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番外(葉赫凡)
字數:4674 加入書籤
葉赫凡人生的前二十年都誠如他的名字那樣,是赫赫有名的平凡的一生。本文由 首發
其實最開始爸爸媽媽給他取這個名字, 是選取了兩個人最喜歡的音樂家的名字。
一個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一個是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但是很可惜, 葉赫凡沒有承受住這個名字多寄予在他身上的希望, 他沒有成為一個音樂家。
葉赫凡的父親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指揮家, 有著音樂帝王稱號,管理數億美元音樂財團、毀譽參半的葉天澤。
葉赫凡的母親是天才小提琴家,至今依舊保持著最高的巡回票房, 是無數小提琴手噩夢一般難以逾越的高山, 小提琴獨奏家貝果。
他父母的人生單掛出來都是傳奇, 更別說這兩人還有著傳奇的愛情故事了, 簡直就是國民藝術家, 不僅是教科書上的常客,還是各大心靈雞湯, 愛情故事裏喜歡拿出來列舉的完美couple!
兩人可怕的天賦加成在一起,以至於幾乎人人都以為葉赫凡將來會成為一個音樂家, 甚至連他的爸爸媽媽, 都沒有懷疑過他的音樂天賦。
然而當葉赫凡小時候第一次學鋼琴的時候,表現出來的笨拙, 讓葉天澤都懷疑葉赫凡是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會不會是在醫院裏抱錯了。
葉天澤是不能夠忍受音樂上的庸才的, 所以當發現兒子毫無音樂天賦之後,便徹底放棄了把他培養成音樂家的想法,隨便他自由選擇人生走向。至於貝果, 她本身就隻希望兒女健康快樂就好,所以壓根就對他沒有任何要求。
葉赫凡就是這樣被放養長大的。
成長階段,葉赫凡遇到的最尷尬的事情,莫過於每次別人得知他不會任何樂器的時候,露出的驚訝的神情。
他也很無奈啊,可是他真的就是沒有天賦啊。
更悲劇的是,雖然葉赫凡完全不會任何樂器,但是他的孿生姐姐葉維安無論是鋼琴還是小提琴都演奏得一流,並且姐姐從小就勵誌成為指揮家,並且一路開掛,簡直就是爸爸的驕傲。
不僅如此,姐姐吃得也多,雖然葉赫凡也很喜歡美食,但是他似乎沒有繼承媽媽的大胃,不像姐姐,可以一個人吃一頭牛……
葉赫凡大概除了長得帥,就沒有什麽特別的優點了。成績不上不下,雖然上的是貴族公學,但基本上也不怎麽求上進。不像姐姐葉維安,姐姐完成繼承了父親的個性,完美主義,堅韌不拔,目標明確,得了第二名回家都要偷偷地哭一場。
姐姐的人生就像是開掛一般火箭似的前進,而葉赫凡則是跟母親一樣,整個人都是飄著的,每天都懶洋洋的,對什麽都滿不在乎的模樣。
可是就在大家都以為葉赫凡的一生就這樣的了的時候,他卻一鳴驚人,他的小說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並且雄踞排行榜30周。
這是一本半紀實半虛構的小說,主人公便是葉赫凡的父親和母親,知名的指揮家葉天澤和知名的小提琴家貝果。
在前言裏,葉赫凡這樣寫道:
在我們這個家庭裏,幾乎所有親戚朋友都是音樂界的人,像我這種不會任何樂器、唱歌都跑調的人完全就是異類。
我知道外界對我的家庭有很多揣測,甚至有的懷疑我的童年艱辛,是家庭裏的邊緣人。還有我的父親對我很失望,父子感情破裂的傳言。
而事實上,我擁有一個非常幸福的童年,我的父親嚴厲但是我與姐姐都能感受到他對我們的愛,雖然他很忙碌,但是從未缺席過我與姐姐的童年,每一個重要的瞬間,都有父親的參與甚至策劃。
而我們的母親,是一個極其溫暖和善良的女人,她是我們全家的光芒,永遠充滿活力和熱情,永遠平靜又溫柔,是我與姐姐嘴溫暖的港灣。
當然,寫這本書並不是為了澄清什麽,而是我給人生的一個逗號。我雖然不是音樂家,但這並不代表我不熱愛音樂。音樂沒有教會我拉小提琴,沒有教會我彈鋼琴,但是卻教我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並且影響了我的一生,那就是真誠地麵對自己……
因此,我很感激能夠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裏。
還記得,小時候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伴著母親的小提琴聲入睡,那是我的成長教育。
我還喜歡有太陽的午後,父親帶著母親和姐姐一起三重奏,而我則趴在地板上,一邊聽著家人的合奏,一邊吃父親烤的曲奇餅幹。
音樂打開了我的感官,我能嗅到音樂的氣味,能夠看到音樂的形象。
有的像是醉人的晚香玉,有的像是充滿了美感的數學公式,無一例外的是,它們都有自己的靈魂。
我寫這本書的事實,我的父母正好結婚二十年。
我父母的愛情很美好,帶著童話般的顏色,所以這必將是一個喜劇的故事,但是我總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母親和姐姐都睡著了,我不肯睡覺,父親便給我彈了一首鋼琴曲。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指揮家的父親鋼琴也談的那麽好。
肖邦的第四敘事曲。
憂傷又百轉千回,我簡直不相信,嚴肅的父親能彈出這樣的音樂來。
在我心裏,父親一直是個要求嚴格的人,無論是對姐姐還是對我,都很少表達情緒,大多數時候,他在我們心中的形象和他在樂團成員麵前的形象都是類似的——鐵腕的葉指揮。
他是一個嚴格的父親,可那一次,我卻有一種接近父親的靈魂的感覺,即便那一年我隻有八歲,但是聽到那首肖邦的第四敘事曲,我覺得我與父親是性命相知的。
“爸爸,你為什麽不當鋼琴家,去做了指揮家?”
“因為我的手受過傷,繼續彈鋼琴也不可能達到我想要的高度。”
“你學了多久鋼琴?”
“從五歲開始,到我手受傷,差不多有十五年。”
我從小就有一顆比別人敏感的靈魂,那一刻我覺得很難過,一個拚了一周的拚圖不小心被打碎了我都難過得哭了,更別說放棄自己堅持了十五年的事情。
“那你一定很難過吧。”我說,
父親的手輕輕地放在琴鍵上,他微笑起來,臉上難得露出那樣柔和的神色。
“等你慢慢長大,經曆的事情多了,便會知道,人生啊,失去才是常態,擁有的都是僥幸。”
直到現在,我都沒有問父親當初說這句話時到底是怎樣的心境,但是從那一刻起,我生出了有一天要把父親的人生記錄下來的心情。
雖然我們姐弟一直都更與母親親密,但是在靈魂深處,我更渴望了解我的父親。
從此之後,我謹記這句話。
失去才是人生常態,擁有的都是僥幸。
在我小時候,我覺得這句話很讓人難過,可漸漸的,我似乎領悟到了這句話的真諦。
生命的本質是悲觀的,因而清醒過後的樂觀才這樣的難能可貴。
我有時候想,這是不是就是父親那樣深愛母親的原因呢?
於是我開始寫這本書,想為自己尋找一個答案。
這不是一本歌頌我父母的書,這是一本歌頌愛情的書,裏麵有一些悲傷的片段,有許多人生的無奈,但也有很多僥幸的快樂。
希望這本書結束的時候,你能跟我一樣,從我父母的愛情裏,得到一點人生的力量。
作者有話要說: 這個番外,我覺得大多數人不喜歡,哈哈哈,因為沒啥甜甜甜的片段。
反正我想寫就寫了,哈哈哈。
反正以後的番外都會仔仔細細寫清楚是什麽類型的,但見看著買
你們真的不去收藏我的新坑嗎,好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