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大災周期現奇跡(中)

字數:268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甲午之軍工霸世 !

    再加上化肥工業的發展也極為迅猛,使得中國耕地、特別是不太肥沃的那些耕地的畝產明顯增加、1903年中國的化肥總產量就超過了200萬噸,除了鉀肥受製於資源而產量不足、需要大量進口以外,氮肥和磷肥產量都高居世界第一,前者更是占到了全世界總產量的絕大部分,中國掌握了合成氨技術的秘密終於曝光。

    而農藥方麵雖然因為還沒有研發出低毒低殘留同時還低成本的品種、暫時還不能廣泛應用,但一些無公害的簡易除蟲方法和生物防治漸漸得到推廣,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病蟲害所造成的損失。

    至於良種培育,雖然科研上需要較長的時間,但僅僅是科學的選種方式得到推廣,就足以產生顯著的影響。

    此外,鋼質農具的推廣普及不但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量,對單產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幫助。

    再加上不斷深入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已經開始立項、甚至動工的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中國的糧食產量想不大增都不可能,事實上1904年中國的穀物總產量已經逼近了2.5億噸大關,這是一個任何人都會感到震驚的數字,即使李暉估計此時中國的總人口已經接近6億,人均糧食產量也超過了400公斤,達到了曆史上二十一世紀初中國的水平!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些統計中不被算作耕地的土地也在客觀上分擔了糧食供應的壓力,比如被劃分為經濟林木的某些熱帶種植園,其中意義最大的莫過於“世界油王”油棕。

    早在對英戰爭勝利之後,李暉就下令在南洋那些不適宜種植水稻的地區大力推廣油棕的種植。這種木本油料作物產量極高,進入盛果期後,每畝出油量幾乎相當於花生的十倍(在良種尚未出現、萃取工藝也沒應用於榨油的二十世紀初,低含油率的油料作物跟高含油率的油料作物之間的差距比後世更大。)、大豆的二十倍!

    也就是說,一畝油棕種植園就相當於十畝花生或者二十畝大豆(不考慮豆粕等副產品的話),而且還不用跟糧食搶地,單位麵積所需的勞動力也沒耕地(當然是精耕細作模式下)那麽多,這競爭力就太強了。

    當然,李暉也知道,棕櫚油的品質差了那麽一點,甚至可能是可食用的植物油裏對身體最不好的(不過比大部分動物油脂還是要強一些),但在實現小康之前,中國老百姓首先需要滿足的是對油脂“量”的需求。要知道,就算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棕櫚油因為其極高的性價比,也仍然有著很強的競爭力呢!何況就算真的沒人吃,也可以用作工業原料嘛!

    為了推廣油棕,李暉一段時間內甚至刻意壓製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南洋橡膠園的擴大,沒辦法,中國目前更重要的還是讓老百姓吃飽飯,而夥食裏油水越足,糧食的需要量就越少。

    與油棕相比,椰子出油量雖然小得多(但也比花生大豆多得多),但卻十分耐鹽(其實油棕也比較耐鹽,但無法像椰子那樣在海邊的高鹽土中生長。)、可以在海邊種植,不存在要跟其他經濟作物搶地的矛盾,而且椰子全身都是寶,因此也很受重視,隻是海邊的椰子本就到處都是,產量增長遠沒有油棕那樣顯著就是了。

    吃糖的多少同樣會影響主食的需要量,還會極大地影響人民的幸福感,而中國偏偏自古以來都很缺糖。因此李暉也同樣十分重視。隻是無論蔗糖還是甜菜,都要與糧食作物搶地,在著重解決國民吃飯問題的這幾年裏,種植麵積不減少就不錯了。好在夏威夷這個產糖基地已經成為中國的“第三十六省”,雖然尚不足以完全滿足整個中國的需要,至少可以保證砂糖在中國市場上不再是什麽稀罕物,紅糖水治病這種事再也不會有了。

    此外,中國政府特別從加拿大引種的木本糖料作物糖槭,也多少可以增加一些食用糖的供給。而針對那些貧困家庭和不能吃糖的病患,李暉還充分發掘自己的前世記憶,讓人從南美引進了甜葉菊......

    而畜牧業和漁業的發展也同樣迅猛,由此收獲的更多動物性食品不但減小了主食的需要量,還讓國人可以攝取更多自己缺乏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對身體健康大有幫助。

    其中引進歐洲西門塔爾牛(世界上最好的兼用牛種)改良後激增的牛肉與奶製品產量,有力地支持了已經在全國推廣開來的小學生營養餐製度,雖然量上還稍顯不足,但至少開了一個好頭。

    而從絕對數量上,漁業的貢獻更大,畢竟現在大半個太平洋都成了中國的漁場,若非漁船、特別是遠洋漁船的數量暫時還不夠多,可能就連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天天吃上海產品。

    另外一點麻煩就是,製冷設備的造價現在還是太貴,防止變質的主要方法隻能是醃製、熏製等傳統方法,雖然能令食物經久不腐並別有風味,但食用太多會增加患癌的風險。隻是就華夏人目前的營養攝入水平來說,有鹹魚吃總比沒得吃要好,營養不良的話,那可是更加活不長啊!

    雖然由於農業科技的差距,如今飼料轉化成動物性食品的效率比後世低得多,但無論如何,吃飽飯已經不再是什麽難事。事實上,若非之前缺乏積累,恐怕就連小康都已經觸手可及。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強製移民政策的成功實施,中國貧困縣的數量也大為減少,1905年時全國總共隻剩幾十個人均收入達不到溫飽標準的貧困縣,全國尚未溫飽的貧困人口加起來也才1000萬出頭,對比十年前還是一片赤貧的舊中國,這絕對稱得上是人間奇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