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探案小組(一)

字數:3249   加入書籤

A+A-


    這次的小範圍討論,對蓉城市的決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vw昨天才做出的決定,還沒正式下發件,如果省委要幹預,現在還來得及。時聞道的內心非常支持陳青雲的做法,但他不得不考慮班子成員的態度。省委的班子成員,除楊慈航安歆等人支持陳青雲的做法個,郝軍李由等人卻頗有微辭,反對最激烈的,隻有張揚一人,所有今天的討論,時聞道將範圍限定在他們幾人。

    如果陳青雲的做法,能讓張揚閉嘴,時聞道鐵定會堅決支持陳青雲。

    正因為如此,時聞道與楊慈航兩人作壁觀,任陳青雲與張揚兩人發揮。

    張揚不假思索的一句話,給了陳青雲機會。

    對於領導職數過多,蓉城市委認為有三大弊端。陳青雲抓住機會反擊:其一是領導職數多過,是幹部隊伍臃腫的主要原因之是。僅蓉城市三級機構的部門副職,達到三千多人,隊伍龐大得嚇人。

    時聞道及時地跟了一句:確實是太多。

    陳青雲繼續說:其二,副職太多,造成了機關辦事效率低下。

    從公包取出一張簽滿字的表格遞給時聞道,陳青雲解釋道:這是市環保局的建設項目審批表,管理處法規處與監察支隊分別簽署意見,然後送呈三個分管領導審批,一圈下來,通常沒十多天走不完程序。

    接下來,陳青雲又取出兩張表格,分別遞給楊慈航與張揚:這是發改委的收流轉與發流轉,大家看看,一個簡單的件傳達或發出,需要多少人簽字。

    時聞道將表格放到一邊,臉沒流露半點情緒:好吧,說說你的第三點。

    陳青雲的點情緒化了:條件較好的單位,不管是正職與副職,幾乎是每人配備一輛專車。算沒有專車,凡是班子成員出去辦事,後勤部門能不給他派車嗎

    沒錯,領導職數越多,費用開支會成倍增加。我們的各級財政之所以成為吃飯財政,領導職數過多,確實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楊慈航也忍不住發表意見。

    張揚知道時聞道與楊慈航已經被陳青雲說服,或者說,陳青雲的理由,讓他們放心大膽地給予支持。可張揚仍然不死心,不想讓陳青雲輕易過關。

    如果一個單位隻剩下兩個或三個領導,那麽集體負責製該怎麽體現。

    盡管已經占了風,陳青雲仍然不敢輕視張揚。

    集體負責製,並非限定由班子成員負責。陳青雲淡淡地說:行政方麵的辦公會議黨務方麵的黨委會或支部會,都可以吸納二級機構或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參加,我們的組織原則,不會因為少了幾個領導職數而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討論如此重大的問題,陳青雲始終平靜似水,甚至張揚還沉得住氣。高雅的氣質風度,不但時聞道與楊慈航非常佩服,連陳青雲的對手張揚,同樣暗自歎服。

    如果不是敵對麵多好,這種氣度的年輕高官,真是可遇不可求,張揚有內心,萌生了一個荒唐的念頭:將張羅送到陳青雲身邊錘打幾年。

    陳青雲還很弱小的時候,張揚便重錘出擊,要將陳青雲扼殺在搖籃。可陳青雲簡直是打不死的小強,越遭打壓,成長得越快。到了今天,陳青雲已經跑到張揚的前麵,張揚再也不可能打壓陳青雲,隻能想辦法拖住陳青雲的後腿。

    當年的張揚,已經是正廳級幹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張揚由正廳升到副部,陳青雲而由剛參加工作的小公務員,不但級別與自己相同,排名還在自己前麵,張揚如何不生氣。

    張揚還想絕地反擊,時聞道說話了,雖然是小範圍的討論,但今天的討論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思潮。這樣嚴肅的事情,時聞道當然不允許像菜市場一樣,變成討價還價的交易。

    好啦,今天的討論到這,我與青雲還有事情要商量。

    張揚很不甘心,但時聞道已經送客,隻能垂頭喪氣地跟在楊慈航身後離開時聞道的辦公室。

    青雲,蓉城的信用評估,什麽時候啟動

    陳青雲以為時聞道會詢問領導職數的事情,沒想到時聞道卻跳出了陳青雲的思維圈子。

    對時聞道,陳青雲至今拿不準他是哪個陣營。按說到了時聞道這樣的層麵,肯定不是單槍匹馬闖過來的。但時聞道對陳青雲的支持,卻鄧釗曠春明等人還大,態度更堅決。

    進入政界十多年,這是陳青雲唯一不能確認的事情。他最擔心的,是某個陣營在向自己示好而不自知,承情太大,到時候不知道怎麽還人家的情。

    基於這個考慮,陳青雲並不親近時聞道,但他始終保持著對時聞道的尊重。時聞道顯然看出了這點,仍然不改初衷,令陳青雲更加納悶。

    今天的討論,時聞道的情感,明顯傾向陳青雲,但他沒有明確表示。兩人單獨相處時,陳青雲以為時聞道會針對領導職數的問題,與自己進行一番探討勉勵或肯定。

    沒想到時聞道根本不理領導職數的事情,好像這個問題那麽順理成章。

    對蓉城的信用體係建設,難道時聞道自己還著急。念頭閃過,陳青雲的腦海裏出現兩道身影,同時湧一絲明悟。

    書記放心,長則半年,短則兩三個月,蓉城的信用評估會全麵啟動。

    時聞道沒想到,在這電光火石之間,陳青雲的腦海裏已經轉了無數的念頭。

    對建設項目的信用調查,是建設信用體係的第一個,信用黑名單的討論,是第二步棋,接下來是向市民公布信用評估方案,全麵啟動信用體係建設。

    陳青雲非常感激時聞道的支持,第一次全盤透露自己的計劃以及對時局的判斷。

    蓉城不像安平,如果操之過急,也許會全盤崩潰。信用黑名單的討論,已經取得絕大部分市民的認同,但現在還不到火候,我在等,等一個絕佳的時機。

    202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