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行者的責任

字數:3698   加入書籤

A+A-


    “3d顯卡研發成功了?”

    白雲天聽著話筒中,衡所長有些語無倫次的敘述,也是笑吟吟地驚喜道。

    3d顯卡的研發,他除了提供各種技術資料,並沒有像對自己的研究部門一樣,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不是還幫他們補課、提點研究思路,指引他們走在正確的研究道路上。更不像計算機所那樣,還親自下場,替他們完成了最困難的芯片組設計開發。

    就像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家長,牽著、帶著,甚至是抱著孩子一起跑,讓他們可以從他這裏,得到最夠的借力,最快時間跑完全程,完成衝刺。

    一個從未從事過顯示技術研發的科研所,隻用了三個月多,就完成了整個設計工作,速度不可謂不驚人。

    就算和國外研發機構相比,也毫不遜色。

    當然,這也跟他提供了詳盡的資料有關,特別是voodoo卡的全套電路圖。沒有這份資料,三七零一所連模仿的對象都沒有,要從零開始,那不知道多久才能有所成果。

    白雲天並未因此,而小看他們。

    誰不是從模仿開始的呢,德國正是從山寨英國產品,開始了它的工業之路。美國也是靠著山寨英國,才奠定了二十世紀的工業基礎。

    日本、韓國,放眼全球,每一個國家,都是從模仿開始,慢慢蹣跚學步,到有了一定的積累以後,才擺脫模仿對象的窠臼,開始了自己的獨立設計之路。

    隻可惜,由於西方的技術封鎖,大多數國內科研單位,不像日本、韓國、新加坡,可以直接看答案,從歐美學到最新最全的技術,甚至直接購買各種先進設備,用最短的時間,跑完歐美上百年的技術發展之路。

    我們根本連抄襲的資料都沒有,歐美還嚴防死守不讓我們得到。

    國內研發人員迫於無奈,才隻能從最基礎的外形出發,通過反向測量人家的設備外形來揣測對方的設計思路,測繪精密設備的零部件,以了解為什麽要這麽設計,來一點一點開闊眼界、學習最先進的設計思路。

    之後,又要用很長的時間,一項一項地進行技術攻關,艱辛地解決材料、鑄造、加工等各個環節的技術,費好大的勁,才能前進一步。

    不是我們笨,也不是我們懶,而是信息的不對等!

    說起來,三七零一所是幸運的,通過加入聯合研究,從白雲天這裏得到了國外眾多詳實的研究資料,從而在短時間內,就快速掌握了最前沿的顯示技術,從而可以後發先至,趕超一個個競爭對手。

    “祝賀你們!我代表中華製造,真心感謝你們的付出,謝謝!”白雲天真誠地表示感謝,然後道,“再給你們兩周時間,完成產品最後的修改、定型,之後就投入批量生產,搭配我們的廉價型兼容機一同出售,能做到嗎?”

    “沒問題!兩周時間足夠了!”電話中,衡所長的聲音信心百倍。

    “那好!等這個項目完成,我給你們發放豐厚獎金,再給你們兩周時間休假。接下來,我們就進行全功能3d顯卡的設計!”白雲天果斷道。

    “全功能?”衡所長聽到這個要求,感覺有些不淡定了,聲音遲疑地說道,“可是國內的半導體製備”

    白雲天很明白,他疑慮的是設計出來,國內半導體企業能否將其做出來。

    從九三年建成投產,到今年,快一年了,華越公司才初步掌握相關工藝,良品率堪堪過半。

    這可是三英寸的製備工藝啊!

    人家歐美八英寸製備技術都成熟推廣了,十二英寸的製備技術,也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中,我們才剛剛掌握,還不到吃透的程度。

    真正吃透,它的製備潛力至少應該能達到十二萬晶體管的集成度,可現在還在兩萬九上打轉。

    同樣一年時間,奔騰芯片已經從初版的兩百多萬晶體管,猛跳至了三百多萬晶體管。

    這樣的製備能力,衡所長能放心才怪。

    “沒事,研發出來以後,我們可以找歐美半導體廠商代工!”白雲天平靜道。

    他支持國貨,但他不會陪著國內的製造業蹣跚前行,拖慢自己的發展步伐。

    反而,他會大步前行。

    當取得了進步以後,再將自己生產的先進設備賣給國內同行,讓他們能迅速縮短技術代差,有機會快速跟上。

    這是他作為先行者的責任!

    白雲天放下電話,看著眼前的屏幕,回到了當前的工作中。

    他現在正在設計的,是新華機床廠、蘇城電視機組件廠的廠房設計圖紙。

    不同於原航儀廠車間,依照原有廠房的簡單改造。

    他這一次,並不打算在新廠址,重新複製一個新華機床廠、蘇城電視機組件廠。兩個落後的企業,原封原樣搬遷過來,對於他未來的布局,毫無意義。

    他打算利用這次搬遷的機會,讓這兩個廠徹底摒棄傳統機械加工模式,進入到自動化加工階段。

    加工工藝,直接決定了廠房的結構、布局。

    而要生產的產品類型,又決定了需要采用什麽加工工藝來製造。

    電視機組件廠,他已經確定了,未來將以顯示器為主要產品,進一步完善計算機硬件生產鏈。

    唯一還沒確定的,是新華機床廠,未來是繼續生產車床,還是作為其他企業的設備加工基地,改為精密機械廠。這兩個方向,從金屬加工技術角度來說,既有共通之處,又有其獨特之處。

    不同的選擇,代表了不同的車間類型、設備布局。

    另一方麵,為了適應新的加工方式,原來的磚混結構廠房將被摒棄,將采用更為合適的建築材料。同時,廠房還要為以後擴建、改建留下餘地,以滿足未來更高檔次廠房的建設要求。

    想是這麽想,但若是全部采用數控設備,國產的性能不行,進口的采購成本又太高,而且也買不到真正的好東西。自行改造,太過耗時費力,所以大量原有設備,也不可能全部棄置,能用的還會繼續用。

    隻有實在太差的,才會當做二手機床,銷售出去。

    需要權衡的地方太多了。

    他靠在椅背上,眼睛似閉非閉,腦子裏回憶著製造史回顧中的各個時代的廠房設計,試圖從中找到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