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劉艾壽辰

字數:3149   加入書籤

A+A-




    王修此人,人如其言,從來不在意小節。手機端 當初孔融歸曹之後,王修不願一同歸附曹操,於是辭官而去。後來袁紹一死,袁氏兄弟爭於河北,以至於兵戈相向,王修力勸袁譚不要妄興刀兵,袁譚起初也聽了

    王修的話,並將王修禮聘為青州治。王修沒有拒絕,乃是為了阻止更多的兵戈戰事,以免河北生靈塗炭。

    可惜袁譚最後沒能聽王修的話,還是跟袁尚刀兵相向!王修為此十分懊惱,隻能是以其治的身份,盡力的保護青州的百姓。曹操攻破了冀州之後,王修本來打算隱去,結果還是被曹操找到。當時冀州還有許多城池沒有服從曹操,樂安管統便是其之一,曹操正欲殺一儆百,屠戮樂安。王修為了保住樂安,隻好委曲求全,答應

    了為曹操所用。後來遷為魏郡太守,治理地方,賞罰分明,抑製豪強,輔助弱小,為百姓稱道。

    王修起初是為曹操所舉薦不假,但從其行跡來看,隻不過是想要盡可能的用自己的力量保護更多的百姓,為更多的人求生存。

    因此當劉艾問出方才這句話時,王修毫不猶豫便給出了回應。

    聽到王修的回應,劉艾滿意的點了點頭,不過卻又問道:“曹操把持朝政已非一日,我等從前未能阻止曹操,已是愧對陛下,愧對朝廷,今日再起意相抗,是否有些遲了?”

    現在曹操人已經不在洛陽,這些年反對曹操的人不少,最終也都被曹操給壓製了下來,劉艾不確定現在會成功,因此才有疑慮。張範正色道:“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以往何曾有過今日這般良機?漢王引雄兵在外,我等謀事與內!裏應而外合,漢室可定!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宗伯當無複遲疑!為漢室盡忠

    ,正在今日也!縱使身死,又有何憾?如若成功,則為天下大幸!鴻毛泰山,即分別於此!宗伯若肯領袖群臣,振臂一呼!大事可期!”

    宗正,乃皇族之正也!為九卿之一,乃主持皇家宗室事務之人,必得皇族名望任之!當年劉征初在長安時,劉虞為宗正,後來劉虞死了,劉艾便為宗正。

    張範等人知道,要在洛陽皇城之內起事,領袖人物非劉艾莫屬!若是有了劉艾牽頭,必能事半功倍!也肯定會得到更多的人相助!

    劉艾見張範等人都一副慷慨之狀,於是問道:“想要在京師起事,隻怕是沒有那麽容易,諸位可有完全良策?”

    張昭當即答道:“宗伯放心!若無完全之策,我等絕不敢輕易請來宗伯!”

    一聽張昭這話,劉艾頓時感覺有戲,於是急忙問道:“快快說來!若有良策,劉艾身為宗正,為國解難,自是責無旁貸!”張昭於是說道:“在下早已查探清楚,曹仁已將洛陽兵馬盡數派去駐守關要!連函穀曹洪,眼下也正調往伊闕!而洛陽城,兵不過數千,曹仁身邊更是僅有少數護衛,其眾不過數百。若是能夠先拿下曹仁,在洛陽造起聲勢,城必能雲集響應!百官公卿,各出人手,以天子之命,號召義士,不出兩日,可聚萬眾!而後關閉洛陽城門,據城堅守!則曹洪、樂進、滿寵、李典之徒無所依憑,漢王以雄兵臨

    之,立可擊走!如此,則洛陽可定,河南可定!朝廷可定!漢室可定!”

    張昭說的唾沫橫飛,劉艾卻問道:“即便曹仁護衛不過數百,恐怕也不是你我之輩所能相抗吧?”張範立刻說道:“此正是急請宗伯前來相商之由!我等人微言輕,而宗伯則不然!據我等所知,兩日後便是宗伯壽辰!宗伯何不以此為由,宴請曹仁等人,我等則以死士潛藏宗伯府,待曹仁輕身入內,立刻撲殺!叫其有來無回!曹仁一死,洛陽必將大亂,我等共推宗伯為首,領袖群臣,宗伯振臂一呼,曹仁區區數百護衛,無能為也!且曹仁一死,洛陽兵馬群龍無首,我等分別以大義責之,可使悔悟,反

    為我等所用!共保陛下,共護京師,不在話下!”

    看來張範四人的確是早謀劃好了,等劉艾加入。

    聽完了張氏兄弟的計策,劉艾略微沉默了一會兒,最後一咬牙,怒目道:“按諸位說的辦!劉艾何懼一死!”

    於是,張氏三大夫,加大司農王修,再加宗正劉艾,五人共同定下誅殺曹仁的計謀!之後,五人又詳細謀劃了細節安排,直至夜深,劉艾才悄然離開了張範府。

    第二日,曹仁便接到了劉艾的請帖,一同接到劉艾邀請的還有鍾繇、廷尉徐璆、少府謝奐、太常王朗、太大夫衛臻、禦史大夫郗慮等人,多是曹操陣營人物。

    時,曹仁正在處理軍務,廣成關被攻破,曹仁很是擔憂。在探知漢王先鋒馬超率部向伊闕關殺來之後,曹仁立刻傳命曹洪,率部馳援伊闕關。

    “明日是劉艾壽辰?”曹仁不禁起疑。

    鍾繇答道:“據在下所知,劉艾的確是明日的壽辰!”

    “有多少人接到了劉艾的請帖?”曹仁複又問道。

    鍾繇於是便將接到了劉艾請帖的人一一告知了曹仁,曹仁聽罷之後,不禁問道:“這劉艾時常與魏公作對,今日卻來宴請你我,此莫非有詐?”

    由於劉艾以前的種種,曹仁不得不懷疑。或許是由於曹操的原因,曹仁的疑心病也不輕。鍾繇跟劉艾的來往多一些,見曹仁對此起疑,於是說道:“劉艾此人,行事向來光明磊落,幾乎不曾有過陰謀之行。其反對魏公之心,人盡皆知,但這麽多年來,卻從未在暗地裏有過任何不軌。明日是其壽

    辰,宴請賓客也在情理之,將軍或是多心了!”

    鑒於劉艾以往的行事風格,鍾繇並不認為這生辰之宴會有什麽不妥。坦蕩久了,即便是立場不同,也可以令人信服,這便是人格的魅力。

    劉艾以往的為人,為今日之事做了完美的掩護,連鍾繇也沒有懷疑劉艾會有什麽陰謀。曹仁見鍾繇這麽說,心的疑慮暫時放下了一些,於是說道:“既然如此,劉艾請帖已經送來,若不赴宴,隻怕也是不妥,說到底,這劉艾畢竟是朝廷宗正,舉足輕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