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先帝

字數:7713   加入書籤

A+A-




    伴隨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 他出生在一個很冷很冷的早晨。 www..

    他是父親的嫡長子,可因為母親的關係, 卻並不被喜歡。

    母親出身名門, 溫婉賢淑,隻是相貌平庸, 遠不如側妃容色傾城, 受父親寵愛。

    好在,他既是父親的嫡長子,也是祖父的嫡長孫, 正統的繼承者, 隻要不出什麽意外,父親百年之後, 便會順理成章的接管家業。

    可惜,他的父親是晉王,祖父是皇帝, 家業是大秦的萬裏河山, 想要順順利利, 何等艱難。

    母親知道自己不得丈夫喜歡, 所以很少會主動到他麵前, 隻守著自己默默的過日子, 教導自己詩書習字, 倒也自得其樂。

    他跟母親一起去父親那邊拜見時,經常會見到何側妃。

    她生的很美,麵似桃花帶露, 秋月無塵,胭脂色的裙踞拖到了地上,金線勾勒的飛鸞仿佛即將飛起一般,伴著拋家髻上出雲點金的青玉步搖,風儀萬千,不似凡世中人。

    雖然對母親失禮,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兩下相比,母親相貌確實平凡至極。

    父親會寵愛側妃,並非毫無道理。

    六歲的時候,皇祖父將他接進宮念書,好些內容都是母親之前教過的,他學的很輕鬆,幾位教導的先生極驚喜,特意去皇祖父麵前誇讚。

    平生頭一次的,父親遣人送了諸多珍寶華物過去,並且專門到了麵前那裏,親自考校他的學問。

    隻可惜,這場父慈子孝並沒有持續多久,就中途結束了。

    側妃遣了身邊的侍女來報——她懷孕了。

    他清楚的看見,父親平靜的麵容上露出驚喜的神色,甚至於連母親都沒有看,就急匆匆出門,隻留下他們母子相對,麵色難言。

    原來,父親是很喜歡孩子的,他隻是不喜歡自己罷了。

    這個孩子為父親帶來了一個接一個的喜訊,他在朝中愈發的順利,做的事情也一次次的得到皇祖父的讚賞,等到小弟弟降生之後的第二個月,父親正式被冊立為皇太子,入主博望苑。

    那日晚宴的時候,父親抱著新生的小兒子,幾乎舍不得撒手,對坐在自己身邊的側妃更是愛重,頻頻敬酒致意。

    他看著母親麵容憔悴的坐在父親身側,勉強露出正室最合乎儀度的笑容,隻覺心都在一抽一抽的疼。

    他們母子是一樣的可憐人,在府中幾乎是隱形的人一樣。

    等到父親登基,他們的境遇每況愈下。

    何側妃居於四妃之首的貴妃,已經極盡榮寵,父親卻執意給她更好的尊榮,親自為她擬定“元貞”二字作為封號,表示自己的愛重之心,甚至說出“深憾貴妃不得為後”這樣的話。

    待到皇祖父的哀儀過去,舉家行宴之後,尚宮局按舊例取了新製的首飾敬上,皇後還未曾挑選,貴妃便撿了九鳳步搖,笑吟吟的問皇帝:“臣妾想要這個,陛下應不應?”

    皇帝很寵溺的為她佩上:“但凡你說的,朕幾時不應。”

    縱然不得寵,可皇後依舊是皇後,貴妃如此行事,如同徑直去扇她耳光,饒是性情溫和,卻也當場變了臉色:“九鳳曆來為皇後可用,貴妃如此,豈非逾製?”

    貴妃咯咯嬌聲笑了,隻看著皇帝:“臣妾不管,是陛下應的,娘娘問陛下去。”

    “看你這幅悍妒樣子朕便覺心煩,”皇帝冷著臉擺了擺手,不耐道:“帶著景淮回你的地方去,別在這丟人現眼。”

    內殿之中還有兩位尚宮,更有內侍宮人,更不必說自己的兒子還在邊上,皇後生受如此訓斥,麵色登時慘白,嘴唇動了動,還是帶著兒子走了。

    皇帝在內殿抱怨:“看見她那張喪臉就倒胃口。”

    貴妃尤且在笑,聲音悅耳極了:“皇後呆呆笨笨的,又不是一日兩日了,陛下同她計較什麽?”說完,二人又是一陣笑聲。

    皇後幾乎是靠在他身上出去的,在內殿時還勉強忍著,回到椒房殿便落了淚,抱住他痛哭:“都怪母後沒本事,害的景淮也跟著吃苦,你若是沒我這個娘,說不定日子還會好些……”

    為了庇護兒子,皇後已然用了全力,他哪裏能說得出怨言,隻摟住母親,無聲的一起落淚。

    這尚且隻是序幕,之後,他們母子的日子愈發難過起來。

    深宮之中,皇帝的態度本就是方向標,更不必說元貞貴妃出身簪纓世家,身下同樣有子。

    大大小小的摩擦不斷,一直到他十九歲那年,長秋宮現巫蠱之禍。

    皇帝悍然決定廢後,賜死。

    他四下奔走,去求當世有名望的大家,以及皇祖父留下的舊臣,幾番遊走,終於保住了母親的性命。

    可是,皇後還是被廢掉了。

    後來,皇帝為他指了元貞貴妃的侄女為正妃。

    他並不覺得恨。

    ——因為,那是他自己設計的。

    年少的姑娘,總會有七彩的夢,期盼自己的情郎伴著月色騎馬而來,與她共奔天涯。

    何氏也不例外。

    像元貞貴妃一樣,她也生的很美。

    不是那種耀眼的美,而是空穀幽蘭一般溫婉的柔美。

    有時候,他去看她,見她捧著書在看,總是會想起一句話來。

    ——靜女其姝。

    他心裏也會覺得愧疚,畢竟她是無辜的,真心待他,不曾辜負。

    可他沒有辦法。

    母親也很無辜,外祖家也一樣無辜。

    他左右為難,隻能犧牲她。

    這樣琴瑟和鳴的日子,消減了元貞貴妃與何氏一族的警戒,也為他們帶來了新生。

    她懷孕了。

    是個很像他的男孩子。

    孩子出生之後,他進內室去看他們母子,她躺在床上,已然睡下,麵容卻帶有母親特有的溫柔。

    忽然之間,他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她已經死了,死在被幽禁的第二年。

    自己看見妻子與兒子時生出的歡喜,對於死去的母親而言,本身就是一種罪過。

    像是被人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他的心都涼透了。

    懷裏的兒子蹬了蹬腿,扁著嘴哭了,他看著那孩子,忽然覺得很無助。

    如果事情真的按照他想的那樣發展,妻子的將來,或許會比母親更不堪。

    懷裏稚嫩的兒子,或許也會有比自己更可悲的命運。

    他不敢再去看兒子的臉龐,有些慌亂的將他遞給乳母,匆匆出門去了。

    皇帝病重,他作為儲君監國時,下令族誅何氏。

    沒過幾日,他在書房停留的時候,心腹進來低聲稟報說,她自盡了。

    他靜默了許久,心腹也同樣。

    很久很久之後,心腹才問他:“您要去看看她嗎?”

    “不,”他聽見自己這樣說:“不必了。”

    “將她好生安葬了吧,”他說:“已經沒必要再見了。”

    後來的後來,他登基稱帝了,可是並沒有冊立皇後。

    他想這樣無聲的緬懷她,又覺得自己無恥而虛偽,到頭來,還是覺得忘了她比較好。

    何氏倒台,朝中牽涉諸多,為了避免傷懷,也是為了庇護,他將那個孩子送到西北去,又暗示英國公將自己的嫡子送過去。

    但願他會有出息。

    稱帝之後,他身邊有了很多女人,但是沒有一個是同她相像的。

    她們都很活潑可愛,明豔中帶著俏皮,動人極了。

    別人隻當他是厭惡極了她,或者是原本就喜歡這類的,隻是此前隱忍,不得不與她相敬如賓,於是就進獻更多的這類美人進宮。

    他有時會挑兩個留下,其餘的遣回。

    這樣的日子,好像也不錯。

    長久的時光呼嘯而過,當初流過的血色被抹去,死去的人被忘懷,他也以為自己已然不記得她。

    那年的元宵節,有個宮嬪癡纏著要出宮去看燈,他在宮中呆的索然無味,便應下了。

    一隔多年,金陵似乎仍是舊時光景,繁華如故,燈光如晝,往來的男女手中提著各式花燈,言笑晏晏,一派歡暢景象。

    他在側看著,卻莫名的歡喜不起。

    當初的當初,他好像就是在這樣一個夜晚,遇到了什麽人。

    他始終靜默不語。

    身側的宮嬪知情識趣,他心情好些,便去嬉鬧一陣,心情不好,便隻默默跟著,一言不發,倒是不煩。

    漫無目的的走了一會兒,他也不知是要往哪裏去,周邊自是無人敢開口問,這樣喧鬧的元宵節,便隻沉默的跟著他身後。

    走到一個地方時,他忽然停住了。

    怎麽到這裏來了。

    元宵節正處冬日,自是嚴寒,那株杏花隻剩了光禿禿的枝幹,好不難看。

    可他還是走過去,隔著院牆,靜靜的看了許久。

    “罷了,”他搖搖頭,道:“走吧。”

    沿著不遠處的台階拾級而上,他們一行人打算回宮去了。

    已經走出一段距離,似是心有所感一般,他驀然回頭去望,卻見一個穿鵝黃衣裙的姑娘,手中提一盞燈,盈盈的站在那裏,似乎在笑。

    仿佛有隻淬了毒的鉤子,閃著藍光的尖端刺進心裏,將那些掩藏在歲月中的痛,一寸寸勾了出來,鮮血淋漓的暴露在麵前。

    殘忍極了。

    他不知是為何,忽然落了滿臉的淚,像是未經事的少年一樣,轉身跳過幾層台階,大步往那裏去了。

    身邊的內侍猝不及防,又不敢高聲,隻手忙腳亂的跟了上去。

    他重新回了近前,才將那姑娘瞧個分明。

    不是很美,卻極溫柔。

    見他大步過來,她似乎被嚇到了,下意識後退一步,道:“什麽人!”

    “抱歉,”定定的看了她許久,他才道:“我認錯人了。”

    許是他神色太過戚惶,那姑娘隻當他是與愛人走失,猶豫一會兒,出聲安慰:“今日人多,走失的人不少,你回家看看,興許她已經回家了呢。”

    “不,”他轉身離去,眼淚不受控製的落下:“……回不去了。”

    很多事情,若隻是一廂情願便可以,便不會有人說天意弄人了。

    他與她,在杏花樹下遇見起,或許就注定不能善終。

    他無聲的流了一臉淚,連擦也顧不得,那宮嬪麵色不解而畏懼,想要勸慰又不知從何開口,終於還是沉默了下去。

    她死後,他將她的舊物都收到了長秋宮,塵封起來,再不去看。

    很久很久的之後,他翻看她的舊書,在裏麵見到她未曾出嫁時寫的批注,字跡小小的,一如既往的溫柔之中,帶著少有的剛絕。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他不知道她寫那句批注時在想什麽,卻很想知道,那日她自盡時,有沒有後悔。

    若是沒有遇見他,她這一生,不該那樣慘淡結尾。

    許是他的模樣太過駭人,他隱約聽見心腹內侍在喚他,可是想到她的那首批注,便無力回答。

    勉強走了幾步,一口血自喉嚨裏湧出,身體一歪,倒在了內侍身上。

    大抵是痛到了極致,他居然沒有什麽感覺。

    其年正月二十一日,山陵崩,時年三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