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好一對狗男女
字數:3251 加入書籤
襄芸慘白著臉,全身因濕漉漉的衣裳貼著皮膚,而瑟瑟發抖,無力的靠在婢女的懷裏,有些不知所措的看著襄秋清。
“襄芸,你這是什麽意思?秋清好心給你整理衣裳,你還要汙蔑她推你掉到湖裏嗎?依本宮看,你分明就是自己不小心,失足掉下去的!”龍熙兒嬌俏的小臉上帶著戾氣,看襄芸的眼神格外不善。
“我與清兒是親姐妹,我自然是信她的,她也絕不會想要推我到湖裏,置我於死地。但這湖邊寬廣,且無青苔,我失足掉下去,公主不覺,牽強了些?”襄芸垂下眼簾,手輕捂住胸口,似是被氣到了。
龍熙兒氣急,衝上去就想賞一巴掌給她,卻被龍允嘯拽住了。
“大膽,放開本宮!”龍熙兒橫眉怒罵,不過是賤婢所生的王爺,也敢管嫡公主的事情了。
“你出宮多時,也是時候回宮了。來人,請公主回宮!”平樂公主眼瞧著龍熙兒要出言不遜,幹脆利落的下令請她離開。她這個侄兒雖是宮女所生,也不受皇兄寵愛,但畢竟掛在貴妃名下,她為了皇室臉麵,還是要護著一二的。
龍熙兒見姑母麵色不愉,強壓著怒氣,道:“是熙兒太過衝動了,姑母莫要生氣。”見平樂公主沒有再趕人,龍熙兒才鬆了口氣,小心翼翼偷瞟站在一旁的司徒赫。
她常在宮中聽到這位有名的少年將軍,今日的見真人,果然名不虛傳。不愧是鎮國將軍的兒子,英俊非凡!
“姐姐,你可有哪裏難受的地方,你從蘭若寺回來還未恢複過來,今日日頭也不算未想到掉落湖中了,都是妹妹沒照顧好姐姐”襄秋清哀傷自責的低聲抽泣,完全沒有反駁是否是她推的。
在場眾人自然聽出了其中的言外之意。
這分明就是側麵解釋,襄芸本就身子還虛弱,很可能是被日頭曬暈了,身子一歪,意外掉落水中。
但也有明白人對此解釋嗤之以鼻,不管真實原因是什麽,在外說嫡姐身子虛弱,就不是什麽好的,心中對襄秋清的好感度下降。
“姑母,此事不論其他,本王瞧著丞相家的二小姐應不是會陷害姐姐的人,素聽聞丞相家中和睦,姑母,您說呢?”
襄秋清聽了,仰頭去瞧這位王爺,逆著光,她覺得眼睛有些刺痛,揉了下眼睛,才看清了龍允嘯的樣子。
那是一個身材偏瘦,頭發墨黑,神色寧靜而安詳,讓人不自覺會放鬆身子,嘴角微微挽起,一隻手放在腰間,一隻手拿著一把折扇,好一個風流倜儻的俏公子。
龍允嘯感受到了襄秋清投過來的目光,和熙一笑,用眼神安撫了她,讓她不要害怕。
“襄芸,可是襄秋清推的你?”平樂公主直截了當的開了口,目光幽暗的看著襄芸,似是什麽答案都會相信。
她若說是,襄秋清名聲自然是毀了,可她與丞相府的名聲也會相繼受損,她在家中也會受到責難。
“襄芸是信妹妹不會害我的,咳咳但,妹妹的手勁實在有些大了。我是信妹妹的,此事就此罷了。襄芸惶恐,讓公主、王爺都為此小事爭論。實在是襄芸的不是,都是襄芸的錯,妹妹別害怕,姐姐不怪你。”襄芸咳嗽了幾下,臉色更加蒼白,楚楚可憐。可她也不願說不是,一個寬宏大量原諒冒失妹妹的姐姐,也是她能夠演下去的角色。
被人推下湖怎能算是小事一樁?那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眾人看襄芸與襄秋清的眼神立馬就變了,心裏頭各自有著考量,誰說的話都不能全信的。
司徒赫一直都在偷偷關注襄芸的動靜,現聽到她咳了,忍不住往那裏看數眼,又聽了這番話,看襄秋清的眼神立馬變了。
龍熙兒臉色一沉,順著司徒赫的目光望過去,竟然是襄芸那個陷害秋清的賤人!
這個賤人,除了陷害秋清還不算,還敢勾引司徒赫,她一定會找機會好好教訓一下襄芸,什麽叫做守規矩!
“姐姐你千萬不要有事,都是妹妹的錯。”襄秋清哭的梨花帶雨,隻好被迫承認了,她扯了襄芸的衣服是有目共睹的。她根本說不出扯衣裳是為了讓衣裳掉下來的這個理由。
竟然敢害的嫡姐掉落湖中,眾貴女議論紛紛,看襄秋清的眼神更加奇怪了,也對襄芸的處境十分的同情。
生母早逝的嫡女,有這麽一個嫡庶女的妹妹,其實在家中過的也不盡都是舒心的吧,怪道交際能力不強,且為人有些清冷,讓人覺得難以親近。
特別是有些嫡女對襄芸的事情,已經代入了她們幻想的可能,產生了同病相憐的感情。
“妹妹別哭,姐姐沒事。”襄芸抖著手,輕撫了下襄秋清的眼角,想給她擦幹淨眼淚。
襄秋清哭的更加大聲,就好像襄芸此時沒氣了一樣。
平樂公主見事情已有了斷論,便帶走了那些貴女男客,吩咐下人盡心伺候著,同時也派人通知了丞相府。為了表示歉意,還送上了許多珍貴藥材等等作為賠罪。
龍允嘯見眾人都走了,又寬慰了襄秋清幾句,也離去了。
襄秋清念念不舍的看著龍允嘯的背影,雙手不安的扭著手帕,方才還蒼白的臉上竟然有了一絲紅暈!
一切都被襄芸盡收眼底,忍不住在心中再次嘲笑自己當初真是瞎了眼,而攏在袖中的手指也不由緊緊捏緊,他們還真是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對狗男女!
在公主府沒多久,兩位小姐就被丞相府的人接了回府,回府後襄芸直接回了藺芸閣養病,襄秋清則被人請去了老祖宗那裏。
平樂公主的人未多添加一絲一毫,把所見所聞一字一句都說了個清楚,老祖宗也未傳襄芸去問話,直接罰了襄秋清三個月禁閉。
襄芸回到藺芸閣的這夜,突然高燒不退,府中的大夫一直降不下去,直到老祖宗派人去請了宮中的禦醫,才慢慢退了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