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殺人不見血

字數:238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甲午之軍工霸世 !
    事實上,現在中國的平均預期壽命已經飛速飆漲到了69歲,不但排名世界第一,而且跟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差距還相當大,即使是號稱文明世界的西方列強,平均預期壽命也才剛剛超過50歲,那些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就更不用說了。雖然中國的抗生素也有出口,但因為數量有限,在西方市場上價格高昂,占人口大部分的窮人根本用不起,平均預期壽命自然也就被拉下來了。
    話說李暉也的確有夠無恥,一直隻讓絕對沒有泄密可能的生化兵技師進行相關研究,然後隻建一家僅用生化兵的藥廠來進行生產,不足的部分則用係統直接生產,反正抗生素的生產成本已經隨著技術進步降低到了以前的不知道多少分之一,就算滿足全國人口需要,其實也花不了多少貴金屬(忍不住吐槽一下,其實現在很多常用藥的出廠價隻有零售價的幾十分之一、甚至幾百分之一,如果能夠直接從生產商那裏拿藥的話,價格低到難以想象。),因此絕對沒有泄密的可能,西方就算想盡了辦法,也很難成功竊密,隻能自己研究。
    而李暉化學家的形象又極大地誤導了西方國家,讓其認為抗生素都是化學合成出來的,於是無數的人財物力都被投資到了雖然不是沒有前途、但肯定遠比微生物路線更難出大成果的化學合成藥路線上,到現在也就研究出了不到十種能夠用於臨床的抗菌藥物,效果遠不能與青黴素等抗生素相比不說,還被李暉將計就計、整得欲仙欲死......
    由於抗菌效果顯著的化學合成藥就那麽幾大類,李暉早就將其開發了出來,一旦發現有西方醫藥公司研製成功,他立刻就會搶在其投入市場之前將這種藥品的技術對外公開(中國不保護西方的專利,西方自然也不可能保護中國的專利,所以就隻能這麽幹了。),然後新藥期的利潤就全都別指望了,之前投入的海量資金完全白費,就算是世界級的醫藥龍頭企業,這樣的打擊也足以令其痛不欲生。而李暉可不是一次兩次這麽幹,他是每一次都這麽幹!幾乎是硬生生地將新藥研發變成了穩賠不賺的代名詞......
    話說這個時候西方還是有眼光犀利的大政治家的,比如老張伯倫和老羅斯福,他們都試圖通過讓國企來進行新藥研發,出成果後再轉讓給私人資本的辦法來解決這個關鍵性領域的投資日益減少的尷尬局麵。對此李暉還真沒好的辦法,畢竟隻要政府支持的力度足夠,國企是可以不管利潤的,賠本也能堅持下去,但是他們的這一招最終也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效果,因為國企的效率本來就低,何況還是資本主義的國企,身處唯利是圖的環境中,一切都向錢看,那效率之低,簡直讓人不忍目睹,再加上兩國的反對派都藉此指責執政黨浪費納稅人的錢,想方設法地拖後腿,自然就更難出後果了......
    跟中國一直沒有翻臉的老張伯倫、甚至還有德國人都曾經從中國直接引進技術,李暉倒也並沒有堅拒,而且開價嚴格來說也不算高得離譜(但也絕對不低,因為李暉將二次轉讓的可能收益也算進去了。),但是英德兩國卻都完全無法接受,事情最後隻能不了了之。原來,李暉要求的支付方式比較苛刻,非但不接受分期付款,而且隻要金銀,並且不單賣(以免過早暴露抗生素不是化學合成的真相)、而是所有藥物一起打包出售,這算下來可就誇張了,要知道,現在世界上黃金的購買力跟19世紀末相比已經增加了四五倍之多,而白銀價格更是暴漲了幾十倍!
    就算是黃金儲量占了西方一大半的英國政府,也無力負擔這麽大的一筆開支(其實也不是絕對掏不出,但那樣做的話,英國政府的黃金儲備會大幅減少,然後導致英鎊匯率重挫和資本瘋狂出逃,進而給英國經濟造成遠超那些黃金的慘重損失。),尤其之前從中國引進合成氨技術就已經花掉了大把的黃金,實在沒那麽多金銀再砸到醫藥領域了。而且醫藥雖然也很重要,但就短期來說,戰略意義畢竟沒法與合成氨相比,英國政府會作出這樣的取舍,也是可以理解的。
    英國人都買不起,德國人就更買不起了,至於長期與中國為敵的美國,那更是有錢也買不到,何況他們還沒那麽錢......
    結果,李暉就靠著這一陰招,讓西方的製藥科技水平長期落後於中國,這直接導致大量的西方窮人過早辭世。據對外情報部門估算,如果中國的那些新藥都在第一時間與西方共享,現在西方的人口至少要多出一億。也就是說,李暉的這一陰招等於是變相地消滅了一億西方人口,這比兩次世界大戰加起來消滅的西方人口都要多得多,簡直就是殺人不見血啊!
    再考慮到兩次“準世界大戰”中減少的人口加起來也絕不是小數目,西方這十幾年裏的人口怎麽可能有多快的增長?
    就在西方人口增長緩慢的同時,1911年中國的人口總量已經突破了7億大關,超過了歐洲與美洲(不算落基山脈以西地區)的總和,占比超過了全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這即使在中國五千年的曆史上也是空前未有的。而更難得的是,由於中國現在的國土無比廣袤,糧食產量多到根本吃不完,因此這樣多的人口並沒有像曆史上的一次次人口高峰那樣導致國家被拖垮引發動蕩,而更多地是以“生產者”的定位產生了各種積極的影響。尤其是這幾年裏中國的教育事業也發展迅速,推動著中國人口的文化素質不斷提升,在這樣的基礎上,人口數量的增長,自然更具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