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 後事5

字數:8200   加入書籤

A+A-


    當天晚,戲班子搭起了戲台,大聲的唱著唱的什麽戲我不知道,反正應該也是一個悲傷的吧,總得符合現在的氣氛。小說

    酒席應在忙碌的後廚在切菜再炒菜我不知道,請戲班子搭戲台子舉辦經堂喝酒後廚的錢是哪來的,但是好像楊婆婆一點沒有擔心。

    他的那些老戰友們在偷偷地悄悄地跟楊婆婆說著什麽我也不知道有很多不認識的外鄉人提著雞蛋提著花圈,還拿著幾刀紙,隻前來吊唁。從他們的表情來看,他們好像真的很悲傷,沒有一點點虛情假意。

    他們匆匆的風塵仆仆的從遠方趕來,匆匆的吊唁,之後又匆匆的離開,也不吃飯,隻是來看一眼孫爺爺的遺容。

    我不知道他們,是從哪得到的消息,我也不知道,孫爺爺,曾經對他們做過些什麽,但是我打心眼裏敬佩,孫爺爺能有今天這樣的成,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人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依然受那麽敬仰。不是很多人都能做得到的。

    我不知道他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但是我知道他們來了是為了同一個目標來的,所以我想他們是值得尊敬的。

    他們大老遠的趕來這個地方,隻為了吊唁孫爺爺,他們現在所付出的努力是因為曾經孫爺爺也同樣為他們作出過自己的貢獻。

    這世界是講究因果的,種因得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我不知道孫爺爺為他們的生活做出過什麽,但是能知道他們千裏迢迢的來一趟說明不管為他們做了些什麽大或者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來了說明孫爺爺對他們的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至於值不值得平心而論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有的人來了,有的人沒來,來的人不一定說對他的作用很大,還沒來的人不代表他們不懷念。

    這好像一個人傳的一生,最後的最後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有的人說人死之後等於一切都結束了,我覺得並不是這樣,有的人死了卻依然活在人們心,有的人活著卻已經在人們心變得腐爛,變得發臭。

    其實生死本來是人生當不可避免的一個環節,每個人從一生下來開始慢慢慢慢的走向死亡。死亡是一個過程,從生到死由死到生是為了滅亡,意味著新事物的誕生,而新事物的誕生同時也伴隨著是我的滅亡。

    大自然是這麽神,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而那些為社會做過貢獻的人,你們會一直一直把它放在心裏,一直一直懷念他。

    從小我記得從我記事起我喜歡圍在孫爺爺轉,不知從什麽時候起記得她手裏總是喜歡拿著一杆大煙袋,拿著一個小馬紮,到哪兒都是這樣。

    往那一坐,點起他的大煙袋出的津津有味,二郎腿一翹,眼睛一眯,那簡直神仙一般。

    每到農忙的時候,你總會看到孫爺爺從來不穿鞋的,到地裏一把鋤頭一把鐮刀,然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實,你從來都看不著他,空閑下來的時候,一旦他空閑下來的時候要惹麻煩了。

    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他有空閑下來會操起他的老古董一把非常非常舊的到都快要散架了的二胡。

    那家夥,他那二胡拉起來真是不敢聽。人家拉二胡,聽的是格調,他拉二胡像拉鋸子一樣,死啦死啦的,我不知道是他的拉琴水平太低,還是他那把二胡實在是太差了。反正人家拉二胡是那麽好聽,那麽委婉,他拉活刺啦刺啦的像在你的心口拉了兩刀。

    我相信孫爺爺的為人一定是非常非常的好,要不然這些人也不會千裏遙遠風塵仆仆的趕來,隻是為了前來吊唁他一下。

    看得出來這些人都是滿懷真情來的,沒有一絲絲的虛情假意,他們哭得像自己親人去世了一樣。

    我和孫婆婆都跪在靈堂前,隻要有人前來吊唁,當來人吊唁之後,向來人磕頭謝禮。

    可我很怪的是為什麽父親的身影一直沒有出現,他去了哪裏。

    我昏倒之後又發生了什麽事情是我不知道的呢

    我問楊婆婆,楊婆婆說她也不知道。

    我正好著呢,正在心裏犯著嘀咕,我在想我爹去了哪裏,不會是又喝得醉醺醺的躺在屋裏呼呼大睡吧,難道他不知道村子裏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情嗎

    結果我想著呢,聽到院子裏一陣騷動。

    穿著那個方向看去,我看見來了一行人,他們穿著整齊的軍,裝,走著正步,齊刷刷的腳步聲,很是能吸引人的耳朵,勾住人的眼神。

    而走在最前麵的竟然是父親

    但是他沒有穿軍,裝,他身後跟著的都是穿軍,裝的人,雖然他沒有穿軍,裝,但他依然和身後那些人一樣整齊的踢著正步。

    一直踢到靈堂前,父親隨意喊了一聲立定

    後麵的人竟然成齊的,隨著他的口令停下了腳步。

    看到不可思議的一幕,我簡直都驚呆了。我從來沒有想過父親也是可以這樣子的。我從來都沒有覺得父親像今天這樣偉大,他是看起來是那樣高大,他看起來精神是那樣的,容光煥發,這也不像人們所說的那一個酒鬼的樣子。

    一鞠躬

    二鞠躬

    三鞠躬

    敬禮

    那一群穿著軍,裝的人一字排開,這時候我才數清楚一共有多少人,剩下父親一共九個。

    他們齊刷刷的一字排開,在靈堂前三鞠躬之後脫帽致敬。

    村子裏麵很少回來當,兵的午來了一批,晚又來了這樣一批。

    敬個軍,禮,之後他們講起來戴帽子,像著楊婆婆的方向也深深地鞠了一躬,轉身又踢著正,步匆匆的離開了。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裏來,也沒有人知道他們又去到哪裏去。

    其他的九個人都走了,隻留下父親一個人。

    我真的好想好想去問問父親,剛才那些人是誰和他有什麽關係,但是現在的情形我知道,我不能問。

    父親轉身去了裏屋,也拿了一身衣服穿在身帶著白色的帽子,穿著白色的衣服,隻是他的腰傷,沒有係麻繩。

    我不想問為什麽啊我以今天的富強感到驕傲,他在我心目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偉大過,他的形象是那樣的高大,他看起來是那麽英俊那麽偉岸。

    我心有一個謎團想解開難道說父親也當過兵嗎父親身到底有什麽秘密。為什麽很多人好像心裏都有一個秘密一樣,而且秘密所有人都瞞著我不肯告訴我

    而這個秘密懸疑知道父親知道,甚至孫老漢也知道,而唯獨我卻蒙在鼓裏。

    算了,先解決眼前的事情吧,先給孫爺爺送終,讓他入土為安,這才是眼前最重要的事情,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吧。

    三天後的一個清晨,一陣炮聲響徹天地正確山穀,16個青壯男人抬著的大棺材,靈堂撤了,酒席也撤了,大戲台子也拆了。

    按照農村裏的規矩,是要在路麵擺一個祭祀的儀式,然後把那些車馬假東西都抬出來晾晾,讓村裏的人都看看,其實我無非是讓活人看,這個去世的老人,他活的是多麽好時候又有什麽樣的陪葬品。

    無非是讓人家看看他的家族是否興旺,人丁是否多,而且開場白越大說明家族越大生一個人,生前他的功績很大,貢獻也很大。

    說白了,無非是做給活人看的,也是一種排場。其實也是一種要麵子的行為,或者說變相的一種悼念去世的人的一種方式。

    其實農村的這種葬禮形式早應該摒棄了,第一不環保也不節約,浪費錢不說,還折騰了好多人,像要情侶的那種喪葬儀式,我覺得是非常值得借鑒和推廣的。

    既簡單又方便,而且衛生也不至於勞師動眾的,大家想祭奠,直接一人拿一束花白再跟前三鞠躬得了。可不像農村裏麵的又有一個大大的棺材,又吹喇叭又放炮又辦酒席,披麻戴孝。

    繁瑣,事繁瑣了點,但這是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很多人還是不願意接受我成你那種簡單的方式,他們覺得那有悖於祖宗的規矩。

    其實我也這樣覺得的。孫爺爺告訴我說他希望用最簡單的方式最樸素的方式把他安葬了,可是我從來沒有想過啊,回來了這麽多人來悼念他。但是來都來了,你總不能把人趕走吧。

    說實在的,那麽大個棺材確實很好看,也很精美,用好的木材精心雕工,但是你想想人都死了,要那麽大的棺材又有什麽用,古時候不說一個涼席能把一個人卷住,來人處理完了。戰士是說馬革裹屍。

    想想看一個活生生的七尺男兒,最後被推進火化爐裏火化完之後裝的骨灰也隻有一壇子有餘。說白了一個壇子可以解決了,幹嘛還要非得整這麽大一個棺材,還要勞師動眾的消失好幾個人才能抬得動。

    孫爺爺的棺材是16台的。這跟古時候抬轎子是一樣。古時候最大的排場像皇帝的龍輦,這龍年的規矩可說得大發了,皇帝的龍年是需要32個人抬的。所以又叫32抬大轎。

    有人說結婚嫁娶的時候需要用八抬大轎,媒妁之言,帶著嫁妝去聘請姑娘。

    小棺材的規格也是有一定定數的,可能農村裏麵的規矩和古時候傳下來的還不太一樣,因為這麽多年的變遷已經省了很多更加繁瑣的工序,我想未來肯定還會再刪減,隻會變得越來越簡單,而不會變得越來越複雜,這是人生活的一種改變。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思想觀念都變得更加開明,學習了更科學的化,大家都明白,人死了意味著什麽都沒了,一切都化為烏有,所以並不存在那些所謂的來世前生今世。

    葬禮沒必要辦那麽大排場,那些都給別人看的,活著的時候多孝順一點,不管工作再忙,再苦再累,常回家看看年邁的老父親年邁的老母親一起81把尿把我們拉扯大真的不容易。

    生於世間,長於世間最懷念的其實你是一份恩情,無論是父母的養育之恩生育之恩,還是社會的教育責任培養之恩,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行於世間,才能行得正。,坐得端。

    孫爺爺的墓地選在青山溝,那裏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鳥語花香,孫爺爺百年之後的地方選的還挺好的,想必風水一定很好吧。

    國人的傳統觀念是相信風水學的,所謂風水學隻不過是從周易八卦當的一個小小分支,華化博大精深,關於風水學,大家都講究這一定的道理。

    很多人說叫陰宅和陽宅,所以陰宅是去世的人安葬的地方,而陽宅是人們平時居住的房子。

    陽仔當然是講究地理位置朝陽通風,視野開闊,而陰宅的講究較多了,一山傍水有龍脈,龍眼,古時候皇帝的陵墓,可都是好的風水寶地。

    這其的規矩那多了去了,我還很小,那時候我也不懂所謂的風水寶地是指什麽。

    隻是知道如果首先的墳墓找了一個風水寶地,首先,會蔭及子孫保佑,這次孫飛黃滕達升官發財。

    反之,如果目的找的不好,會造成子孫後代倒黴等等一係列的事情發生

    其實我覺得這有點太過牽強了,但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農村裏麵的地方大,哪哪兒都可以隨便按照不學城市裏也還要去專門的墓園買一塊墓地還是很貴的,按農村裏的土地可以隨便使用,隻要你找對了地方,找到誰家的地給一部分錢等一些禮物可以了。

    棺材輕輕地落入挖好的坑墓坑裏的時候,我看見一丘一丘的黃土,撒在那個棺材之,感覺好像楊婆婆的半條命也被埋進了土裏。

    村裏的規矩,老輩人傳下來的女人不能小墓地來參加安葬儀式的隻有男人才可以來。

    我不知道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規定,但是習俗是習俗,有些東西也是不能改變的。

    而這一次父親也來了,她捧了一把土撒進墓坑裏。深深地鞠了一躬,他的眼神從來沒有如此堅定過。

    看得出來,父親對孫爺爺的離世,也感到非常的痛心。

    黃圖越來越多,棺材已經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大大的墳丘。一些人在忙碌著把粉球的圖拍的嚴實一點。

    最後他們把帶來的花圈,還有用紙紮的汽車,小人什麽的全部都堆在墳丘之,一把火燒了個精光。

    其實這不過是農村的封建思想罷了,他們想象著加了這些紙人汽車什麽的,到那邊可以跟孫爺爺好好的服侍服侍。

    其實這隻不過是活著的人,一廂情願罷了,一方麵是做給活人看的,做給外人看看,另一方麵是心理圖個安慰,聊以慰藉罷了。

    死去的人已經去了,死者已已,入土為安,活著的人還要繼續生活,還要走自己要走的路。這人生的路啊,如果要有彎路,你不可能全部都躲得過去。有人說人生要走的彎路一米也不會少。

    參加完葬禮回到老家,我的心情稍稍平複了一些,看得出來楊寡,婦還是悲痛欲絕。我不知道該怎麽安慰他,我想在很長的時間裏他都不會是俺吧。

    其實我是可以理解的,想象一下,你每天回到家你會發現家裏隻有你一個人,空蕩蕩的屋子之前陪伴著你20多年的人突然不在了,那你那種感覺不僅僅是不習慣了。

    孤獨冷清寂寞。

    心裏有苦,卻找不到地方傾訴,再也沒有一個人在你麵前炫耀,以後做吃的也一個人吃做作的也是一個人去做。

    咫尺天涯,天涯天涯咫尺。

    一堆黃土讓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永遠永遠的隔開了今生今世再無機會相見,如果有來世來世再見吧。

    我完成了我答應孫爺爺的事情,我給他披麻戴孝養老送終了。

    我沒有食言,我鐵蛋做到了。

    再見了,爺爺。

    再見了那個令人景仰的孫老頭。再見啦,那個常常喜歡抽煙拉二胡的老頭。

    我走在院子裏,我在院子裏轉了好幾圈,我在找尋著孫爺爺的味道,找尋著她的身影。

    我感覺他好像並沒有離開,他還在這裏,我仿佛看到他依然拿了個小馬甲在屋門口抽著大煙袋翹著二郎腿,津津有味地眯著眼睛

    可當我興高采烈的走過去的時候才發現根本是我自己的幻覺。我很失落啊,可我卻沒有辦法,於是我自己拿一個小馬紮坐在那裏翹著二郎腿,假裝著爺爺在我旁邊一樣。

    凡事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不能說我會忘記,但是我會選擇堅強。我知道孫爺爺在天之靈一定保佑著我呢,一天看著我呢,我不能給他丟臉。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匆匆而過。

    414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