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天下風雲(三)

字數:266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甲午之軍工霸世 !

    再加上現在世界上貿易保護日漸盛行,美國這幾年裏的出口額不升反降,壟斷的好處大打折扣、弊端卻愈發凸顯出來,反壟斷就變得很有必要了,就算不能根除經濟危機,也多少可以減輕一點危害。

    不過話說回來,這隻是西奧多·羅斯福下決心反壟斷的原因之一,而且還隻是一個次要原因,其最主要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解決他很多年前就注意到的一個大難題......

    由於建國時獨特的環境,美國一開始走的就是資本支配權力的路線,如果說得更準確一些,應該是金融資本支配權力,因為在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階段,工業企業的規模有限,企業主的力量遠遠無法與銀行家抗衡,隻能作為後者的附庸。

    但隨著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一些幾十年前根本想都不敢想的龐然大物開始出現,比如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幾乎完全壟斷了美國的石油生產,而美國的石油產量又占了世界的七成以上,因此說它壟斷了世界石油生產也不為過。這給洛克菲勒帶來了驚人的財富,早在在金本位崩潰之前他的個人資產就超過了1億美元,令舊大陸和新大陸所有的銀行家都望塵莫及。

    而更重要的是,產品存在著剛性需求的戰略性行業一旦形成絕對壟斷,那就如同中國舊社會的地主一樣可以幾乎毫無風險地獲得穩定的利潤,那他還有必要向銀行借錢嗎?而不需要向銀行借錢了,本身又比銀行家都有錢,他還需要買金融資本的帳嗎?自然不必,於是一直在幕後統治著美國的金融資本地位開始動搖了。

    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金融家j·p·摩根正是因為早早看出了這樣的趨勢,才在很早之前就開始投資工業,比如對愛迪生投資建立電燈公司、並一手促成了通用電氣公司的創立,不久前更是籌集巨資收購了卡內基鋼鐵公司,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更加龐大的美國鋼鐵公司,壟斷了美國大部分的鋼鐵工業份額。正是依靠了這些成功投資收獲的豐厚利潤和旗下眾多龍頭企業帶來的巨大影響力,j·p·摩根才成功超越歐洲那些積澱深厚的猶太佬(注1),成為世界第一的金融巨頭。

    j·p·摩根的成功在客觀上給金融資本指出了一條與工業資本合流、以獲取更大利益並鞏固其自身地位的明路,但是像他這樣有先見之明和投資眼光的銀行家畢竟是極少數,一旦工業巨頭實現了絕對壟斷、甚至隻是相對壟斷,底氣就會大大增強,銀行家想要收購或者入股,所需付出的代價就太大了,不是什麽人都能像j·p·摩根那樣短時間內就籌到十幾億美元(約合金本位崩潰前的5億美元)用於企業並購的......

    工業革命之後,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大部分都由其工業實力決定,可工業越是發展,工業資本的力量就越是壯大,金融資本的地位就愈發受到挑戰,國家強大與金融資本的利益之間就出現了背離。

    這無疑是西奧多·羅斯福不願看到的,因為他既是金融資本背景,卻又深愛美國,視其為能夠實現自己理想抱負的最好平台。就在他苦惱彷徨的時候,美國民間反托拉斯的呼聲給了他啟發......

    於是,西奧多·羅斯福巧妙地利用民眾對托拉斯的憎恨促成了影響深遠的《反托拉斯法》,洛克菲勒等工業巨頭不是沒有讓他們收買的議員投票反對,但工業資本畢竟是新興勢力,政治鬥爭又如何贏得了積澱深厚的金融資本?何況這次金融資本與羅斯福的背後還有民意支持,即使桀驁如洛克菲勒,最終也隻能低頭認栽,忍氣吞聲地將自己的石油帝國給拆散了。

    洛克菲勒一帶頭,其他壟斷組織也隻能跟著解散,新的壟斷組織更是沒有了誕生的土壤。而工業資本一旦沒法形成壟斷,就隻能繼續對金融資本俯首稱臣了。

    但西奧多·羅斯福也不想將那些工業巨頭給逼得過緊,否則人家很可能會選擇退出美國,那樣他的目標還是沒法實現。因此,在狠狠地給了洛克菲勒這樣的工業巨頭一記大棒之後,西奧多·羅斯福跟著又給了他們一顆甜棗,牽線搭橋讓洛克菲勒等工業巨頭通過自建銀行或者交叉持股的方式融入美國金融界的小圈子,反正工業資本家謀求壟斷的目的也不過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而已,搞金融以錢生錢不是更快嗎?

    為了拉攏其中最為重要的洛克菲勒,西奧多·羅斯福甚至還說服金融巨頭們同意洛克菲勒家族在即將成立(金本位的提前崩潰促成了美聯儲的更早建立)的美聯儲中獲得一大塊股份,此後洛克菲勒家族就是真正地與國同休,發鈔權的收益隻會比之前壟斷石油產業更大,這下洛克菲勒終於滿意了,再也不必為錢費神的他開始將更多的心思用到慈善和養生上麵,以洗清崛起期間不擇手段積累的惡名,然後努力活到100歲......

    注1:先說明一下,洛克菲勒和摩根這兩個巨頭都不是猶太人,目前世界上前幾名的富豪當中也沒有哪怕一個猶太人。其實猶太財團的強大在於他們的整體實力和他們與各國本土銀行家之間的密切聯係,而不是依靠一個兩個特別牛逼的領軍人物,至少在目前這個年代,單獨的某個猶太富豪拎出來是不能與世界頂級富豪相比的,畢竟目前西方社會裏猶太人的地位就與之前南洋的華人差不多,財富太多的話是難免要被剪羊毛的。

    即使是後世小說(《貨幣戰爭》真的隻能當小說看,而且還是小白文。)中說得神乎其神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也不能例外,他們一直以來隻敢為金融資本代言,卻不敢為苦難中的猶太同胞說話的態度就是最好的證明,而其分散資本的策略也同樣是為了保障自身安全,財富分散了沒法一網打盡,各國政府想要下手時就得仔細斟酌了,而若是他們的力量真的強大到足以支配西方世界,又何必這樣自殘肢體?(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