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姚啟聖

字數:6496   加入書籤

A+A-




    第二百三十九章姚啟聖

    皇上考慮了一番,最後還是搖了搖頭,“不必另行作法事了,一個因罪賜死的貴人,就按照答應的位分辦後事吧。”

    答應哪有什麽位分,這宮裏像儲秀宮那些不見天日的答應,死了也就是一卷白棉二尺薄棺罷了。

    這樣的嬪妃,自然死後也不能葬入妃陵。

    陳文心疑惑道:“皇上先前不是還怕宜貴人陰魂不散麽?為什麽不做做法事,以求心安呢?”

    “朕若是讓人給宜貴人做了法事,難免給人留下話柄,影響你的名聲。”

    宜貴人剛死就忙著給她做法事,豈不是讓人心裏懷疑宜貴人是冤死,所以皇上才擔心她陰魂不散麽?

    宜貴人分明是死有餘辜,不能讓人有機會拿住這樣的話柄。

    陳文心一時感動萬分,皇上也怕宜貴人的鬼魂回來。

    為了成全她的名聲,還是放棄了做法。

    她拉著皇上的手,李德全識趣地退了出去,讓他們兩人獨處。

    “玄燁近來是忙壞了,看你臉頰都瘦了一圈。”

    她道:“我讓小廚房做了一道滋補的川穹天麻燉魚頭,湯是奶白的,魚頭香得很呢。”

    俗話說以形補形,皇上最近費腦子費得多,她就給皇上弄一堆腦子。

    魚頭也就罷了,前些時候還弄什麽豬腦猴腦的。

    她自己都吃不下的東西,偏要皇上吃。

    皇上一聽隻是魚頭,忙道:“好好好,一會兒朕多喝兩碗。”

    兩人歪在榻上,陳文心看了看堆積的那些奏折的數量,笑道:“今兒的折子少些,難道有好消息了嗎?”

    皇上歎了一口氣,“朕不顧索額圖和佟國維等人的反對,把滿八旗水師調回來了。”

    這個意見向清遠等人很早就提出了,皇上一直猶豫不下,何以現在突然就下了決心?

    “滿八旗水師在福建一帶,既不能下海,也不熟悉陸戰。五萬軍隊幾乎是雞肋,福建總督轉呈各州府官員的奏報,滿八旗子弟劣跡累累。”

    皇上說著蹙眉道:“朕派他們去打仗,竟然生出欺辱婦女、搶占民宅這樣的惡事來,叫朕如何容忍?”

    最終不是向清遠說服了皇上,而是滿八旗水師不但於戰事無益,反而會引起百姓暴亂的情形迫使皇上不得不撤回他們。

    陳文心詫異道:“滿八旗水師是皇上的子弟兵,豈會如此軍紀渙散呢?”

    “你有所不知,八旗之中,隻有正黃和鑲黃兩旗是朕直屬。剩下的都是皇親國戚、位高權重的大臣在節製。”

    “這說的是在京中的八旗,水師是一向駐紮在黃河沿岸的,少在京中。他們空有滿八旗子弟的傲氣,又沒有京中八旗的敬畏之心。”

    天高皇帝遠,這些滿人子弟不在皇上的監管之下,越發驕傲懶散了。

    “大清入關才不過短短幾十年,當年隨著先祖逐鹿中原的勇士,都到哪裏去了?”

    皇上雖然不想承認,但也不得不承認,“倒是綠營和漢八旗,待遇比滿八旗差得多,戰力和軍紀比滿八旗可不止好出一點點。”

    先前三藩作亂的戰事,他就看出來了。

    當時吳三桂已經攻到了湖南,再多進一些,就要和大清劃江而治了。

    他死馬當作活馬醫,把能派出的軍力都派出去了,綠營是最後派出的。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綠營的軍力加入之後,大清的軍隊漸漸開始反攻。

    這時朝廷才注意到,這個苦哈哈的漢人士兵組建成的綠營,居然有這麽強的戰力。

    在北方的荒漠、草原和戈壁上,或許滿八旗軍隊會更加厲害。

    但在南方,水域縱橫,山巒疊起。

    那些地方原本就是漢人生活的地方,他們更為熟悉地形,更能適應作戰環境。

    皇上自那時起才開始重視起綠營,給了他們更好的軍備和生活物資。

    後來把陳文義兄弟兩調去了綠營,之後陳文義屢建功勳,成為綠營的實際執掌者。

    一直到科爾沁一戰再立軍功,綠營的實力越來越強,待遇也和滿八旗相差無幾了。

    既然綠營可以建功,漢八旗也一定可以。

    皇上就把漢八旗的五萬兵力調去了福建,填補滿八旗水師的空缺。

    陳文心喜道:“既然漢八旗的士兵已經調去了,想來收複台灣,是指日可待了吧?”

    在她的前世,作為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她一直渴望著收複台灣。

    誰想到穿越到大清,竟然又遇到這件事。

    她隱約記得,曆史上台灣被收複了很多次。

    那是祖國的寶島,雖然總有人想要分裂它,它還是一次次回到祖國的懷抱。

    康熙就收複過台灣,雖然愛新覺羅後世子孫不孝,後來還是把它弄丟了。

    皇上搖頭苦笑,“哪有那麽容易?台灣是個海島,那些平民百姓都是靠著海生存的。福建總督竟然給朕上書,說是台灣的漁民都比咱們水師的士兵強。”

    陳文心噗嗤一笑,她實在沒忍住。

    “這個福建總督是何人,竟然如此大膽?”

    “姚啟聖,一個瘋言瘋語的糟老頭子。朕就該把命人把他押回京中,狠狠地打他。”

    姚啟聖?

    這可是康熙朝的名臣啊!

    陳文心的手抖了一下,不亞於她初次見納蘭容若的激動。

    姚啟聖不見得比索額圖、佟國維和納蘭明珠有名,但他的有名和這些人不同。

    索額圖等人不過是仗著家族地位或是和皇上的姻親關係,才能擔任朝中一品大員。

    實際上他們不見得有什麽過人的才幹。

    就憑索額圖說出舍棄台灣以保北境這樣的話,陳文心就認定這是個目光短淺的草包。

    姚啟聖就不同了,他一個科舉出身的文官,屢屢立下戰功。

    在八旗鄉試中獲第一,皇上讓他擔任廣東的一地的知縣。

    三藩作亂之時,他就曾經丟下知縣的烏紗帽,帶著本縣的兵勇投奔軍中,一起去打耿精忠。

    竟然就讓他打贏了。

    可見他是個不拘小節、眼光獨到的有才之人。

    而姚啟聖在曆史上最為著名的事跡,無疑就是在康熙收複台灣之戰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千萬不可降罪姚啟聖!”

    陳文心一著急,嘴上脫口而出。

    皇上要是真的生姚啟聖的氣,把他弄回京裏,台灣怕是就收複不了了!

    皇上叫她嚇了一跳,“怎麽,念念聽說過這個糟老頭子?”

    陳文心正暗自懊悔,她一時情急脫口而出,現在如何圓回來?

    她靈機一動,輕輕地甩了甩頭,用手扶住了自己的太陽穴。

    “玄燁,我頭暈。”

    好端端地怎麽會頭暈起來?

    皇上捧著她的臉,“方才還大喊讓朕不要降罪姚啟聖,中氣十足的。現在怎麽就頭暈了?”

    陳文心笑道:“胡說,我管你降罪不降罪姚啟聖?我認識他是誰呀?”

    皇上忽然沉默了起來。

    他想到了一種可能,從前宮裏的老嬤嬤常說,有時候人會突然冒出自己並不想說的話來。

    說完自己就忘了,還有些頭暈。

    那話實際上不是自己說的,而是神佛借著人的嘴說的。

    皇上望向殿中的西南角兒,那裏高高地供著一座金身佛像。

    這是大清先代皇帝入主乾清宮之時,特地在這裏供下的佛,來保佑後世大清皇帝的平安。

    難道剛才,竟是這佛借著陳文心的口說的嗎?

    說的是,前往不可降罪姚啟聖。

    難道這姚啟聖對於收複台灣有極大的助益,所以神佛保佑,特意借陳文心的口提醒他?

    皇上訕訕道:“沒什麽,是朕剛才恍惚聽錯了。”

    陳文心是不信鬼神的,還是別說出來嚇著她了。

    見皇上這樣說,陳文心鬆了一口氣。

    這宮中關於鬼鬼怪怪的說法並不少,傳說滿人入關,占據紫禁城的時候。

    這後宮裏有許多的什麽嬪妃公主,都在宮裏自盡了呢。

    所以皇太極作為第一個入主紫禁城的大清皇帝,一進宮第一大事,就是連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陸道場。

    饒是如此,宮裏的鬼神之說還是不少。

    陳文心就是聽過鬼神借人的口說話的流言,才想到這個方法解圍的。

    這話要是旁人說給她聽,她肯定不信。

    但她說給皇上聽,皇上是肯定會信的。

    一則皇上信任她,二則皇上相信鬼神之說。

    她心裏有些慚愧,利用了皇上的信任欺騙了皇上。

    但這是善意的謊言,隻要曆史記載無誤,這個姚啟聖一定能夠在收複台灣之役中起到重大的作用。

    隻要能幫助皇上解決台灣這個心腹大患,這點小小的謊言算什麽呢?

    陳文心拉著皇上的手笑道:“不過這姚啟聖說話這樣大膽有趣,想來不是平庸之輩。話糙理不糙,漁民靠海為生,在海戰中比沒見過海的士兵還強也是應當的。”

    “朕看他也是個有本事的,不然早就降罪責罰了。”

    皇上原想著看看這姚啟聖究竟行不行,若是不行再一並處罰他不遲。

    現在殿中神佛開口了,他就更不能動姚啟聖了。

    他倒要看看,這個糟老頭子究竟有沒有本事,能夠把台灣收複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