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若無炎黃 何謂漢唐

字數:5456   加入書籤

A+A-




    看著鏡頭中,楚望仙圍繞著石碑環繞而看,直播間鬧哄哄的。

    【這麽牛逼,到底怎麽回事,大仙快說。】

    【是啊,都急死了,最煩半頭話。】

    站於石碑背麵,楚望仙的話語傳來。

    “《後漢書|竇憲傳》載永元元年,拜憲車騎將軍……發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士,及羌胡兵出塞……與北單於戰於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崩潰,單於遁走……八十一部率眾降者,前後二十餘萬人。憲、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裏,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

    “這段記載,是史書中關於東漢竇憲大敗匈奴,立下封燕然山銘的記載。”

    楚望仙雙眸現出神往之色,仿佛回溯時光說道“又過兩年,永元三年,竇憲派兵再次出擊,出塞五千裏進攻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破北匈奴單於主力,斬名王以下五千餘人,俘虜北單於皇太後,北單於倉皇逃竄不知所終。”

    “這也是史書中最後一次記載匈奴國的蹤跡,匈奴國的蹤跡,隻有從國外的資料中找到蛛絲馬跡。”

    “依據英國曆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的說法,當時“這些從獲勝的敵人麵前逃跑的匈奴人”,采取了“轉而向西方進軍”的戰略。他們先是長途奔襲到歐洲的黑海和多瑙河一帶,接著又同這裏的原住民哥特人等一起,繼續向西侵襲,直到兵臨羅馬城下,最終導致了這個古老帝國“在眾多‘蠻族’的強大軍事壓力下”,一朝覆亡。”

    “合理的推論是,匈奴人一路逃到了歐洲,三百多年後,匈奴人之王上帝之鞭阿提拉摧毀了羅馬帝國的根基。”

    【原來竇憲這麽牛逼!】

    【漢兵就是牛逼,比羅馬軍團厲害。】

    鏡頭前,楚望仙平穩的語氣陡然一轉,變得騰騰殺氣。

    “竇憲破匈奴第二年,漢和帝指竇憲預謀反,迫其自殺。”

    “《後漢書|竇憲傳》記載收捕疊、磊、璜、舉,皆下獄誅……憲、篤、景到國,皆迫令自殺……路由長沙,逼瑰令自殺。”

    “滿紙皆是下獄誅,迫自殺,竇憲勢力,誅殺的幹幹淨淨,連寫下《漢書》的班固也被牽連誅殺。立下如此大功,結果隔年滅門,史書上更是輕描淡寫。”

    “你們知道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之事跡,卻少有人知道竇憲做了何等驚天動地的大事。”

    【楚大仙,這個竇憲,又是炎帝一係的人嗎?】

    【這又是炎黃兩係內鬥嗎?大仙,解釋一下唄,你要是能解釋清楚,我就服氣。】

    “史書中,並無證據直推出竇憲是炎帝一係的人,但從史料之中,卻可以反推出竇憲,應該是炎帝一係的人。”

    鏡頭前,靈光照出了楚望仙的半張臉,他理了理思路,雙眸變得深邃,開始說道“竇是小姓,但漢朝,有三位竇太後,都曾掌握權力。”

    “第一位竇太後,西漢孝文竇太後,竇漪房,是漢文帝的皇後,漢景帝的母親,漢武帝的奶奶,一直到漢武帝建元六年才去世。”

    “若說竇漪房促成炎黃兩係聯合,從邏輯上也說的過去。漢武帝前期,是她在把握朝政。史書文景之治是漢之盛世,為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物質基礎。”

    “在她死後,漢武帝時,炎黃兩係起初合作,但後期裂痕越來越大,直至巫蠱之禍幾被掃除幹淨,最後是炎帝一係的霍光來收拾殘局。”

    “不過二十年後,霍光一家也被漢宣帝滿門誅殺,牽連上千家族被滅,炎帝一係再被重創。”

    “但甘露三年,漢宣帝紀念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於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列霍光為第一,並為了表示尊重,獨獨不寫出霍光全名,隻尊稱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候,姓霍氏”。”

    “曆史難窺全貌,漢宣帝知道霍光功績,但又不得不殺光霍光一族,恐怕是因為此乃炎黃兩係之爭,也非一兩人的意誌可以左右。”

    楚望仙整理思維,繼續長篇累牘講述著,對眾人來說是陌生的曆史。

    “兩百年後,第二位竇太後,東漢章德竇太後,是漢章帝皇後,漢和帝養母,更重要的是,他是滅亡匈奴之竇憲的妹妹。”

    “要掃除匈奴,滅亡匈奴國,必須是炎黃合力。竇憲滅亡匈奴國,豈是輕而易舉的?但竇憲也難逃一亡,自此東漢國事每況愈下。”

    “縱觀西漢和東漢對外鼎盛之時,都是兩位竇太後在位之時,這應是炎黃兩係合作之典範。”

    長吐了一口氣,楚望仙才說出最後結論。

    “東漢竇憲死後,炎黃兩係裂痕已深,但應該未有完全決裂。”

    “又過七十年,第三位竇太後,漢恒帝皇後,又是竇姓,竇妙。”

    “《後漢書》有記載帝崩於德陽前殿。年三十六。戊寅,尊皇後曰皇太後,太後臨朝。”

    “永康元年,漢恒帝死,竇太後終於把持朝政。”

    楚望仙話鋒,如鋒利長劍一轉,“但這第三位竇太後把握朝政不足九月,《後漢書》又記載,中常侍曹節等詐稱漢靈帝詔書誅殺大將軍竇武,將竇妙遷居南宮雲台,將竇妙的家屬都被流放到比景。”

    “這第三位竇太後僅僅執政九個月就完了!”楚望仙眉頭緊鎖道。

    曆史真相實在太複雜,若要短短幾句話講述完,實在太難了。

    “三代竇太後,執政一代比一代困難,黃帝一係吸取了教訓,防範愈加嚴密!”

    “炎黃內訌,何其之易!炎黃合作,何其之難!”

    楚望仙閉眼說道,他可以從史書中感受到真實曆史的腥風血雨,更能感受到黃帝炎帝兩係鬥爭的激烈與殘酷。

    “漢朝一代,出了三位竇太後,貫穿前後,但竇家全貌,卻在史書中無任何記載。”

    “真實的曆史,猶如冰山,藏在水麵之下。”

    【竇家真這麽厲害?簡直難以置信!大仙,你在給我洗腦啊。】

    楚望仙嘴角咧起,雙眼仿佛有無盡的奧秘,他嘴中冷笑輕吐道

    “這就難以置信了嗎?”

    “若我告訴你,唐朝二十二帝,有兩位未掌握權力的竇皇後,卻比掌握權力更可怕。太穆皇後竇氏,生唐太宗李世民,昭成順聖皇後竇氏,生唐玄宗李隆基。”

    “突厥,就滅在唐太宗手上,而唐玄宗,一直攻到極西怛羅斯。”

    “這個竇家,比琅琊王氏,在炎帝一係中更神秘,也更有實力,更有手腕,也更有想法和謀略。”

    楚望仙感慨道,就算是他,也無法窺視竇家的全貌。

    【尼瑪,唐朝就兩名人,唐太宗和唐玄宗,竟然都是姓竇的生的,我才發現自己是學渣。】

    【姓竇的真的很少,當皇後的就更少了,曆史一次是巧合,難道次次都是巧合嗎?我相信大仙說的是真的。】

    【怛羅斯之戰我知道,牛逼炸天了,唐玄宗打到中亞了。】

    ……

    彈幕一條條飛出,打賞如水銀泄地。

    直播間的網友隻感覺大腦運轉不過來,曆史的真相,似乎偏離軌道太多了。

    “這蛛絲馬跡,全部來自《後漢書》《新唐書》中的記載,但曆史中的真相如何,恐怕難以窺視全貌。”

    楚望仙慢慢說著,這是他根據史書中的蛛絲馬跡,涉及炎黃兩係的大致推論,距離真相應該不遠。

    華夏之鋒,盛世漢唐,若無炎黃,何謂漢唐!

    直播間中靜悄悄的,眾人腦袋猶如灌滿了氣的氣球,而且充的是氫氣,再吹就炸了。

    頓了頓,楚望仙說出最終推推論,“東漢第三位竇太後失敗之後,表示當時炎黃徹底決裂,然後便是炎帝一係的瘋狂反擊,傳書張角黃巾軍亂漢,其後三國亂世,最後西晉司馬炎一統全國,良久布局,炎帝一係終於掙回了一口氣。”

    楚望仙感同身受搖頭,“後麵的曆史,我不說你們也知道,慘不忍睹,一直到隋唐,炎黃兩係才最終找到辦法再次合作,這才有唐太宗,唐玄宗,唐之盛世。”

    “炎黃兩係,合則兩利,分則兩傷,這話可不是說說而已,都是無數鮮血凝結出的智慧。”

    直播間一陣緘默,要消化這段曆史,需要碩大的腦袋和等同怪物的知識量。

    驀然間,仿佛雪花飛來,無數彈幕刷屏了,各種言論都有,頭腦大爆炸都不為過。

    突一聲炸響,虛擬別墅飛出,十萬元打賞彈幕醒目彈出,直播間炸鍋了。

    【楚仙師,你還沒說竇憲來趙信城做什麽呢?】——這打賞十萬,名叫豆豆的網友踏出彈幕。

    楚望仙雙眼回到眼前,“至於這個竇憲,在趙信城做了什麽,被誅殺是否與這座石頭城有關,恐怕隻有探究整個地下遺跡才能明白。”

    楚望仙嘴中說著,瞬息間他氣勢淩厲而起,仿佛無上的劍神。

    “嗖”的一聲,木劍出鞘指向了西南麵。

    “什麽人,出來!”楚望仙目光一掃,一聲厲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