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清穿(10)

字數:6167   加入書籤

A+A-




    而被眾人同情的皇後娘娘, 卻正在南苑中縱馬奔馳,日子過的十分瀟灑自在。

    南苑又稱“南海子”, 是元、明兩代的皇家苑囿,因苑內有永定河故道穿過,形成大片湖泊沼澤,草木繁茂, 禽獸、麋鹿聚集。

    元朝時期是皇家獵場,地處古永定河流域,地勢低窪,泉源密布,多年的河水、雨水和泉水匯集,形幾個很大的水麵。

    那時紫禁城北的積水潭有北海子之稱,於是這裏就叫成了南海子, 包括飲鹿池、大泡子、等一係列水域。

    明代的燕京十景中的“南囿秋風”, 就是指南海子一帶。

    清朝入主中原後,南海子稱南苑,這裏地勢廣闊,加上流經這裏的涼水河、小龍河、鳳河等為生物的繁衍創造了理想的水文條件,使得這一帶水生和喜水的動植物繁盛起來, 十分繁榮。

    南苑內設立二十四園,養育禽獸,種植果蔬,有專人打理。

    這裏草木蔥鬱,環境優美, 順治與孝莊時常過來小住,俞青卻是第一次來,心情極好,拉著烏蘭等人騎馬打獵,直玩了一整天。

    許是樂極生悲,才到了南苑一天,原本的假病卻一不小心變成真病了,幸而隻是小風寒,她體質不錯,又有內力護體,睡了一覺就基本好了。

    “主子,您的病還沒好呢,可不能亂動,還得在床上多休息會,”塔娜剛端藥進來,看到俞青正要下床,急忙過去扶住她。

    “我已經沒事了,就是身上黏膩膩的,不舒服,你給我準備一下,我要沐浴。”俞青看著自己身上幹皺的中衣皺眉道。

    塔娜本想再勸,看俞青神色堅決也不敢再多說什麽,明明性情比從前平和了許多,卻更加讓人不敢違逆。

    塔娜扶著俞青進了隔壁的小間,推開門,裏麵霧氣繚繞,一股熱氣撲麵而來,繞過白色大理石雲紋屏風,原來是一個小小的溫泉湯子,可以容納四五人,池子水麵上鋪滿了各色花瓣。

    塔娜知道俞青沐浴的時候不喜有人在身邊,便從小宮女手上接過衣物放在屏風旁的小方凳上,輕輕關上門,帶著眾人退出去了。

    俞青慢慢走下浴池,池底皆以鵝卵石鋪就,踩上去十分舒服,水溫也剛剛好,溫熱而不燙人,感覺全身的毛孔都慢慢打開了,暖洋洋的,再加上玫瑰花瓣的淡淡清香,真是十分舒適宜人。

    還有一個小木桌漂浮在水上,上麵是一個可以上下移動的小木板,俞青打開一看,木板是特意挖空做成的幾個小格子,左邊的小格內放著芙蓉糕豌豆黃幾樣小點心,香甜誘人。

    中間還有一個雙魚戲蓮白瓷杯和一小壺玫瑰花茶,右邊則是香胰子和一小盒麵脂及茉莉香露。

    小桌蓋上後就跟一般的小桌沒什麽差別,不但保持食物的溫度,而且十分嚴實,就算放在水中也不用擔心會滲水,十分方便。

    俞青長籲了一口氣,閉上眼睛,全身放鬆,任自己漂浮在水麵上,古人真的很會享受,在現代就算是有錢也找不到這麽舒適的地方。

    好容易這次裝病,才得以避出宮來,須得盡快把宮外的事情處理妥當。

    首先就是農莊的事,俞青年初時命人開辟了幾塊地,準備專門種植玉米、土豆和番薯等作物。

    與她原先知道的不一樣,玉米、土豆和番薯早在明朝末年就有人從海外帶回來過。

    玉米在明末時便已在多地種植,如今的範圍更擴大到了好幾個省份,而土豆卻隻在少數幾個才有農戶種植,並沒有引起重視。

    這幾種作物耐旱高產,好好推廣開來,在災荒時就可以救下許多性命,隻是現在她在朝堂上還沒有什麽話語權,須得好好計劃一番,首先就要培育出良種,把產量提高上去。

    另外傳播工作也要做好,這樣百姓的種植積極性才會調動起來。

    “主子,您好了嗎,要不要奴婢進來伺候?”塔娜在外等候良久,仍不見俞青出來,不禁有些擔心,在屏風外輕聲問道。

    俞青回過神來,“不用了,我馬上出來。”拿起放置在一旁的白綢中衣穿上,挽著半濕的頭發走了出去。

    塔娜看到俞青隻穿著中衣濕著頭發出來,嚇了一跳,急忙拿了件淡紫色小襖給她披上,又拿幹帕子來,一股一股把頭發慢慢絞幹,用一支白玉簪鬆鬆地挽了個慵妝髻。

    烏蘭拿了封信進來,道:“主子,這是巴紮爾送來的信,那批玉米的種子已經安全送達科爾沁了。”

    俞青點了點頭,接過信看了一遍,道:“知道了,你傳信給巴紮爾,讓他暫時留在那邊,有什麽事就及稟報。”

    烏蘭答應了,正欲出去,忽想起一事來,道:“園子已經建好了,就差匾額沒有做好了,主子您看取個什麽名字?”

    俞青手中一頓,把信箋放下,沉默片刻,輕聲道:“就叫毓秀山莊吧。”

    ……

    西山的莊子也早已修整好,那些工匠們也都於年前搬了進去,因是工匠們住的,便取名天工堂。

    天工堂的工匠們如今已增加到二百多人,家眷也都在莊上,都各有工作,養雞,種菜,桑蠶。

    孩子們則都送去了學堂,俞青命人在莊子的南邊改建了一個院子作為教室,讓人教授他們基礎知識。

    俞青畢竟在那個科技發達、信息爆炸的時代生活了那麽久,見識自然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所能及得上的,很多東西即便沒有特意去學,但大致的原理還是知道的。

    她把自己記得的一些東西都記錄了下來,給天工堂送去,對外隻說是無意中得來的。

    這些工匠都是經過嚴格篩選招進來的,本身技藝就都是同行業中的佼佼者,如今擯棄門戶之見互相交流,都有了不少靈感。

    又有了俞青給的這些東西,眾人都有了很大的啟發,短短數月,天工堂就研製出了不少東西,上次那批極為純淨的玻璃就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如今連山莊上的窗戶都由油紙換成了玻璃,亮堂堂的。

    京城中的富貴人家也都換上了玻璃,連帶著玻璃鏡也流行開來,俞青名下的店鋪賺了個盆滿缽滿,已經在南方開了兩家分店。

    俞青命人從中分出百分之一,作為研發人員的紅利,這次參與研發的人員都按功勞分得了不少錢,眾人看了都羨慕不已。

    俞青又命人傳下話去,隻要做得好,人人皆有獎賞,若有重大研究發現者,不僅有紅利可拿,還可以得到封賞。

    自此,眾人的積極性越發高了,每隔一段時間都有小成果出來,成品源源不斷送往店鋪。

    也幸而有這些店鋪的收入支持,養善堂與學堂的運轉才能維持下去。

    養善堂專門收留被遺棄的嬰孩和無家可歸的孤兒,並請了孤寡老人和婦女專門照顧年幼的孩子,洗衣做飯縫縫補補。

    年紀大一些的孩子則是跟著莊子上派來的老師傅們學習技藝,雖都是粗淺的手工藝,但隻要學好了,將來也能養活自己。

    養善堂也並不是白養他們,規定年滿十二歲便要到莊子上或鋪子裏學著做一些簡單的事,十四歲便要正式開始工作,可以選擇一門手藝學習。

    其中女孩子們也是一樣,有興趣有天分的,跟著學習算學、管理、和基礎的醫學,打理店鋪,其餘的則是學習編織,紡織等技藝。

    若是實在對此不感興趣的,也可以留在養善堂裏,繼續幫助孩子們。

    不願留下的,做工滿三年後可以自行離開。

    這些孤兒,大多是因為戰爭和饑荒流離失所,對好不容易得來的安穩生活非常珍惜。

    養善堂也慢慢步入正軌,那些權貴人家的女眷們原本也會做些善事,自從養善堂成立,便時不時捐贈些銀米柴炭等物,一則能討好了皇後娘娘,二則也可以留下善名。

    對於這些行為俞青並沒有拒絕,不管捐贈者是誰,一應物資都由專人登記造冊,每樣東西都嚴格登記。

    物資的管理由兩組人輪流管理,庫房鑰匙和賬目則分由四人掌管,每旬一查,最大程度減少了貪腐的可能。

    當然這個方法無法完全杜絕貪腐,日後必然也會出現問題,但至少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這養善堂是皇後開辦,自然沒有那不長眼的人來挑事,成立至今倒也頗為順利,慢慢的,一些流離失所的婦女和老人也都住進了養善堂。

    民間溺嬰之事也日漸減少,大多棄嬰都送到了養善堂門口,畢竟是自己的親骨肉,如果能有一條活路,誰都不願下此毒手。

    如此一來,俞青的名聲簡直好到了極致,即便是在朝堂之上,對這位皇後也是交口稱讚。

    而在去年年前,俞青籌建的學堂便已完工,分別為格物堂、致知堂、國學堂、尚武堂。

    學堂招收學生並不限製身份,隻要想讀書的,隻要通過了考核便可入學,一旦被取中,不僅包食宿,每月還有生活補貼,一時間報名的人更是激增。

    這年頭的窮苦百姓,哪裏有幾個上得起學堂的,如今聽聞有這等好事,自然是喜之不盡。

    尚武堂招收的多是八旗中戰死軍士的遺孤,這些年大清連年征戰不休,戰死是士兵也日漸增多,這些都是生活在八旗最底層的旗人,家境都十分普通,一旦家中男子戰死,便失去了頂梁柱,全靠那一點生活餉銀和撫恤金過日子。

    俞青此舉,一是為了給那些家庭一點幫助,二則也是想借此培養自己日後的勢力。

    此次尚武堂招收的弟子也不多,隻四十六人,其中三十八人是旗人,另外八人是平民子弟。

    這些孩子雖是旗人,卻處在八旗的最底層,即便將來入了軍中也隻是普通士兵,爬不到高位,因此並沒有引起忌憚,宗室與百官還因此對皇後娘娘的仁善有了更深的認識。

    尚武堂除了教授行軍打仗的經驗外,俞青還另外開設了武術課程,由專人教授武藝,她的腦海中不知裝了多少武功秘籍,隨便拿出來一樣都可以教出一位頂尖高手。

    俞青讓他們學的是她改造後的一套武功,比較普通,相對而言也頗為簡單,對修習者的資質要求不高,練成後當然無法與武俠世界的高手相比,但若勤加練習,不僅可以強身健體,以一當十也沒問題。

    國學堂教授的則是正統的四書五經,術數、明經等科目。

    學堂除了基礎的國學,還請了湯若望教堂中的傳教士們前來講課,專門講授物理、化學、幾何、天文、醫學等方麵的知識。

    對俞青此舉,大部分人都沒什麽想法,隻是些貧家子罷了,學的又是奇淫技巧,不足為慮。

    於是,在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大清日後的變革已由此開始。

    作者有話要說:  總算肝完了,太困了,明天再修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