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平衡發展(上)
字數:2693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甲午之軍工霸世 !
與衣食相比,墨門在滿足國民對於住和行的需求上就做得不太好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前清留下的底子實在太差,即便中國的建材工業深受李暉的重視、技術門檻(或者說是對工人素質的要求)也相對較低,發展速度之快令過去的一切紀錄都成了笑話,其中水泥年產量更是已經躍居世界首位,但就連築橋鋪路的消耗都沒法滿足需要,又哪兒有餘力興建多少住宅呢?
再加上這幾年裏隨著工業的飛速發展,中國的城鎮人口也隨之激增,1905年時已經突破了5000萬大關,而且年齡結構極為年輕,就算不考慮農民進城的因素,光是其中的未婚青年成家生子,這個數字就能在十年內再翻一番,因此住房的需求缺口極大。
1905年的時候,中國的絕大部分市民仍然居住在以後世標準連小套都算不上的“定製套間”裏,由於空間太小,連飯桌都隻能用折疊的,人均居住麵積還不到5平方米。如果說後世的中國市民是“房奴”,那他們現在連“房奴”都當不上。
但正是因為他們的犧牲,共和國政府得以將更多的資源集中到交通工具的生產和交通設施的建設中。
僅僅1905年這短短一年時間裏,中國就生產了二百多台機車、上百萬噸船舶、30多萬輛腳踏三輪車、700多萬輛自行車和數量難以確切統計的馬(牛驢騾)車,這在滿清時期是難以相信的。
而在基建方麵的成果則更加喜人,截止到1905年,中國的鐵路總裏程已經突破了10000公裏,依靠充分發動群眾、大部分都是免費修築的公路雖然質量不高,但其總裏程更是已經接近10萬公裏,能夠容納5萬噸級巨輪的世界級深水港超過10個,長江主航道得到疏浚清理,三峽不再危機四伏,中下黃金水道的優勢也開始顯現了出來,萬噸巨輪已經可以上溯到如今終於像個國都模樣的武漢,而長江下遊的運河網也初顯雛形,大大促進了這片魚米之鄉的經濟發展。
但即使如此,由於中國的體量實在巨大,這樣的規模還遠遠不夠。不過難得的是,如此規模的基建卻幾乎實現了100%的國產化,由此可以管窺這幾年裏華夏重工業建設的驚人成就。要知道,光是那10000多公裏鐵路上鋪設的鋼軌(都是複線,也即是4根。),就需要200多萬噸的鋼材啊!
隨著唐鋼、武鋼的擴建完成和生產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1905年中國粗鋼產量已經突破了500萬噸大關,躍居世界第四位,僅次於美國、德國和比曆史同期工業實力更強一些的前世界霸主大英帝國。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李暉的指點下,利用富氧空氣(係統科技“深冷空氣分離法”於1902年研究完成,世界上首家空氣分離廠在兩年後建成投產,廉價的液氧由此開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加速平爐煉鋼的新技術已經獲得成功。由於該項技術不需要對設備進行大幅度的改造就可以令平爐煉鋼的生產效率至少加倍,同時還能大幅延長爐磚壽命,隻要生鐵產量跟得上,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鋼產量的翻番。
而隨著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富鐵礦的開發,唐山鋼鐵廠已經開始改用這些品位極高的富鐵礦來煉鐵,效率何止倍增?因此,即使不再新建高爐,生鐵產量也足以滿足煉鋼能力加倍的需要!
這也就是說,1906年中國的粗鋼產量就可以突破1000萬噸大關,超越德國與英國這兩個老牌列強,躍居世界第二,這實在是夢幻一般的偉大成就!
當然,這項技術十分簡單,想要長期保密並不容易,不過對於采取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西方國家來說,這項技術短期之內僅能降低成本,並不會像中國這樣鋼產量暴增,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首先得賣得出去,才能夠增加產量,而短期之內西方國家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讓鋼鐵市場容量翻倍,這不是說沒那麽大的需求,至少現在的西方還遠沒有達到鋼鐵太多沒地方用的發展水平,隻是需求雖有,那些潛在的顧客卻拿不出那麽多錢來購買......
好吧,隨著新技術的推廣,鋼材價格早晚會大幅下降而刺激消費,並製造出更大的消費市場,但那可不是一年兩年之內就能看到的,尤其西方鋼鐵廠用的本來就是高品位富鐵礦,要增加生鐵產量還得新建高爐,所需的時間就更長了......
而計劃經濟的優勢則再次體現了出來,隻要確有這樣的需求,不需要管顧客是否有錢購買,就可以放心地擴大產量,因為主要的顧客實際上還是政府自己,等於是左手倒右手,自然就不必考慮賺錢還是賠本。
當然,計劃經濟體製下其實也不可能無限地擴大產能。因為很多時候沒那麽多錢來投資,但像現在這種簡單地技術改造一下就能產量翻倍,完全不需要追加投資的好事,那是必然可以100%生效、而且是很快就生效的!
於是呢,不到十年前還一窮二白的中國,就如同做夢一樣,成為了世界上第二位的鋼鐵生產國,距離排名第一的老美,不過僅有一步之遙......
有了這麽多的鋼鐵,之前一直被壓製的鐵路建設終於可以大幅提速了,之前因為鋼鐵不足,隻能優先修築了幾條最關鍵的鐵路幹線,勉強將唐山、武漢、廣州、長沙、開封、洛陽、西安、濟南、青島、萊州、煙台、威海、沈陽、大連、庫倫、吉林、哈爾濱等十幾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城市連了起來,還有一條國際鐵路延伸到了朝鮮境內,大都是側重於軍事方麵的考慮,現在鋼鐵產量暴增,中國終於可以修築更長更密的鐵路線為經濟發展服務了,墨門提出的口號是“為縣縣通鐵路的目標而努力奮鬥”,聽著就讓人振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