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公州之戰
字數:3213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甲午之軍工霸世 !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要知道,白刃戰的死亡率要遠高於槍戰,死者經常會比傷員還多,尤其現在還是醫療條件遠不如後世的十九世紀末,那就更不用說了。【文學樓】
而且必須說明的是,雖然近代軍隊的刺刀衝鋒在很多時候要比步槍的射擊更容易將舊式軍隊擊潰,但這卻有兩個前提,要麽是對方士氣不高、作戰意誌不強,要麽是近代軍隊已經通過排槍射擊打散了對方的陣型。
可是東學黨起義軍的士氣極高,就算傷亡慘重也能死戰不退,同時他們又有壓倒性的兵力優勢,彈藥匱乏的在朝日軍很難將其陣型打亂。
在這種情況下,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明顯短一截的刺刀還真的很難拚得過起義軍那些早就落後於時代的長柄冷兵器。
雖然依靠著人員素質的優勢,日軍“剿匪”的交換比仍然明顯占優,但是麵對總兵力已經暴增至10萬人以上、而且還在繼續高速增長的東學黨起義軍,別說是1:3的交換比,就算是1:10,在朝日軍也拚不起啊!
再加上陸上補給線實在太長,在朝日軍被迫分兵保衛,各處又由於交通的不便難以快速馳援,結果反倒被全琫準利用本土作戰的優勢、集中兵力各個擊破。
結果,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在朝日軍就傷亡了超過3000人,而東學黨起義軍卻越打越多、越打越強,最終就連號稱“日本近代陸軍之父”的山縣有朋也不得下令收縮兵力以避免更大的損失。
但這樣一來,在朝日軍的陸上補給線就完全中斷了,別說彈藥,甚至就連軍糧都開始吃緊。
而日軍因此加大力度的下鄉征糧則又激起了朝鮮民眾、甚至於不少地主和士人的強烈不滿,導致東學道中主張妥協投降的北接派也開始傾向於武裝反日,以致於此前一直都沒有多少東學道信徒的京畿道也開始有人起來響應全琫準抗日救國的號召。
如果這個趨勢得不到遏製的話,東學黨起義軍必將勢大難治。
麵對這樣的困境,山縣有朋在堅持了個把月之後終於再也撐不下去了,被迫拋掉臉麵不要、率軍撤往釜山以就近獲得補給,但因為不得不帶上朝鮮王室、鐵杆親日派、以及從京畿道掠奪來的大量財貨物資,行軍極為拖遝,結果一路上不斷遭到東學黨起義軍的騷擾,經常一夜數驚。
而在將南撤日軍折磨得心力交瘁之後,東學黨起義軍的首領全琫準在公州附近集中了麾下最為精銳的近十萬人,想要將如今可戰之兵已經不足2萬的南下日軍全殲
本來這一戰是很有希望獲勝的,日軍雖然精銳,但此時子彈已經幾乎全部用盡,炮彈也僅餘一百多發可用,同時由於連續多日沒睡好覺,從上到下都極為疲憊;而起義軍以逸待勞、士氣高昂,兵力也有超過5倍的絕對優勢,局麵十分有利。
在第一天的戰鬥中,日軍就傷亡了四千餘人,並且還被起義軍分割成了三部分,照這個速度,頂多三天之後,日軍就將徹底崩潰。
但在這一大好的局麵下,缺乏大兵團作戰經驗的全琫準卻連續犯下了兩個致命的失誤
雖然電報線被切斷而無法接到第一軍的求援,但是不久前冒險率領部分人馬渡海來到釜山的日本第二軍司令官大山岩還是憑借其豐富的戰爭經驗估算出了第一軍當前的困境,並特地派出隨自己先期抵達釜山的騎兵第一大隊北上接應。
而全琫準卻根本沒想到釜山的日本援軍會及時趕來,登時就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本來就算如此,如果全琫準能夠及時調動大部隊予以攔截,由於暈船、腳氣病等原因造成的減員、此時兵力僅剩不足500人的騎兵第一大隊根本無力扭轉這場大會戰的局麵。
可是從未體驗過日軍真正戰力的全琫準卻隻是按第一軍的平均戰鬥力乘三倍來估算騎兵第一大隊的實力,而不知道補給狀況對近代軍隊的影響到底大到什麽程度,更不知道機槍、哪怕是格林炮這種老式手搖機槍對密集陣型的部隊有多麽可怕的殺傷力,因此僅僅派了兩千多人的部隊去阻截。
結果這支部隊被臨時加強了多門格林炮的騎兵第一大隊輕易擊潰,後者乘勢撕開起義軍的包圍圈救出了一部分第一軍的官兵,而起義軍缺乏正規軍事訓練的缺陷則完全暴露了出來
東學黨起義軍雖然在此前的曆次戰鬥中表現出了很強的傷亡承受能力,但他們依靠的是高昂的士氣而非嚴密的組織紀律,在正常的戰鬥中他們可以承受能讓很多近代軍隊都無法堅持下去的慘重傷亡,但是戰場上一旦出現了預料之外的變數,他們就很容易陷入混亂、甚至突然崩盤。
而全琫準為了全殲日本第一軍特地集中起來的遠超其指揮能力的龐大部隊規模,則進一步放大了這一隱患,最終在日軍的內外夾擊下迅速崩潰,然後兵敗如山倒。
戰後經初步統計,東學黨起義軍的死亡人數不下八萬(日軍基本沒要俘虜),而且大部分都是其中的“精兵強將”,一度轟轟烈烈的東學黨起義軍由此元氣大傷,而日本陸軍第一師團第一騎兵大隊年輕的大隊長秋山好古則踩著朝鮮人的累累屍骨一戰成名
不過日軍也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總的傷亡人數超過七千,其中永久性減員就有五千以上(因為主要是白刃戰),第一軍可以說是完全被打殘了,不好好修整一下別想再上戰場。
事實上,如果不是第一軍上下都知道自己投降了也免不了一死而死戰到底、決不投降,隻怕他們根本就撐不到援軍抵達
借著日軍大勝之勢,朝鮮各地敵視東學黨起義軍的官僚地主們紛紛拉起隊伍,與日軍和朝鮮“官軍”合力剿滅起義軍,令東學黨起義軍的處境雪上加霜。
不過,由於入朝日軍後勤補給的問題並未得到解決,活動範圍、作戰時間與可投入的兵力都受到了很大限製,那些偽軍光靠自己又很難打贏起義軍,因此後者並未像曆史上那樣、僅僅一次大敗之後就被迅速撲滅。
而隻要東學黨起義軍還在活動,在朝日軍就根本不可能返回漢城,更不要說是北上再攻平壤了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