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字數:3401   加入書籤

A+A-




    趙長卿回到清華大學實驗室, 打算再製作一批芯片的時候, 清華大學的一位老教授就期期艾艾地過來了:“那個, 聽說英國方麵封了您的賬號……”

    “喲,消息傳得這麽快啊!我今天才從總理那邊知道呢!”

    老教授的身後, 是一群神態各異的北大、清華師生。

    趙長卿聳聳肩,道:“別太在意。錢這種東西呢, 就跟資本論裏麵早就寫的那樣, 現在的紙幣, 其實就是印得花花綠綠的紙, 政府一句話就可以唰唰唰地變出一大堆的玩意兒。同樣, 銀行賬號上的錢呢, 其實就是一串數據!真正有價值的是什麽?是我們麵前的這些儀器!是我們正在做的芯片!這些芯片, 沒有加工之前呢,就是幾塊錢一斤的金屬,甚至是泥土、沙子,一噸才兩萬美金, 加工好之後就是指甲這這麽大的一片就值二十幾塊錢的寶貝!以後, 我們做出更好的芯片, 一克就能賣上好幾百塊甚至是上萬美元!芯片會一代又一代地更新,而真正永遠在增值的是什麽?是我們腦子裏的知識!我們研究的課題!所以, 永遠不要把錢看得太重, 那根本就不值什麽。”

    “可是,可是您……”

    “覺得我委屈了?”

    那個學生點點頭。

    趙長卿答道:“其實,我很高興。因為在英國, 我根本就不能這麽隨心所欲地呆在實驗室裏麵做我想做的研究。我隻能去研究曆史、研究政治。因為我知道,我的研究讓歐美各國知道了,隻會讓拉大中國和西方各國的差距,隻會成為列強欺壓中國、壓榨中國的工具和武器。甚至在蘇聯跟中國交好的時候,我連跟中國示好的資本都沒有。英美各國不會願意看到中國超越他,蘇聯和斯大林不會願意看到中國挑戰他的龍頭老大的位置。所以,我也隻有在蟄伏多年、過了九十歲、誰都以為我活不了幾年的時候回中國。”

    大家這才想起來,眼前這個家夥,雖然擁有一張年輕的臉蛋,可實際上,他已經是個九十三歲的老頭了。

    這個世界上,又有幾個人能夠活到九十三歲?

    “因為時間有限,所以我不可能對你們每一個人解釋,這其中的原理是什麽,又有什麽變化。如果你們中間有對原理敢興趣的,可以自己推演,當然,這個過程是枯燥,甚至是非常無聊的。但是,往這個方向研究的,會成為未來的芯片之父、芯片之母。而擅長把這些芯片跟其他東西組合起來讓他們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的人,你們會成為優秀的企業家、產品工程師。會為中國掙來更多的外匯。我不知道也不會說,兩個方向,哪個方向更優秀,我隻會告訴你們,無論哪個方向,都是國家需要的。

    “另外,我想,奉陽造船廠的事,你們也聽說了。”

    “是的,我們聽說了。”

    “聽說了。”

    在場的師生們紛紛點頭。

    趙長卿道:“那麽,你們也應該知道了,中國的造船業還在使用算盤和算尺作為計算工具。這種工具已經落伍了。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製造更多的這種初級芯片,然後讓清華大學的校辦工廠生產更多的計算器,讓中國的製造業用上新的工具,幫助中國製造業進入提速階段!”

    “是!”

    清華的學生們都動了起來。

    其實,這個時期中國各大高校的學生差不多都是老三屆,年紀偏大不說,很多人還有家室之累。不過,比起剛剛畢業掉的那批靠著選出來的工|農|兵大學生,這些人的基礎水平和素質高了不是一點半點。

    他們甚至還帶來了自己比較看好的後輩,而對於這種前輩帶後學的形式,趙長卿還是十分歡迎的,因為這種形式很利於知識的傳播和發揚光大。

    更重要的是,這些人有的還在工廠裏麵做過,甚至還能夠按照趙長卿的要求製作一些樣品、半成品。

    這些人的動手能力,比三十年後的大學生強多了。

    而趙長卿則拉著清華的老師和幾個精英弟子已經開始“設計”新的芯片了。那種計算器上的芯片其實並沒有多少秘密,但是他接下來要拿出來的那兩款芯片比這個時代的民用的要先進四十年。

    沒錯,這個時代的286電腦上用的芯片隻能算一歲、586電腦上的芯片算兩歲的話,那麽他拿出來的芯片則已經四十歲了。

    不止是,芯片,連製造芯片的工具、儀器,都需要他們手工製作!

    這裏麵的難度不是一點兩點。

    如果是趙長卿一個人,他完全可以用煉器的方式,直接把芯片“煉”出來。但是,為了讓這種芯片能夠在中國成為“產業”,趙長卿不能用這樣偷懶的方式。

    所以,他需要人,需要基礎紮實的學生,也需要精通數學而且還要手動能力極強的人才。北京地區的大學和附屬的校辦工廠裏麵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人才!

    看著趙長卿羅列出來的對人才的要求,一個老教授道:“先生,按照您的要求,恐怕隻有當年兩彈一星的相關工程師才能夠滿足這個要求。”

    趙長卿歪著腦袋想了想,道:“你們覺得,讓中南海同意我挖人的可能性有多大。”

    一個周姓學生立刻道:“先生,十年浩劫波及得蠻大的。我記得我以前工作的那座工廠裏麵,就有一位模具師傅,他的房間裏麵放了很多線性代數之類的書。還是他幫我輔導,我才考上來的呢。”

    說這話的學生是個老三屆。

    趙長卿聽了,心中一動:“這樣的人在全國很多嗎?”

    錢教授苦笑著道:“恐怕這位也是當初兩彈一星等類似工程的相關人員。不過這些工程的工作人員名單至今是個絕密。又經過了那場浩劫,如今還活著的人的名單,隻有中南海才有吧。”

    趙長卿立刻決定,再跑一次中南海。

    作者有話要說:  先發兩千。

    晚上如果找到碼字時間,就再上傳一章。如果沒有時間,那就明天了。十二點以後有沒有,則要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