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提高效率,不僅靠犁

字數:3693   加入書籤

A+A-


    這日,洪先生乘馬車來到白家別府,與門房說要見馮梓。

    不了門房說馮梓早已經離開福州返回長壽縣。

    洪先生心中暗惱婉娘辦事不利索。原來婉娘並沒有提前送上拜帖,如此洪先生便是不速之客。

    人總喜歡怪責別人辦事不利,卻從不想自己過失。那日洪先生隻讓婉娘置辦禮品,卻沒說何時會去找馮梓。這讓婉娘如何下拜帖?說到底,還是這洪先生本便沒將馮梓放在眼裏,下意識覺得自己合適去,馮梓都應當在家中等著自己,便是不在家中也應當在福州,下人去喚回來便是了。

    可何曾料到馮梓竟然昨日才來福州,今日便有返回長壽了。

    洪先生此時倒是不知道該如何與馮梓搭上線了。他自覺若是他此時追上去,定然讓馮梓以為他是求著馮梓。馮梓會想著拿捏他。

    若是馮梓知道他如此想,卻是要笑他。若他真是商人,別說隻是追上去,便是追上幾趟也是有的。商賈逐利可不是白說的,隻要有利可圖,多跑幾趟又有何妨?

    洪先生沒能見到馮梓,值得鬱鬱返回倚翠樓,讓婉娘多探查馮梓與白家的情報。

    馮梓與白素素返回長壽縣後,便分開了,馮梓在半路下車,留在新宅地。而白素素則是返回了白家莊。

    平日裏馮梓白日裏,都在工地,而晚上才返回白家莊,如此過了半月。白素素給他拿來泉州送來的信件。

    那信件是白家泉州那邊商鋪掌櫃送來的。其中將泉州一些船坊的情報送了來。

    馮梓細細看過。並無發現合適購買的船坊。

    他看完信後,皺眉說:“如此看來,我得另外聘船工了。”

    白素素卻不看好,說道:“隻是這船匠多依附船坊,如何能找到技藝好的船匠?”她頓了一下又說。“不如請柳長吏幫忙。”

    馮梓卻不想讓官府插手太多。他考慮片刻,搖頭說:“便先將船坊建好。慢慢找人便是。”要建船坊,除人之外,還有一樣東西他也是必須要要準備的。那便是原料。

    船木木材不算難找,隻是若要想造船,船木必須是陰幹的。如此新伐船木,至少要等一兩年才才能用。

    是因此他才想著購買泉州的船坊。隻是此時泉州船坊並無可以購買的。他也不願等下去。等船坊建好,他在看看能不能買到即使可用的船木。

    看馮梓不願找柳恒,白素素也沒有在說。她說起另外一件事:“夫君,莊外有不少山頭是我們家的,不若選些坡地開墾?”

    馮梓笑說:“那自然好。不過嶽丈會否同意?”

    白叔裕年後便離家北上了,此時不在家。這一家之主還是白叔裕。開墾土地那樣的事理應要先問過白叔裕的。

    白素素聽他說好,便說:“爹爹定然不會反對。那些山頭都是雜木。開墾了也沒事。”

    “那便開了也好。種些雜糧之類的,也可以補貼一下鄉親們。”

    白素素喜孜孜道:“奴稍後便與管家說!要不然等春耕開始便要再等一段時日了。”

    馮梓隻是笑了笑。若是白家莊也開了梯地,那亦可種植番薯土豆等等。日後也可以多一些種源。

    他又想到自己上次從那邊帶回的東西,說道:“素素,莊上莊戶有幾戶有牛?”

    “莊戶家中都無牛。牛都是我們家的。我們家共有十二頭牛。其中有五頭母牛。四頭小牛。”白素素看著他,問。“夫君為何問起牛來了?”

    聽說白家莊有三十戶人家,結果隻有十二頭牛,而百家中田地便有三百多畝,那點牛還遠遠不夠。

    馮梓說:“我那裏也需要牛。且我從那客商手中拿到一種新犁。這新犁一人一牛便可用。比現時用的犁好用。”

    “果真?”

    “嗯,果真。”馮梓便是沒用過,然而這時的犁他也見過,笨重,不好操控。牛好像也沒穿鼻子,因而牛難控製,必須有人在前頭牽牛。更重要的是犁鏵最多就是薄鐵皮,犁田效率如何能比得上鋼犁鏵?

    不過,此時鋼材製作兵器尚且不足,哪有鋼來製作農具?

    馮梓自從的了那片地後,便想著工具的事。鐵鍁口、鋤頭和犁鏵他都弄到了一些。木頭這邊大把,但成品他也有買了。日後讓工匠按照成品仿造便是。

    然而他也有顧慮:“素素,若是有人用鋼作農具,官府可會降罪?”

    “鐵乃是官府管控之物,要想要買鐵,也許官府開陳條。普通百姓若要買鐵器,便隻能去鐵匠鋪。若是私製鐵器,官府定然是要降罪的。鋼便更不要說了。便是鐵匠鋪也是千錘百煉才能得到鋼。”

    白素素以為他是能從那個“客商”手中拿到鐵,勸他說:“夫君,若你有鐵料。想要用,也需與官府說明。若是私用了,卻也是麻煩事。”

    馮梓若有所思。如此說來,他空間內的農具,此時也不可隨便拿出來用了。

    他倒是後悔回來太早了些,若是早先想到這時,他也能與長樂公主說明這事。那些農具比現時所用,不知要好多少。送上新犁,雖沒有剛鋼犁鏵,效率是能有所提高的。

    況且,隻要繩子輕輕穿過牛鼻,一人一牛便可勞作。便是無牛,新犁也省力,拉犁的人力也少些。

    他心想,還是先搞定這邊再說。

    他對白素素說:“素素,你讓人在空地空地中打下數根木樁,分兩排,高比牛肩既可。中間可供一頭牛在其中。”

    “奴這便讓人去做。”白素素說著讓侍女讓管家來。她按照馮梓的法子吩咐管家去做事。而後才問。“夫君,你要做那欄子,又和用處?”

    馮梓小說:“自然有妙用。”

    他小時,在現代見過人穿牛鼻。為了控製住牛,就要用兩根木頭控製住牛頭。

    那時的人是在祠堂的側門有兩個凹槽,將牛拉到這門上,然後將兩個木頭卡在凹槽中,蒸好可以將牛脖子夾在其中,卻又不會卡住。而牛有角,則進退不得。牛便被控製住了。

    然後讓兩人扳住牛角,一人用一根燒紅的鐵絲穿透牛鼻子,然後再穿一條繩子。

    牛的鼻子是最敏感的地方,隻要牽住牛鼻,人要牛向前便向前,向後便向後。而犁田時,便是用繩子在後頭扯著左右讓牛轉向,不用前麵再要專人用力拉牛。(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