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業研究與科學研究的區別

字數:4027   加入書籤

A+A-


    白雲天的技術講座,或者說是研發引導,共開了兩天o

    其中第一天,是總結每一種電路,然後評價其優劣、實現的技術難度、成本等等因素,涉及到了已有的所有範例,足足講到了晚上十點鍾,才意猶未盡地暫時中斷o

    然而第二天,才是根據總結出來的內容,探討我們該采用哪種電路模式為基準,研發需要的周邊電路o

    這一次,莫校長、陳院長都表示公務繁忙,無法與席o

    對此大家都很理解o

    不過出席會議的人並沒有減少o

    不但是昨天三位教授,都帶著他們的研究生們來了,在他們連夜宣傳之下,不少計算機方麵的教授隻要沒課的,也都來了o

    還有部分從事科研課題的研究人員,也跑來旁聽o

    能夠容納三十人左右的會議室,一下子湧進來七十餘人,連坐都坐不下o

    經過重新協調,會議被挪到了階梯教室o

    說是研討,沒過太久,白雲天就又唱起了主角,成了主講者o

    原因無他,實在是他的知識麵太廣了!

    電路、元器件、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電源、數據傳輸、存儲、邏輯,就沒有他不懂的o

    不隻是涉獵範圍廣,其深度不說超過在座的專家,起碼也不比他們低o

    各種元器件的性能、型號、參數,市麵上已有或是剛剛上市的集成電路種類、優劣、需要怎樣的外圍輔助電路,他全都信手拈來,說得頭頭是道o

    即便是常年研究某一方麵的專家,在跟他詳談之後,都不得不敗下陣來o

    就這樣,不知不覺中,主導權就從大眾討論,轉為了由他主講、其他人補充的格局o

    在這種情況下,要引導討論方向就變得太簡單了o

    通常的研**證會,開個十天半月都算短的,單是查資料就需要這麽長時間,還必然會有很多遺漏o

    然而在白雲天麵前,這都不是問題o

    某個專家提出一個思路,他就能夠立即將采用這種設計的實例一一曆數,然後在各種實例中,使用效果如何,以及為什麽好、為什麽沒有達到預期要求,然後予以否決或是認可o

    電路所需的各種元器件,隻要開個頭,他就能將製造廠家、批次、技術進步說出來,以供大家參考o

    到後來,凡是遇到大家有爭執的地方,與會眾人立馬第一時間就看向白雲天,等他這個活字典,給出準確答案o處理完這一技術要點,緊接著就毫不停頓地進入下一話題o

    提出設想——初步討論——白雲天給出評判標準——認可或是否決——重新開始新一輪設想,或是進入下一話題o

    一個個技術難點,就在這樣的高效論證中,飛快地被克服o

    就如水到渠成,完整的研發計劃就已製定出籠o

    當眾人討論完最後一個技術細節,所有人仍是意猶未盡,坐在教室裏不肯走o

    他們已經很久沒有這樣酣暢淋漓的感覺了o

    習慣了論證會上,唇槍舌劍、口幹舌燥卻誰也說服不了誰,以至於一個會拖一兩個月,乃至好幾個月,仍是無法定稿o實在開不下去了,就不得不申請上級部門裁決,動用行政力量來強壓反對方,最後還是隻能用和稀泥的方式,結合多方觀點,搞出一個大而無當的研究項目o

    現在他們隻用了一天時間,就理清了所有頭緒,並且拿出一份看起來很有實現可能的計劃書o

    這種感覺,就好像收音機裏不停報道城裏各處堵車,但自己卻一路暢通,沿途都是綠燈,居然沒有任何停頓就直達目的地一樣o

    既驚訝,又欣喜!

    當然,能夠這麽快拿出一份完整的計劃書,關鍵還是在於白雲天o

    不是說他那堪比圖書館的知識儲備量,也不是他計算機一般的檢索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研發投資方的角色定位o

    這次討論中,同樣有各種爭執,甚至是爭吵o

    某教授說這個電路效率高,另一位教授說那個電路省電,又一位教授說他選擇的電路製造簡單,再一位教授站出來,認為他挑選的電路雖然效率不是最高、製造也不是最容易,但是工藝最容易實現,更適合國內的電子製造業現狀o

    這個時候,白雲天就站出來了,以投資方角度,來評判這幾種電路,哪個更適合中華製造的需要o

    成本、製造難度、對設備的需求、對技術人員水平的需要、是否觸犯國外專利、是否符合各個國家製定的電子標準規範,等等理由,輕易選出他所需要的方向,當即一錘定音,就此定案o

    他給錢,他決策,誰都沒有話說o

    而且他還不是大家嘴上常說的,外行領導內行,做了決策也讓下麵的研究人員不滿,罵他們沒有眼光o

    在座的眾人,沒有一個人敢說,他白雲天是外行!

    白雲天都是外行了,他們這些專家是什麽?

    既然他用讓人信服的理由,說明了他選擇這個研究方向的理由,那麽大家就隻能尊重他的選擇o

    於是就拍板了,定案了!

    於是隻用一天,一份完善的研發計劃書,就這樣熱氣騰騰地出籠了!

    大家都覺得很新鮮o

    這就是商業研發與國家科研的不同嗎?

    習慣性地,人們陷入了沉思o

    是不是國內科研,牽涉到太多地域、部門、科研單位、企業,人事、政治、理念等等太多東西摻雜進來了o這些幹擾導致大家無法用純學術的眼光來做理智評判,一些本來明明很清楚的東西,大家也要分個是非黑白,爭個你死我活,最終才使得研究進度一延再延,甚至無疾而終?

    而商業研發就沒有這麽多利益攸關方o

    白雲天的選擇很簡單o

    他是作為中華製造的技術負責人,來監督研發實施o他的眼中,隻有中華製造的利益o

    所以他一個人,就可以做出最終決定,其他任何人,都無法影響他的決定o

    他既提出了紛雜而龐大的設計思路,又親自一一將不需要的分支剪除,最後隻留下了他認為需要的寥寥數條方案供大家選擇o

    如此決策,能不快嗎?

    或許,這就是商業研究的正確思路:因應市場需要,快速決策,果斷行動o

    與會的專家們,感覺從中學到了很多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