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章 平湖微瀾
字數:4125 加入書籤
長樂經略使缺錢。
即便桑基魚塘可令百姓富家,稅收也是地方州府收稅。故而柳恒更重視鹽田。
他與馮梓行至鹽田。將見到不明之事物,一一細細詢問。
馮梓也不存私。如今他需抱大腿方能在本地立足,經略府自然是本地最大靠山。這從長樂長公主以女子之身就任經略使,便能窺出一斑:此處乃是皇家在朝廷之外的據點。
長樂長公主是女子,皇帝不愁她會爭奪皇位——武則天可沒辦法出現了。故而皇帝李鈺定然力保長樂長公主能一直擔任經略使一職。
這鹽田便是馮梓“投靠”的投名狀。若是投名狀做得不漂亮,他這大腿抱得也不穩。若是做得漂亮了,長公主一直在福州,那他這鹽田便穩了。
故此,與人方便便是與己方便。他自然不會存私。
馮梓與柳恒正說著如果精經營鹽田,比如不應當將鹽田租與鹽戶,而應官府自營:“曬鹽時節,農忙一過,可以雇傭百姓曬鹽,如此既能管控鹽的去向,有可讓百姓多些收入。”
他正說著,遠處突然傳來馬蹄聲,一個軍士飛馬而來,老遠便高喊:“報,經略使有令,請長吏即刻回城。”
柳恒麵色一變。
那騎士已經衝到跟前勒住馬翻身而下,單膝朝柳恒跪下:“卑下奉經略使之命,請長吏即刻回程。經略使有要事相商!”
柳恒朝隨從喝道:“備馬!”而後才讓騎士起身,問。“可知是有和要事?”
騎士看了馮梓一眼,說:“一個時辰之前,朝廷八百裏快馬來報。”
柳恒眉心緊皺。八百裏快馬,如此定然是緊急要事。他也不敢怠慢,隻對馮梓說:“子瑕,鹽田之事便交給你了!”
說完他也不等馮梓回答,便快步想隨從準備好的馬匹走去。
馮梓眼看柳恒和那騎士策馬而去。心中卻在想著朝廷到底是發生何事了。他便在無知也知道八百裏快馬是信息傳遞最急迫的方式。那說明是十萬火急之事。
然而朝廷與福州相隔數千裏,能有何十萬火急的大事非要福州參與的。難不成李鈺遇到困境,要長樂長公主提供支持?
若是如此,會否對他產生影響?
他想了片刻也理不出個頭緒來,便也不想了,隻叫了高進過來,對他耳邊低語片刻,說:“可聽明白了?”
“小的聽明白了!”
“快去。若有消息,找裘掌櫃派人護送你來。”
“是。那小的邊去了,隻是姑爺你這裏……”
“你沒跟我之前,我還不過得好好的。快去!”
“哎,我這便去!”高進說完轉身便跑。
馮梓自是讓高進去福州城打探消息。雖不能打探到機密,不過高進早先與城中小乞丐混熟,要打探小道消息也容易。
馮梓也無需探得機密。他隻是如今不再福州城,消息太不靈通。
高進走後,他身邊便再無隨從,不過他也並非真此間紈絝,也不至於生活不能自理。
他正要去監督自己池塘。
身後一人追上來:“馮主簿,請留步!”
馮梓轉身對來人拱手:“牛參軍,可是有事?”
鹽田是長樂長公主“斂財”的重要手段,若是鹽田真能做成,經略府自然不會隻建一處鹽田。因此此時修建鹽田,經略府也遣人來觀摩。
這牛參軍便是長樂公主前來的觀摩偷師之人。
牛參軍乃是糧司參軍,年紀不大,約莫三十出頭。此人能在經略府擔任後勤重要官員,能力自然不低。
馮梓自其眼中可看出他對自己分明有些不屑。他也不願與此人深交。隻是此人是長樂長公主遣來的,雖然隻是觀摩不管事,馮梓麵子上也要敬上幾分。
牛參軍乃是讀書之人,雖不屑馮梓出身,更看不慣他“媚上”舉止。然這鹽田之法,他觀之,卻是有可能令大齊鹽政發生翻天覆地之變。他是貧苦人家出身,若是海水曬鹽定能讓鹽價大降,普通百姓也能吃鹽。
故而他便是再不屑馮梓,亦要學會馮梓如何建築鹽田,有疑問也不恥下問。
“馮主簿,前日你命百姓踐踏泥漿,如今已是半幹。不知何時才能碾平?”
“等到泥土入手不粘便可施為。”馮梓既然對柳恒沒藏私,對牛參軍自然也不會。“牛牛參軍卻放心。眼下修建鹽田的百姓,便修建了我這些鹽田。他們自然知道該如何做。”
牛參軍可並非是要知道如何建鹽田,還想知道為何那麽做。如此方能日後他主持修建鹽田時不至於出紕漏。
“馮主簿,既然要等泥土幹後方能碾壓,為何不一開始便將泥土碾平?”
馮梓沒想這牛參軍如何好學。他便也好為人師一次。說道:“牛參軍,請隨我來。”
他帶牛參軍來到一塊尚未灌入海水的鹽田,蹲下手摸鹽田地表,道:“牛參軍,你看這地麵如何?”
雖然不雅,然而牛參軍一撩衣擺,也蹲下伸手摸著地麵。他隻覺這地麵竟然如鏡麵一般。手摸卻五半點灰塵。
“這地麵竟似塗了膠。”
“並非塗膠,隻是這泥土浸泡海水,並且踩均勻了。此處紅泥本就細膩。以海水浸泡,踩均勻後,泥粉便與海水中鹽分結合,等壓平曬幹好,這地麵既然便結成一塊。不至於滲水。曝曬也不會開裂。”
“原來如此!”
牛參軍也無需知道為何會如此。他隻需知道為何要如此做便可。
他有趁機問了幾個他這些日子見到卻不明其中所以然的步驟。
馮梓也一一與他細說。
牛參軍雖然瞧不起馮梓,然而讀書人表麵功夫做的極好。對馮梓麵子上也是彬彬有禮,禮節上卻是從不曾有虧。
又過得兩日,馮梓尚未等到高進傳來消息,他便從別人口中得到更確切的消息。
來人是柳宗桓。柳宗桓策馬前來,見到馮梓便將他拉到一邊,說道:“北寇十路犯邊,長城內外烽火遍地。邊境告急,朝廷命各地派遣援軍北上,定要擋住北寇,以免他們南下關中。”
柳宗桓口中北寇,乃是指突厥回鶻等北方遊牧民族。他們與大齊朝大致以長城為界。雙方一直處於對峙。大體上,中原是處於防守。每年北寇均會犯邊。隻是這次十路同時進犯,卻是十多年都沒見過的。
關中乃是大齊朝北方糧倉之一,也是人口密集區。此時春耕更完。百姓定然不願輕易放棄土地。若是北寇南下,關中可能就要變成十室九空。
朝廷自然不能放任北寇南下。
如此一來,朝廷在北邊兵力便顯得捉襟見肘,不得不向各地抽調軍隊北上支援。(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