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凡事都得留一手!
字數:4707 加入書籤
A+A-
在飛行地將楊衛平說出的這些設計要求一字不落地記在本子上後,西蒙諾夫和伊萬洛夫頓時變得異常激動起來。
楊衛平元首不愧是蘇27之父啊!
他對於蘇27的升級思路,果然比他們倆的想法更具前瞻性。
“楊,如果在增大機身重量的前提下還要保證三翼麵氣動布局的升力,那肯定要將原來的翼前緣延伸增大,並在其側加裝可分別操縱的前翼。”西蒙諾夫若有所思地提出了他的設計思路。
“那是必須的!”楊衛平給了西蒙諾夫一個讚賞的眼神,微笑著說道:“我在專業的飛機設計軟件上模似過,可把前緣後掠角調整為5平方米左右,偏轉角+3.5到51.5度,由翼根前沿邊條內的液壓裝置驅動。
這樣設計相當於在前段增加翼麵積,加上前翼產生的渦流及優秀的高攻角控製能力,提升了總升力,同時還使得升力中心前移,使得飛機更為靈巧,且轉變時阻力更低。
更強的渦流流經翼根使得該處升力增加,因此在相同於蘇27的總升力條件下,翼根負荷較低。這意味著同樣的結構強度能承受更高的g值,再加上殲十八的結構強度強於殲十五,所以正常操作極限比殲十五要多出1g上以,達到9.5至10.5g!”
賣糕的!如果東聯的這款殲十八能成功研製出來,絕對是當今世界上第一種正常極限達到10g的先進戰鬥機!
西蒙諾夫暗自在心裏發狠,既然東聯能在蘇27的基礎上研製殲十八,偉大的蘇聯一定可以在蘇27平台上設計出不弱於東聯殲十八的最優秀戰鬥機!
作為蘇聯最優秀的航空設計大師,西蒙諾夫敏銳地發現楊衛平剛才說的這種前翼設計是大幅提升殲十八運動性能的兩大關鍵之一。
另一大關鍵是飛控係統。東聯擁有世界最一流的飛控係統,這是西蒙諾夫一直急於得到的。為此,西蒙諾夫不止一次向蘇維埃最高主席團寫申請報告,建議蘇聯一定要在航電和飛控係統研發領域與東聯進行全方位的合作。
楊衛平剛才的前翼設計,其眾多優點最主要來自前翼渦流延緩失速的作用。該作用提高了失速攻角,也就是使升力係數達到極大值的攻角提高。另外其前翼緊臨主翼,與主翼產生近耦合效應故增大了升力係數曲線斜率。也就是同攻角時升力係數提高了。
正是因為這兩種效用共同提高了殲十八的升力性能,調整機首渦流下手就能增強高攻角穩定性並提升可用攻角,甚至還能解降螺旋等等。隻要有適當的飛控指令,前翼便能提供這項服務。
隻不過,東聯是否真有能力開發出一種極為複雜的飛控軟件及相應的飛控計算機係統,西蒙諾夫暫時還持懷疑態度。
西蒙諾無之所以會相信楊衛平對殲十八的構想並非是憑空幻想,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他知道東聯的第四代大推力大推重比矢量渦扇發動機ws15tg400即算進入工業化量產階段。
東聯的ws15開始進入批量製造,這意味著ws15各方麵綜合性能和參數已經達到了第四代軍用渦扇的設計要求,而且肯定還造出了幾台樣機作為殲十八驗證機的動力裝置。
由此可見。蘇聯在先進戰鬥機的研發領域,確實是落後東聯有較大的一段距離。
蘇霍伊設計局如果想設計出一款優秀的多用途戰鬥機,首先的關鍵,無疑是留裏卡設計局是否可以提供更大推力的渦扇發動機。
在西蒙諾夫和伊萬洛夫的熱情邀請下,楊衛平接下來對蘇聯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進行了參觀。
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總經理尤裏.葉裏謝耶夫,科技中心副主任、總設計師葉輔蓋尼.馬爾秋科夫,副總設計師切普津等人專程為楊衛平元首的到訪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勢。
出於尊重,馬爾秋科夫和切普津甚至還將楊衛平請到了他們剛剛啟動的al41發動機的研發現場。
應馬爾秋科夫、切普津、西蒙諾夫的熱情請求。楊衛平在al41發動機研發現場作出了點評。
“實際上,國際上對第四代發動機。也就是你們所說的第五代發動機並沒有什麽明確的定義。通常,燃氣輪機是按照主要性能斷代的。如單位重量,也就是發支機重量與推力的比值。
你們的第三代發動機a.12,那麽這款a.1,也就是一公斤發動機能夠產生10公斤的推力。另外,第四代發動機的燃氣溫度必須達到2000k以上。而且從經濟實用性角度看,更為重要的是更低的生命周期成本,也就是說發動機的生產成本應該相對便宜。
更優秀單位性能的發動機應該比前一代便宜,這是硬指標!如果蘇27的運行成本在一萬美元每小時,那麽新研發的四代機必須減少並控製在一千五百美元每小時這個程度。否則的話。即算把推力、結構和雷達隱身性能設計達標再高,製造出來的四代機因為成本太高而用不起,或者是賣不出去,那隻能說明這款四代機沒有任何實用價值。”
“楊元首,難道你們東聯新研製成功的ws15能實現這一標準?”土星公司的總經理葉裏謝耶夫兩眼冒著綠光地問道。
“這是必須的!”楊衛平毫不猶豫地斷然揮手說道:“我們的殲十五運行成本就控製在7500美元每小時左右,ws15較之ws10除了綜合性能更優越,其生產型已經完成了加速任務實驗。模似將15年的服役時間壓縮成4年進行試驗評估。
該機已經運行了1800小時,完成了9158個總共累計循環(tac),標誌著第一次也是第一種四代機發動機驗證了其具有滿足全壽命需求的能力。ws15發動機目前已經累計了超過三十萬小時。
這項裏程碑標誌著當今世界僅有的在研第四代先進戰鬥機的發動機取得重要成就,驗證了這種先進推進係統的成熟性。這是ws15發動機及其部件出色的耐久性和可靠性的毋庸置疑的證明!”
如果這些話換了是其他任何一個人說出來,葉裏謝耶夫、馬爾秋科夫、切普津、西蒙諾夫等人保證沒有一個人會相信。
但是,這話是從楊衛平元首嘴裏親口說出,由不得這些蘇聯最頂尖的航空動力設計師、飛機設計師不相信。
如果拿1981年開始立項研究的al41跟人家的ws15比,那真是一個還是三歲孩童,而另一個則是壯年男子。
楊衛平當然知道,土星公司的這台al41,如果沒有他插手的話,其初步成熟產品至少要等到2001年4月才由留裏卡設計局造了26台用於多功能前線殲擊機(mfi)的al41f發動機,主要用於地麵和飛行試驗。算上前蘇聯時期,al41f的研發項目,前前後後總計投入了十五億美元。
或許,可以適當地指點一下眼前這些蘇聯的科技精英們,讓留裏卡設計局在al41f的設計過程中少走些彎路。等到將來蘇聯解體前再來摘取這顆豐碩的果實為東聯所用。
畢竟在al41發動機上麵,蘇聯采用了新的結構材料,如陶瓷、金屬陶瓷,而且還采用了新的推力可控方案,改為了循環參數,使用高負荷渦輪和壓氣機葉片,通過纖維滲碳強了單晶結構。這些技術,無疑都是擁有巨大價值的尖端科技。
另外,作為al41f的備選方案,莫斯科聯盟航空發動機科技集團研製的推力為20噸的發動機方案也有很大的研究價值。還有九十年代因為預算沒有全部到位導致變成了紙上談兵的lfs和117項目,都是極具研究價值的好東西。
如果通過這次合作,從蘇聯吸收更多的航空發動機方麵的技術來充實東聯的航空發動機研究工作,這對於東聯而言絕對是有利無害。
至於未來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t50,楊衛平暫時還沒有打算都拋出來。因為現在有了蘇35超側衛,就足夠蘇聯的航空科研單位認認真真地消化至少五年以上。
而且在楊衛平內心中,殲十五的確存在著很大的升級空間,隻要東聯在新型材料研究領域有了更進一步的突破,那麽基於蘇27平台設計出具有真正實用價值的第四代先進戰鬥機,也就是t50加強版,應該不算是什麽太大的難題。
有時候,對於蘇聯擁有的大量科研技術人才,楊衛平是真心羨慕嫉妒恨。如果當初不是因為政治原因而導致蘇聯在半導體研究方麵與鍺較死勁並一條路走到黑,以蘇聯的科技人才和工業基礎,絕對不至於在電子方麵落後西方國家如此一大步。
在親切而友好的氣氛中,楊衛平與土星科研聯合體的一眾精英骨幹們舉行了一場現場座談會。
楊衛平有所保留地將自己對al31f發動機的一些心得,以及如果升級這款發動機的核心機與蘇聯的專家們一起分享。獲得了現場所有蘇聯專家們的一致好評和讚揚。(未完待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