強壯勇敢者組成護礦隊和滬路隊進行軍事訓練加以防範。

    結果同樣為此憂慮的李鴻章果然同意了下來,不過也不知道是已經有些警覺,還是隻因為自成勢力後養成的謹慎心態,他以“不能耽誤金礦生產和建設工期”為借口,隻同意編練護路隊和護礦隊各三個營,合計才3000人馬。

    這讓李暉多少有些失望。雖然李鴻章同意撥給武裝這三千人所需的槍炮彈藥(餉銀則要靠李暉自籌,不過老李允許他放棄部分建設項目以騰出資金。),並授權李暉以他的名義從淮係各部(包括不算老李舊部、但與其關係密切的一些部隊。)、天津武備學堂(包括各個隨營武備學堂)中招募目前官階不高於千總的人員充任軍官。

    不過,李鴻章所給的那些武器李暉根本就看不上,而清軍體製下的軍官就更沒多大價值了。但為了避免引起李鴻章的懷疑,李暉隻能“大喜拜謝”,暫時先用那些劣質槍械來武裝護礦隊與護路隊,同時裝模作樣地將距離不太遠的清軍駐地都跑了個遍,然後故意開出極低的待遇,最終一個軍官都沒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