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舉旗起義

字數:274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甲午之軍工霸世 !

    明為援軍主將、實則過來奪權摘桃子的第三師團師團長桂太郎一臉得意地看著那個昔日總喜歡揭自己瘡疤的毒舌,你是會打仗,但老子有人脈!

    立見尚文倒是早就猜到是他,身為山縣有朋門下的首席大弟子,這樣的好機會怎麽會放過?山縣有朋可不是一個公而忘私的聖人啊!

    桂太郎在日本國內素有勇名,但跟平時鋒芒內斂、不到關鍵時刻不出殺招的立見尚文相比,他的勇猛更像是一種蠻勇,順利的時候還好,如果遇到嚴重挫折,桂太郎很容易頭腦發熱而失去理智。

    “如果清軍都像鴨綠江一役中那麽弱的話,他倒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但中國太大,難保沒有幾個厲害人物......”,立見尚文隱隱有些擔心,想要提醒桂太郎幾句,但考慮到兩人關係惡劣、說了可能反而更糟,便又咽了回去......

    桂太郎空降過來摘桃子,對立見支隊的官兵士氣造成了一定的打擊,但是由於清軍在吉林境內已經無兵可用,臨時征集起來的新兵聽到炮聲就會崩潰,根本就是白送對方軍火和糧草,結果桂太郎揮軍一路西進,勢如破竹,六月初就打到了奉天境內......

    而在離開長白山區、進入東北平原之後,新式鋼炮較為笨重的缺陷不再是什麽嚴重的問題,第三師團可以放心大膽地使用繳獲到的快炮,重火力頓時暴增數倍,這下清軍就更擋不住了......

    江華灣海戰之後,幾乎全世界都認定日本徹底失去了翻盤的希望,因為海軍的全軍覆沒意味著入朝的日本陸軍此後將更難從國內獲得補給。但誰能想到,滿清陸軍竟然那麽不堪一擊,一次又一次地不戰而潰、同時還將大量的軍需物資丟給日本人,幫助第三師團解決了這個大難題呢?

    而且與曆史上日軍有大量人員因為患上腳氣病而喪失戰鬥力的問題不同,現在的第三師團根本吃不到國內的飯團,隻能搶到什麽吃什麽,結果因為食用了更多的蔬菜、穀物也更粗糙,那些腳氣病患者竟然紛紛不治而愈了,第三師團的戰力也因此至少增加了五成......

    結果,雖然侵入東北的日軍數量比曆史上少得多,可是清軍照樣抵擋不住,這讓一直關注著東北戰局的李暉都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不過畢竟隻有一個師團,就算是加強的,現在應該也不會超過兩萬人,而且是遠離後方作戰,補給能靠繳獲和搶掠來解決,兵員的補充卻沒辦法。隻要那幾支從朝鮮歸國的精銳補充修整完畢,再加上另外幾支有點戰鬥力的部隊,應該還是擋得住的。可是我這邊一動,前線軍心動搖,那就不好說了......”,李暉歎息了一聲,但他卻不得不在背後捅刀子......

    江華灣海戰勝利後、日本已經不可能登陸山東,而東北戰局又急遽惡化,清廷很自然地想到要從山東抽調人馬,這樣一來,李暉的反跡無論如何都沒法繼續遮掩下去了,隻能先下手為強,即使此時舉旗造反對不住那些還在抵抗外敵的清軍,李暉也沒有別的選擇。

    “好在隻有一個鬼子師團,補給還跟不上,就算清軍抵擋不住,我也可以在消滅清軍的同時一起料理掉,不至於讓他們禍害到太多百姓。要是如曆史上那樣有兩個軍的話,壓力就太大了,海戰的勝利果然是至關重要!”,李暉的自信可不是憑空產生,而完全是基於根據地進一步增強的實力。

    到了1895年5月下旬的時候,根據地已經有了三個騎兵旅和六個步兵旅,光是常備軍的總兵力就超過7萬人。雖然因為剛剛擴編的緣故,影子部隊的體製暫時還不能發揮作用,但僅就目前的兵力,就已經足以輕鬆地橫掃整個山東。

    當然,嚴格來說,這7萬人中相當一部分還遠未訓練完成,但清軍當中不也同樣充斥著大量的新兵菜鳥?考慮到生化兵教官的訓練效率遠比清軍那邊更高,李暉這邊的戰鬥力肯定是隻強不弱。

    何況李暉的部隊在武器裝備上也具有絕對的優勢,重機槍1500挺、機關炮100門、75mm野戰炮300門,再加上5萬多支甲午式步槍,這樣的火力比西方列強都強得多,打清軍還不跟玩兒似的?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一天之內,根據地範圍內實際上早就成為了“孤島”的那些縣城就都被起義軍攻克,由於早就知道厲害,縣城裏的清軍和衙役隻是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就紛紛投降,起義軍的傷亡隻是個位數,卻抓了百倍於此的戰俘......

    反倒是不少地主團練選擇了負隅頑抗,不過根據地建設和擴張的過程中,有實力拉杆子的大地主大都直接在鄉下就遭到了鎮壓,即便僥幸逃進縣城,由於失去了土地而財力大減,就算還能勉強拉起“還鄉團”,實力也強不到哪兒去,已經不可能對起義軍造成什麽威脅了。

    再說了,以團練武裝的落後組織模式,光是基於甲午式步槍高精度的狙擊戰術他們就沒法應付,隻要打掉領頭的就會瞬間崩潰,就算人多一些,也照樣沒什麽意義......

    起義的第一天就成功拿下的不僅僅是十個普通縣城,萊州府也同樣沒費起義軍多大的氣力,雖然有八個營的清軍駐守,但其中四個營是炮兵,而且還存在著吃空餉的情況,可用的步兵也就3000來人,起義軍隻出動了一個步兵旅,就輕而易舉地粉碎了他們的抵抗。

    本來知府何鳴高還想過要從海上逃跑,但李暉早就利用主持萊州港擴建工程的機會控製了碼頭區、將這條路給完全封死了,何鳴高最終隻能在絕望中自殺,他是“乙未革命”中死難的首個滿清知府,但絕不會是最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