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三路大軍(上)

字數:2593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甲午之軍工霸世 !
    由於在華期間學到了很多本來要到執政後才能掌握的知識,現在的導師遠比曆史上俄國革命勝利之後都要更加地成熟和謹慎,即便紅軍已經在內戰中證明了自己的強大實力,導師也沒有忽視1909年革命的勝利太過輕易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雖然現在沙皇、貴族、官僚、地主和買辦都遭到了殘酷的鎮壓,但布爾什維克在國內、特別是廣大農村的根基還十分薄弱,這一點從很多農民不肯將糧食出售給蘇維埃政府就可以看出來。
    曆史上,由於執政經驗匱乏,內戰又遲遲沒有結束,導師對於這一難題,采取了極端的“餘糧收集製”來加以解決,結果一方麵造成了大麵積的饑荒餓死不少人、並且導致蘇聯前十五年裏誕生的國民普遍因為營養不良而身材矮小,一方麵又激起了自耕農的強烈敵視,很多原本持中立態度的都跑到了白軍那邊,導致內戰變得更加殘酷和漫長,總的死亡人數幾近千萬,幾乎達到了當時俄國人口的8%,堪稱是人類曆史上最為殘酷的內戰之一,這無疑嚴重損傷了俄國的元氣,而且因此埋下的仇恨種子甚至一直持續到了好幾十年後都沒能化解。
    但在這個時空,內戰很快就結束了,紅軍又無比強大,導師的壓力遠比曆史上小得多,在華期間又學到了不少經濟手段,因此並沒有采取那種簡單粗暴的辦法,處理起來更有耐心,手腕也高明了許多。
    導師參考了中國的統購統銷政策,以固定價格從支持蘇維埃的農民那裏購買糧食,不夠的部分則依靠向中國進口來暫時維持。事實上,蘇俄進口的糧食總量比缺口更多,這些糧食的作用也並不僅僅是滿足城市居民和軍隊口糧的需要,而更大的意義是跟要營造出一種政府手裏糧食充足的假象,逼迫那些“富農”屈服。
    作為一個半工業國,俄國農民並不像昔年中國自耕農那樣過著“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的生活中已經根本離不開工業品。可是蘇俄成立後,所有的工業品都被掌握在蘇維埃手裏,而不接受統購統銷的話,就算有錢也買不到,這日子可就難過了。
    本來“富農”們靠著之前的積累,還是有信心跟蘇維埃政權耗下去的,但是眼看著糧價因為蘇維埃政府大量拋售打壓、即使在青黃不接的季節也毫無起色,越來越多的“富農”喪失信心選擇了屈服,這些“富農”普遍在農民當中很有威望,他們老實了,那些跟風的中農自然也隻能老老實實地加入了統購統銷的體係,布爾什維克對農村的控製也就日漸穩固了。
    除了中國的糧食之外,同樣來自中國的幾百萬遣返農民也同樣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這些農民都已經失去了自己的耕地,俄國歐洲部分開發程度又比較高,除了已經被定為軍用馬場的南俄草原外,其他那些還沒利用的可耕地大都是森林、沼澤之類僅靠一家之力難以開發的惡劣地形,而那些無主的已開發“熟地”都掌握在蘇維埃政府手裏,他們除了接受政府的安排加入集體農莊,根本沒有別的出路。
    然後隨著集體農莊越來越多,蘇俄政府手裏控製的糧食出產也越來越多,即使不再從中國進口糧食,也足以耗贏剩下那些頑固分子了。不過,布爾什維克可從來都不是一個寬容的黨派,到了最後才加入集體農莊的家庭自然免不了被打上一個“壞分子”的標簽,好事沒份、壞事優先攤到頭上,而且三代以內的前途都會大受妨礙,怎一個慘字了得......
    實現了和平之後,俄國工業、特別是重工業開始迅速複蘇,到1909年8月的時候,鋼材月產量已經恢複到了沙俄時期峰值的80%(內戰迅速結束,造成的破壞遠比曆史上小得多,也是恢複這麽快的一個重要原因。),而軍工產量更是大大超過了曆史最高水平,其中子彈的月產量甚至突破了5億發大關、躍居世界第一(注1)。
    有了這麽多的子彈,那些新征的紅軍士兵訓練進度大大加快,導師樂觀地估計,如果戰爭拖到來年再爆發的話,紅軍就算不能席卷歐陸,也絕對能夠頂住反蘇聯盟的進攻,甚至還有很大的機會再解放一些地區。
    但是西方列強的當權者們也不是傻子,不可能給蘇俄這麽長的時間慢慢準備,尤其大家都知道俄國冬天的可怕,如果開戰晚了的話,隻怕沒打幾天就會受困於寒流而舉步維艱,到時候給蘇俄一個冬天的喘息時間,戰爭拖到第二年的話,那可就難打了,須知歐洲曆史上還沒哪個國家打持久戰贏過俄國呢。
    因此,9月還沒有到,波蘭軍隊和他們的政府隻是初步完成了整合,反蘇聯盟就急不可耐地大舉出兵了......
    在北線,接近40萬德軍、兩個集團軍的龐大部隊從東普魯士出發、依托聯盟方壓倒性的海軍優勢、沿著海岸線迅速推進,目標直指即使不再是俄國首都、卻仍然是最大都市和工業中心的聖彼得堡,好吧,現在已經改名叫做彼得格勒了......
    話說,由於聖彼得堡這個名稱的後綴是來自德語,現在兩國交戰已經成為了敵國,蘇維埃政府又本就打算清除羅曼諾夫王朝的殘留影響(自彼得三世開始,曆代沙皇都有德國血統,而且因為曆代皇後都是德國貴族的緣故,比重越來越大,文化上也更接近德國人而非典型的俄國人,這一點在沙俄時期的地名上表現得十分明顯。),因此很快就將其改為了“彼得格勒”這個正宗的俄國名稱......
    注1:不要覺得不可能,曆史上俄國內戰期間光是紅軍就打掉了150億發子彈,超過沙俄一戰期間總產量的10倍,可見哪怕隻是半工業國,卯足全力主要生產子彈的話,那產量也是很嚇人的,之所以一戰二戰的參戰國子彈產量沒那麽嚇人,隻是因為戰爭模式不同,需要量更多的是重武器而非輕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