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盧植之罪
字數:3794 加入書籤
董卓一見自己聲勢正大,故技重施,在次宴請眾官在靈帝私人禦花園聚宴。
董卓舉杯笑臉勸酒。呂布持方天畫戟督酒,眾人無人敢不酒至杯幹。
董卓心想這回時機差不多了,便放下酒樽緩緩說道:“靈帝之園真乃人世盛景,雕梁畫棟,百花爭豔。在此享樂美宴,心情必是愉悅,吾不如說一件賢能之事,望大家首肯。天子乃萬民之主,無威儀不足以奉宗廟社稷。今少帝孱弱,不若陳留王可當大任,吳欲廢少帝,立陳留王,諸位若何”?
董卓之宴請之人皆是三公九卿、文武百官、袁紹、袁術、曹操、等等,他們都是同朝為官。並且都是外朝的官員。而且都不是皇帝內朝的外戚。
董卓之意十分明顯,若立幼事成,必改朝換代,留出大量職位,就變成了所有外朝官員們的利潤。大家都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增值。
在這一群所有的外朝官員之中,隻有董卓的實力、資格都是最占優勢的,所以董卓成為新秩序下的老大。
董卓心想這次應該沒有人站出來反對自己了吧。
突然一人站起身,憤怒大喊道:“大膽賊人,屢次口出狂言,少帝乃先帝嫡子,自登基以來,屬無過錯,何談廢立?狼子野心,要篡我東漢也”?
眾人視之,說話之人身高八尺二寸,聲如洪鍾,目如朗星,相貌英俊,正是師從大儒馬融,為大儒鄭玄的同門師兄,官拜尚書的盧植。
盧植抽出腰間厚重鐵劍,舉劍便向董卓刺去。
盧植兼得文武全才,手中鐵劍,看上去一般,實則極利實戰,光是重量就可殺人。
董卓身後飛出一將,單手持方天畫戟,橫著一掃,正掃到盧植鐵劍之上,盧植陡然感覺手臂酸麻,向後連退三步。方才站定,隻見頭戴束發金冠,身穿唐貎鎧甲,腰係獅蠻寶帶,外披百花戰袍。身長八尺,方麵闊口,神威不凡。
此人正是呂布。
董卓大赫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隨後抽出腰間寶劍,怒目而視。
眼看著盧植要吃苦頭,皇甫嵩、朱儁、公孫瓚、劉備相續站到了盧植身旁,各抽寶劍,準備一場撕殺。
李儒立即在一旁把董卓拉住。
“董大人,莫要大動幹戈,這盧植乃當世名家大儒,若與他樹敵,便是得罪了天下儒家。而且盧植素有軍功,董大人萬不可與軍功昭著的盧植樹敵”!
李儒又對盧植抱拳說道:“自古和為貴,董公善意隻是提議而已”。
盧植怒踢酒桌,“今日我暫且不與你計較,有我盧植在,廢長立幼之事,莫要在提”!
盧植拂袖而去,皇甫嵩、朱儁、公孫瓚、劉備、陶謙、袁術、袁紹、淳於瓊、鮑鴻、曹操等人隨著盧植而去,百官俱都告辭,宴會不歡而散。
禦廚和夥計停下手中活計,看著董卓,樂府編鍾輕敲。
董卓怒道:“都給我滾……”!
侍者如獲大赦,立時退了出去。
李儒勸慰道:“董大人莫要生氣,至古欲成大事,必好事多磨”!
董卓長出一口濁氣,“這盧植、皇甫嵩、朱儁皆是當世名將,與吾共討黃巾,立下汗馬功勞,若是他們為首反我,我必不成事。別人暫且不說,光是這皇甫嵩,就用兵如神。昔日皇甫嵩領兵進駐潁川郡的長社,跟波才部“黃巾”展開了對峙。
當時皇甫嵩隻有兩萬人馬,“黃巾軍”則人多勢眾,且呈圍攻之勢,皇甫嵩軍中人心惶惶。但皇甫嵩發現了“黃巾軍”的一個弱點:“依草結營”,於是,當機立斷,采用火攻戰術,夜襲“黃巾”,“黃巾”大亂。恰在此時,騎都尉曹操也領兵趕到,皇甫嵩與朱儁和曹操的兵馬匯合一處,大破“黃巾”,斬首數萬級”。
李儒笑道:“即然大人知道盧植等人的厲害,為何還要當麵與他們交戰,不如用計”!
董卓問道:“先生有何妙計?這般信心十足”?
李儒說道:“今日盧植率眾結黨,可是自挖墳墓之舉,當時有黃巾軍為禍,他們便成了英雄,此時外無賊兵,他們手握重兵,又是當朝位高權重之臣。吾想皇太後與皇後早以對他們忌憚。我們可以幫著皇上找一個可以罷去他們官職理由,若無官職,他們怎麽和大人作對”?
“是何理由可以罷去盧植的軍職”?
“吾知大人有數十萬的軍兵,需要錢糧用度,若大人讓手下部從去附近縣城,燒殺搶奪。打著盧植、皇甫嵩、朱儁的旗號,無辜百姓哪會識得軍從所屬。到時必民怨四起!董大人便可在朝堂之上請旨罷去他們的官職,以待詳查”!
董卓苦笑道:“這打家劫舍,自然好辦!但盧植等人,手中都有精兵,如何能束手就擒。如果我這麽作,真把他們逼急了,恐怕他們絕不會善罷幹休”。
李儒說道:“若是大人,自然不會接受這等憑白之冤。但他們是忠義之士,特別是盧植,他可是儒家的典範,若皇太後與皇後下旨,盧植必會接旨而賦閑家中,以示忠心。至於皇甫嵩、朱儁,便不是大的危挾,他們的兵權會被削弱。至於袁紹、袁術仗著父親累世的名望,實無虎膽,必會避其鋒芒,不足為慮”。
“好!就依先生之計,讓李傕、郭汜打著盧植旗號,四處打劫搶奪,我有呂布護估自然不怕他們率軍來襲。我到想看看這忠義之士會不會像咱們一樣,狗急跳牆”。
李傕、郭汜對於燒殺搶奪真是行家裏手,所過之縣,皆是生靈塗炭。一聯數日,聯搶十數縣城。
百姓見到軍兵無不望風而逃,見到盧植、皇甫嵩、朱儁旗幟,無不唾棄。
董卓上書盧植教嗦軍卒,殘殺百姓,殺人放火,**婦女,劫掠物資,把洛陽周邊縣城鬧得雞犬不寧,怨聲載道。
皇太後與皇後共同下旨,罷免盧植及其部將官職,命司空王粲為此案監察。
王粲是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為人忠厚。董太後與何皇後希望王粲可以把事情的來絡去脈,查絡清楚。
盧植手握重兵,不得不慎重。
盧植賦閑在家,公孫瓚、劉備進言道:“恩師受奸人陷害,恐有性命之憂,不如趁此時,率軍東遷,以避災禍”!
盧植卻說:“吾乃當朝重臣,世受皇恩,受此不白之怨,隻待昭雪。若我逃向外城,豈不是正中奸人下懷”?
盧植之案著實難辦,就算王粲有通天才能,也無憑無據證明這件事與盧植無關。
袁紹、袁術心中不覺惴惴,袁紹帶武將謀士,討往冀北。袁術越想越怕,避禍南陽封地。
洛陽之城,人心慌恐。(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