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保住小命
字數:4639 加入書籤
素波一向覺得自己有些急智, 比如在進宮的路上她就想出了自保的辦法。
嚴正告訴自己的山陽舊事正可以用來讓皇後把矛頭轉向穎川王,因此她便將嚴懿告訴自己不夠確定的消息肯定之後又誇大了。
果然皇後娘娘便被吸引住了, “什麽青州兵士的屍體,又是為什麽?”青州是鄧家持掌了幾十年的地方,也是皇上帶著太子等人前去平叛之地,她焉能不關心?
“如今外麵有人傳言, ”素波說著左右看看, 仿佛怕她的話被人聽了去,看看千秋宮裏裏人雖不少但沒有一個會因為自己的話而退出去,隻處又無奈地接著道:“皇上派人到京城傳旨, 可是送信的人卻在進宮前被殺死了,是以京裏才這麽久沒接到皇上的旨意了。”
其實這不過是嚴正的推測, 根本做不得準的, 但是素波就是把事情說成真的一樣,因為她覺得皇後最在意的應該就是皇權,她一定會關心則亂。
果然, 盡管膠東王妃的消息聽起來一點也不可信, 但皇後還是動了疑心。然後她就想了起來, 皇上很久沒有傳下旨意了, 而前些天果然發現了兩具無頭屍體, 當時嚴正要徹查, 穎川王卻道不過是小事一樁,不值得花費太多心思,交給京兆府就好。而那時自己也沒有將兩個死人放在心上, 現在聽膠東王妃如此一說,倒果然很蹊蹺。
難不成穎川王想壓下皇上的消息?然後他要做什麽?窺伺皇位?
皇上可是有兒子的,而且有三個嫡子。穎川王怎麽敢!
可是皇後越想越覺得穎川王有心奪嫡。平日裏穎川王就常在皇上麵前表白他給太上皇和皇太後送終的功勞;每遇了什麽事又都要與太子比較;特別是這一次皇上出征竟然還讓他監國,鄧皇後每想起來都不大痛快的。
就算是江都王有些不好,可也是嫡出的皇子,總要比穎川王更合適一些吧。皇後就是這樣的人,她的思路一貫如此,江都王再不好也是她的親兒子,而這時候她又忘記了皇上並沒有讓聲望頗高的膠東王監國。
素波跪在下麵,悄悄地抬起頭瞄了瞄皇後的神色,覺得她果然被自己說動了。
嫁入皇家的這兩年,素波雖然沒有真正用心於宮中,但她還是對皇後以及皇家諸人有了相當的了解,很能把握他們的心思——若不是不屑也不喜,其實素波也能參與一些宮中甚至朝中的事務,畢竟自己可是有許多見識的穿越女呢!
現在她就趕緊乘勝道:“母後,外麵的事還是要查一查的。”
皇後心裏也是有苦衷的。若是先前,以鄧家的權勢,京城裏有什麽風吹草動她會不知道?便是穎川王監國又怎麽樣,她一樣能左右朝局。但這兩年形勢不知不覺變了,皇上越來越重視陸相為首的文人,而鄧家一係卻一點點地失勢了,特別是這一次牛通叛亂,對鄧家的打擊是巨大的。而皇上,對自己對鄧家越發不滿了,就是他親征前的布置,很顯然把鄧家排斥在外。是以自己想讓長沙王妃小產都費了不少心思才能達成,為了怕皇上多疑,還借著宮中的一次走水避到了山莊裏。
現在隻憑自己的人手要查清事實並不容易,再想到皇上的確第一次這麽久沒有傳信回京城了,皇後的心裏就有些慌。但是她不會輕易就相信膠東王妃的,便追問道:“膠東王府可是查出了什麽?”
本來就是沒有影的事,嚴正也不過推測,自己也才聽到而已,於是素波便趕緊回道:“我也不過才聽了我們府裏采買的人傳的閑話,至於實情並不知道,更沒有去查。隻是兒媳想著,不管傳言是真是假,總要小心一些才好,眼下父皇、太子和幾位王爺都在青州呢。”
這些話都對上了皇後的心思,涉及到了皇位她一貫上心,不知不覺就恨上了穎川王,總要想法給他下幾個絆子才好。但是這並不等於她會因此放過膠東王妃!皇後心裏思忖著,怎麽能將膠東王妃暗暗除掉呢?可惜膠東王妃入宮的消息已經傳出去了,自己動手就有些不便,而且長沙王妃已經小產了,現在還冒出個穎川王要對付——如果皇上回朝見隻除了自己的兒子兒媳沒事,別人都出事了,自己怎麽也交待不過去的。
就在皇後遲疑之時,便有人通傳,“含元殿鄭守謹求見皇後娘娘。”
鄭守謹是鄭安的義子,原來鄭安在入宮前是有親兒子的,不過後來兒子早夭,他就收了鄭守謹當義子,十分用心教養,又引薦到含元殿當差。這鄭守謹雖比不了鄭安,卻也是皇上麵前能說得上話的內侍,且與他的義父一樣隻忠心於皇上一人。此時過來,皇後便有些不悅地問:“他怎麽來了?”
“說是有要事回稟娘娘。”
鄭安連個招呼也不與自己打就出了宮,又與膠東王府的人勾結到了一處,實在不把自己這個皇後娘娘當成一回事了。既然鄭家父子仗著皇上的信任一直守在含元殿,那麽也別怪自己不給他們體麵,再者皇後娘娘原本就心緒不寧,又想著如何將膠東王妃處置掉而不至於被皇上捉到把柄,便冷喝一聲,“不見!”
女官出去了傳了話,不想外麵竟嚷了起來,“如此大事,關係到天家血脈,下官必是要麵見皇後娘娘的!”
一名千秋宮的女官急忙跑了進來,“鄭守謹捧著皇上的寶劍要闖宮了!”
皇後娘娘恨恨地抄起舊上的杯子,才要摔下去卻又止住了手,鄭守謹與鄭安一樣,對千秋宮一向不以為然,如今鄭安出了京,鄭守謹儼然就是鄭安的替身,得罪不得的。先前鄭安就仗著皇上的旨意闖過千秋宮,現在自己不許鄭守謹進來他一定會鬧得天翻地覆,到時候皇上又會對自己不滿。
不知從什麽時候起,皇上對自己的情義越來越淺,信任越來越少,就是出京也不忘記留下一把寶劍防著自己。皇後娘娘從不會想想為什麽會如此,心裏的恨意卻更深了,一雙眼睛像刀子一樣看著闖進來的鄭守謹。
鄭守謹手裏果然捧著蓋著繡金龍黃緞的劍匣,因此進了千秋宮便連大禮也沒有行,隻上前躬了躬身,“娘娘,有人傳信給下官說已經找到害長沙王妃小產的元凶,正與宮裏有些關係,如今欲查清事實,還請娘娘允下官請千秋宮幾位女官過去問話。”
皇後這一氣非同小可,方才放下的杯子“啪”地一下摔了出去,人也站了起來,“好你個鄭守謹,還真是膽大包天,竟敢懷疑本宮!”氣勢雖然十足,但皇後娘娘心裏虛得很,難不成長沙王府的人果真被發現了?
鄭守謹的心裏其實也虛,他不比義父跟著皇上幾十年,比皇上和皇後結識的時間還要長,情誼還要深;又不比義父身為中常侍位高權重;更比不了義父骨子裏就瞧不起皇後的底氣;最關鍵的是現在他手裏捧的劍匣裏麵是空的——真的寶劍已經被義父拿走了,誰也不知道義父突然間有什麽急事要匆匆離京,而且還要自己想方設法瞞住京中諸人。
義父走前隻來得及交待了一件事,那就是自己要聽命於膠東王。方才膠東王手下的留福悄悄進宮讓自己到千秋宮裏傳話,鄭守謹隻能硬著頭皮捧著劍匣到了千秋宮。
現在看到跪在一旁的膠東王妃,鄭守謹終於猜到了膠東王的目的,原來是為了救膠東王妃。
義父之所以瞧不起皇後,就是因為皇後的賢良淑德都是假的!雖然義父並沒有什麽實證,但他一向認為靜妃和皇二子、皇四子都是死於皇後之手,宮裏那許多嬪妃無子也與皇後有關,若他老人家眼下在京城,一定會說長沙王妃小產也與皇後有關——當然自己心裏也這樣想的。
眼下皇後害了長沙王妃腹中的胎兒,又要對膠東王妃下手了!看著膠東王妃穿著家常衫子,頭上綁著額帶,鬃發鬆散、麵色蒼白,就似一支鮮花被從枝頭上強摘下來棄之於地一般可憐。
鄭守謹便不知不覺生起了俠義之心,且他一直在皇上身邊,知皇上再三說要保住靜妃最小的兒子膠東王的,因此倒不怕皇後了,上前一步道:“並非下官懷疑皇後娘娘,著實有人告發,不能不查。”說著便瞟向膠東王妃。
皇後娘娘畢竟是做了壞事,底氣不足,一時間便被鄭守謹的氣勢壓住了,接著後知後覺地發現了膠東王妃的存在對自己十分不利——現在若說自己沒有欺負膠東王妃,鄭守謹怎麽也不會相信,然後他就會更加懷疑長沙王妃小產之事與自己有關了。
再者,有鄭守謹在側,今天自己怎麽也不可能將膠東王妃處置了,將來沒辦法在皇上麵前解釋。
皇後娘娘心裏盤算了一番,就露了和善的笑容佯道:“青雲媳婦趕緊起來,難為你病著還特別來給母後傳信,真是個好孩子。現在母後已經知道了,你便回去歇著吧。”幾句話便將事實模糊了,便是鄭守謹在皇上麵前也說不出什麽。
素波已經跪了半晌,雙腿都麻了,心也沉到了地底下,剛剛皇後身上散發出來的真就是傳說中的殺氣,陰森寒冷,就像刀刃一樣鋒利,自己身臨其境清清楚楚地感覺到了。但現在她重新轉成了平時的皇後娘娘,大度又慈愛,看來自己的小命保住了!
作者有話要說: 雖然回來了,可是好累,雙更等周末吧。
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