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9章
字數:2955 加入書籤
由於對清官有一種“盼之如雲霓”的迫切心理,在中國民間甚至形成了一股濃鬱的“清官情結”,其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在中國的戲劇等文藝表現形式中。
“清官戲”和“清官故事”已經成為一個不衰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熱門題材。
然而,如果對這些所謂的“清官戲”或者“清官故事”認真深挖下去的話,就會發現這些文藝作品所歌頌的所謂“清官”的數量實在是屈指可數,最著名的不過就是翻來覆去的包拯、海瑞等幾個人而已。
其實,像中國民間這種簡單地用“清”或“貪”的“二元標準”來評價官員,未免失之於偏頗和單一。對於官員來說,“清”與“貪”,固然是一個很重要的評價標準,但是更為重要的評價標準還有很多,譬如:“能”與“庸”、“明”與“濁”、“勤”與“惰”,等等。
而如果能夠采取更加實用一些的標準的話,甚至完全可以這樣看問題即如果一個官員是“能吏”,是真有治世之才和治世之能的話,那麽即便他“貪”一點,相對於那些既無才能又十分貪婪的官員而言,這個官員也還是屬於不最壞的一類。
簡單地以官之“清”和“貪”來論處官員的人往往忽略了一點,這就是一個官員如果僅僅隻是個清官,但卻無能無才,整天渾渾噩噩,甚至藉靠在道德上的白璧無瑕而恣意妄為的話,那對百姓而言,其危害程度一點也不次於那些有點治世能力的“貪官”的。
這樣說也許令人在感情上難以接受,但卻是可以被曆史和現實的諸多案例加以複驗的一個結論。
撇開這些不說,即以中國傳統文藝作品所精心打造的那幾個清官形象而論,倘若把這些作品中的清官形象與曆史鏡像中真實的清官一一加以對照,就會發現這些文藝作品中的清官形象,其實都是一些被深度加工後寄托了中國民間審美情趣和訴求的理想人物,與曆史真實有天壤之別。
比如曆史上著名的“酷吏”張湯,在死後“家產直不過五百金,皆所得奉賜,無他業”,以至於下葬時“有棺無槨”,令皇帝也為之動容。究竟在“酷吏”和“清官”這兩者之間有什麽必然的緊密聯係?看來,還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曆史命題。
總之,在極權**政體下,清官往往是個人的悲劇、家庭的悲劇和社會的悲劇,同時也必然是這個製度的犧牲品。在一個被柏楊稱之為“文化大染缸”的體製裏,要想保持人格的清白,達到“眾人皆醉,惟吾獨醒”的境界,那注定是非常艱難的,同時也注定了在這個體製裏永遠是個不受人歡迎和到處碰壁的“異數”!
在這種背景下,這些官員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所以最終發展成為像海瑞一樣的人格分裂者,他和趙禹、張湯一樣的好血鬥狠者,也正在情理之中。
由於清官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十分孤立,其實也是不能指望他們能夠像清官題材的文藝作品所描寫的那樣,真的能為民眾辦成什麽大事的。
因此,就實用價值來說,清官們的正麵作用可以說是相當微弱,其副作用倒是十分明顯。
在極權**體製下,清官往往成為一副“麻醉劑”,在一定程度上遮蓋了製度造成的黑暗和**,隻會讓人產生出不切實際的希望,助長了更大範圍內的罪惡的產生和蔓延。這大約也正是曆朝曆代都要隆重推出幾個清官典型在民間加以宣揚的原因吧?
一直以來我都在認真思考這樣的問題。正因為如此,當我離開上江市的時候,老百姓給我送萬民傘的事情才讓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有些但顫心驚。
從政治層麵上來講,這樣的事情很容易被人視為另類。而從我個人來說,我也很擔心自己會變得沒有人情味,甚至在不知不覺中被別人認為變態。
幸好我是一個有著很多缺點的人,而且我的道德標準並不高,所以我覺得自己不大可能變成那樣。
但是我覺得自己麵前的這個人不大一樣,他可能對我的情況有所了解,或許他認為我在上江的成就僅僅是一種運氣,比如在一個特別的地方做了合適的事情。還有就是,畢竟上江市很還有那麽多的國企,總是給人以容易治理的感覺。
一個人要身處在真正的困境之中才能夠感受到其中的艱難。目前東江的情況就非常的困難,所以我估計孫大寶是不大相信我有那樣的能力可以圓滿地完成省裏麵領導交付的任務。
當然,也許武廳長那天晚上是看錯了,或者是他對這個人沒有好感所致。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時候很奇怪,有的人在一見麵之下就會讓人有一種親切之感,而有的人即使是初次見麵也會令人感到厭惡。有人講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身上有一種不一樣的頻率,當兩個人的頻率合拍的情況下就會互生好感,反之則會相互產生厭惡的情緒。
不過,不管怎麽說,我覺得自己麵前的這個人都是有問題的,至少他在工作上明顯地顯示出了不主動。
我看著他,用一種非常誠懇的語氣對他說道:“老孫,我知道你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同誌,如今我們東江的工作頭緒太多,我們遇到的困難也非常的大,所以我希望你能夠多出出主意,而不去僅僅去執行好的問題。老孫,我這個人喜歡說直話,希望你能夠理解。
老孫,你應該知道,現在我們麵臨的情況是,必須盡快改變東江的現狀,如果省裏麵的領導隻是讓我們這一屆的班子依然像以前那樣不思進取,那就不會成立這個工業園區了。我這個人的能力有限,而且有時候還比較浮躁,但是我願意做事情,也希望自己能夠把事情做得更好。
但是我知道,工作上隻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足的,就是隻有董書記和我兩個人也不行,我們需要班子的所有成員一起共同想辦法去克服眼前的難關,共同努力去完成省裏麵領導交給我們的任務。老孫,我真的非常希望你能夠多給我出出主意,我們一起盡快把工作推動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