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天公垂淚 活祭上卿

字數:4776   加入書籤

A+A-


    宗太極心中隱隱作痛,孔榮如此忠臣,卻要由己斬殺,實屬無奈,見五國特使臉上得意之色,臉色驟然冷酷下來,厲聲道:“不過,斬殺孔榮需要你們五位見證人在此見證書上簽個字,將來我也好在姬天子那裏有個證據。”

    說話間,宗太極示意身邊的宦官一眼,宦官立馬會意,從身邊櫝中取出一張羊皮紙,呈在宗太極書案上。

    索沃與各國特使臉色驟然變化,沒想到宗太極還有這一手。

    索沃心想,這次來到毗盧國逼殺孔榮是受鄭和盛所托,用每個國家一千輛烏金戰車為交換條件,若是他們在見證書上簽了字,豈不是給毗盧國留下口實?

    念及此處,索沃不假思索拒絕,“我們隻是特使,沒有義務在見證書上簽字,走了。”

    瞪視轉身就走的五人,宗太極厲聲道:“五位特使進門便聲稱你們前來監督毗盧對孔榮的行刑,此番又道自己隻是特使,沒有義務簽字,豈不是前後矛盾?”

    聞言,五人停下腳步,索沃悄無聲息的瞥一眼鄭和盛,但見其一隻手掌在大袖內露出兩根手指,索沃登時明白鄭和盛之意,若是他們肯簽字,便會得到兩千輛烏金戰車。

    兩千輛烏金戰車對於一個諸侯國來說,那已經是一個龐大的軍事力量,現在鄭和盛要出兩千輛,這兩千輛將會打造一個多麽強大的戰場力量?

    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索沃覺的兩千輛烏金戰車還不足讓他們五位特使擔風險,於是有意抬高價碼,轉身對宗太極回應道:“我算是看明白了,你們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殺孔榮,顯然是有意包庇孔榮,我也不難想到,孔榮變法有可能是你們毗盧主張的,我這便回去傳書我王,到時戰場上見!”

    索沃此時擺明立場,鄭和盛聽出他的意思,顯然是對目前要求不滿意,狠狠心又加了一根手指,改為三千輛戰車。

    瞥一眼鄭和盛大袖裏探出的三根手指,索沃這下滿意了。三千輛戰車是他最理想的數字,若是要的再多,恐怕鄭和盛也拿不出來,於是不等宗太極再說話,與身邊四人對視一眼,微微點點頭後回應,“好,為維護姬天子政權,我們五位特使就做一次見證者,簽下這見證書,不過,那要等明日執行完之後再簽。”

    宗太極瞪視著五人,冷冰冰道:“可以,那就明天刑場見!”

    索沃這次是真的離去了,宗太極臉上掛著讓人心驚膽戰的冷酷,也不說話,甩著大袖徑直離去,見王上離去,宦官這才高宣:“退朝——”

    ……

    要斬殺孔榮的消息不脛而走,在中州大街小巷長翅膀一般流傳,百姓們被震撼了。

    前些時日,百姓們也時有聽說,五國要聯兵進軍毗盧國殺上卿孔榮,孔榮為毗盧國安危自請囹圄,王上為毗盧國安危而不得不殺孔榮。

    這些消息雖然傳的有枝有葉,但百姓們還是堅信王上不會殺死忠臣孔榮。況且,毗盧國什麽時候怕過打仗?對於五國聯兵進軍毗盧國的伎倆也不是第一次施展,想打就打,毗盧國人寧願戰死沙場也不會被五國聯兵嚇死。

    百姓們堅信,王上定然不願意斬殺孔榮,而且上次為了孔榮被抓已經釀造出百姓“交農”的場麵,為鎮壓暴亂,百姓死傷無數,難道王上還想釀造出那樣的血案嗎?

    於是,百姓們自發而來,就連城郊以及城外的百姓也紛紛趕來。百姓們此時心情極為矛盾,他們似乎不知道自己匆匆而來是為祭奠孔榮,還是為孔榮上卿請命?亦或者,百姓們隻是想向其他五國示威,讓他們看看毗盧國人對孔榮的愛戴。

    不管百姓們前來是為什麽樣的目的,但有一點是很明確的。孔榮是毗盧國的忠臣,又是為百姓請命廢除奴籍的發起人,現在孔榮要被處死,百姓們決議,即便是舍命也要來為孔榮送行,再看一眼那張讓百姓愛戴,和藹慈祥的麵孔。

    孔榮的刑場就設在無根河灘,正值夏日三伏天的中伏,烈日高懸於天際肆意揮發著熱量,無根河灘鹽堿地麵上,被毒辣日頭照射的幹裂開無數裂縫,且有無數白鹽散落在幹枯地麵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以往空曠高遠,蕭瑟孤寂的無根河灘,今日被無數百姓的腳步吵醒,呈現出多少年來從未有過的喧囂。

    每逢有大人物死去時,都會伴有天象,百姓們抬頭望著毒辣的日頭,紛紛咒罵,“老天爺你瞽聾嗎?上卿就要被處死了你還如此歡騰,就不會大哭一場嗎?”

    似乎百姓的咒罵讓老天爺聽到,原本烈陽高懸的天空驟然烏雲密布,一道道驚雷閃電接連劈落。

    轟隆隆。”

    隆隆雷聲海潮般滾過無根河灘,緊接著瓢潑大雨“嘩嘩”而落。須臾間,便將百姓們淋濕,雨水從頭頂澆灌而下,順著百姓們袖筒褲腿流到幹枯的地麵。

    無根河灘四野八方已是人海茫茫,百姓們出奇的沒有發出一點聲響,寂靜的恍若一幫聾啞人聚集在一起,唯有目光全部定格在前方那碩大的刑場上。

    已時一過,嘩嘩雨聲中傳來一片轔轔之音,百姓們遂將目光向聲音來源看去,無數軺車正向這邊緩緩駛來,車輪在泥濘不堪的河灘上艱難轉動。

    然而,身在軺車上的鄭和盛卻是神采奕然,任由冰涼雨水打落在身也冷卻不了他那沸騰的血液。這一天鄭和盛盼了許多年,身在朝野,孔榮與他斡旋多年,每次都是將鄭和盛鬥的灰頭土臉。

    這一天,那位昔日的對手,終於要走上不歸路,怎能讓他平複下翻騰的血液?

    鄭和盛的軺車轔轔而來,後方跟著長史仇和以及鄭和盛一派,那些與孔榮勢不兩立的朝臣,他們此時的心情比之鄭和盛的興奮有過之而無不及,時不時與身側軺車上之人對視一眼,臉上毫不掩飾的暴露出幸災樂禍。

    今日的主刑官便是鄭和盛,王上宗太極親自監督行刑,可是此時還沒有見到他的身影出現。直到一眾大臣在刑台上就位,一輛六馬廂車緩緩駛來,盡管看不見車廂內宗太極的表情,但從那輛廂車的緩慢沉重便可看出,宗太極此時心情很是低沉。

    終於,廂車還是來到刑台前,馬夫立馬將遮雨大傘撐開,恭候王上走出廂車。然而,等候多時才見廂車門簾緩緩拉開,一身素裝的宗太極麵色沉重走出廂車,揮手示意撐傘人走開。

    宦官立馬收起雨傘,戰戰兢兢退下。宗太極頂著傾盆大雨,邁著沉重步伐走上刑台後方的監刑台,見王上都不讓人撐傘,監刑台上由隨從撐傘的鄭和盛眾人立馬將身後的撐傘人推開,將身體暴露在大雨中。

    盡管心情再興奮,他們還不至於沒有這點眼色。相較於死敵就要處死,淋點雨算得了什麽?依舊不能澆滅他們心中滅殺孔榮之火。

    宗太極走上監刑台最中央位置,默默審視著四麵八方人海般的身影,心中極為複雜,直到今日,真正要殺孔榮時,他的心情似乎壓迫到極點,心底在隱隱流血,暗呼昭昭忠臣,今日卻要慘死自己手中,到底是對還是錯?

    鑒於五國此時施壓,若是不殺孔榮,作為一國之君真不敢拿毗盧國百姓的性命做賭注,萬一五國真的會聯兵前來攻打毗盧呢?

    心底的戰鬥遲遲沒有平息,宗太極勸慰自己:孔榮上卿,你得死是孤一生最大的恥辱,不遠的將來,孤必會用五國之血來祭奠你的亡魂!

    鄭和盛眾人站在宗太極下首,眼神時不時瞥一眼宗太極,等候他來宣布帶孔榮上刑台。然而宗太極卻入定般默立,遲遲沒有下達命令。

    就在這時,五國特使在碩大的雨傘下,乘坐軺車轔轔而來。他們的前來也宣示著,馬上就要對孔榮斬首了。

    軺車穩穩停在行刑台前,索沃揶揄道:“已時已過,請毗盧國君下達命令吧。”

    宗太極並沒有理會五國特使,目視前方,銀牙緊咬,一字字道:“帶,孔榮,赴,刑,台——”

    鄭和盛聞言,竟然不等宦官宣布,親自高聲宣布:“帶人犯孔榮赴刑台——”

    話音剛落,又是一輛軺車緩緩馳來,孔榮筆直站立在軺車上,依舊是那身樸素的青布衣袍,麵容仍舊和藹可親。百姓們看著這位慈祥的老人,如炸雷般的聲音響徹無根河灘,天際驚雷在百姓歡呼下也黯然失色。

    上卿萬歲,新法萬歲!”

    審視著數百萬人山呼海嘯,鄭和盛臉上浮現出怒色,“休得喧嘩!”

    然而,他的聲音在百姓大潮麵前,如同滄海一沙粒,渺小不堪。不但沒有止住百姓們高喝,反而引來王上一聲嗬斥,“廷尉如何敢反駁百姓呼聲?傳我命令,允許百姓活祭孔榮。”

    孔榮此時已經來到行刑台上,倒背雙手,臉上是永恒不變的慈祥笑容。這是宗太極****,對孔榮不得上刑具,允許他體麵赴死。

    鄭和盛聽到王上竟然允許百姓活祭孔榮,心中大感不快,這是對功德無量者才實行的禮儀。在有功之臣受刑時,最高禮儀便是活祭,可以讓受刑者親眼看一下他是多麽受人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