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劇組的掌控力

字數:4746   加入書籤

A+A-


    如果隻是這樣,還不會讓人頭皮發麻,但關鍵是,所有人,在殺青之後,都呈現出了一副精氣神被抽幹的模樣,你說邪門不邪門?

    到了《那些年》的時候,這種情況,更是被發揮到了極致!

    按照一般的拍攝進度,這部戲需要拍上大概兩個月到三個月的時間的。

    結果……

    又是一個多月!

    當然,這一次因為天氣的問題,延長到了將近兩個月。

    但……

    還是一個月的時間!

    甚至有一段時間裏,整個劇組,每天七點上妝,八點開工,晚上十點甚至是十二點才能結束拍攝!

    搞得所有人都精神萎靡,險些沒有釀成拍攝事故!

    後來發現這樣不行的方思逸,終於停止了這種摧殘別人的想法之後,又開始了自我摧殘。

    什麽工作到深夜之類的事情就不說了,這一次的拍攝,雖然不是邊拍邊剪,但是第二天的場記安排,一些鏡頭的構思,甚至會產生怎樣的效果都一一弄出效果圖。

    以至於每天你能夠見到的大部分時間裏,就是劇組的工作人員們在忙碌的身影,以及各位主創,在痛苦背詞的窘態。

    實際上,演員背台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因為你要死記硬背的情況下,又要去琢磨怎樣表演,所以一般而言,大部分的演員,尤其是主創,都會停留在現場,一方麵是出於有的時候,需要補拍一些鏡頭,有的時候,又是不一定到什麽時候輪到他的戲份。

    但是……

    人都有著一個臨時記憶上限的。

    也就是說,如果在同一段時間中,連續不停歇的背誦大段大段的台詞,那麽念錯台詞的可能性就太大了!

    偏偏雖然每段台詞並不長,但問題是,方思逸拍的太快了!

    一天將近拍攝兩天的戲份,不說別人,就連男女主角的林更新和穎寶都吃不消!

    也幸好,之前都經曆過方思逸暴風式的洗禮,兩人雖然有的時候記不住台詞,就幹脆進行短暫修改。

    別說,效果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是偶爾十句之中,也會被采納一句的。

    倒是讓兩人著實鬆了口氣。

    畢竟,作為男女主角,台詞實在太多了。

    偏偏方思逸還不是那些後世隨便轉型的草包導演,他是那種真正意義上從底層爬上來的導演。

    隻要是關於劇組的一切,就沒有他不知道的!

    這種人,很專業。

    但問題是,正是因為太過專業,所以一眼就能夠看得出來,其中誰在用功,誰在偷懶。

    再加上又是嫡係班底,拍攝起來的辛苦可想而知。

    但好在,終於殺青了!

    相對於工作人員的喜極而泣,演員們就有些不舍了。

    幾個合得來、年齡相仿的,紛紛流露出不舍得表情。

    作為喜劇出身的演員,喬杉和包貝爾本身又都是那種人緣很好的情況,結果兩個人就差斬雞頭、拜把子的程度。

    井柏然和老薛因為都是歌手轉型的演員,彼此之間共同話題不要太多,都快成為新一代的基友。

    至於狗子……

    倒是有些出乎方思逸的預料。

    在不拍戲的時候,經常坐在角落裏,抱著劇本在默默記著台詞、研究著角色。

    至於穎寶……

    這丫頭倒是很合群,經常和其他人有說有笑的,為人很和藹。

    但是隻有方思逸才知道,這丫頭私下裏到底有多拚!

    如果說,他是在下班之後,將時間全都貢獻給了工作的人,那麽穎寶就是在下班之後,將所有的時間,全都貢獻給了角色!

    因為住在一起,可以有著更加方便的便利去揣摩整個角色的變化。

    結合方思逸的描述,穎寶在做著人物小誌!

    就是那種某個人物的人脈關係、感情羈絆,故事發展,情緒如何的人物小誌!

    而且……

    她還背起了其他演員的台詞!

    當然,受限於時間所限,大多數背的都是男主角的台詞。

    也就是說,她一般會將第二天進行拍攝的戲份,提前將所有的台詞全部背下!

    不論是對手的,還是自己的!。

    這樣一來,對於這一個場景的體現,又怎麽可能是其他人能夠理解的?

    隻看著她每天能夠在玩鬧的同時,遊刃有餘的進行著拍攝,甚至除去順一遍台詞之外,幾乎不碰劇本的模樣,你就知道,她的準備功課到底做的多厲害!

    其實這一點,倒是得益於方思逸的親身試驗。

    為什麽劇組一天可以進行兩天的拍攝,而且所有人都不會因此而疲憊?

    你真的以為是什麽魔法?

    顯然不是。

    而是因為,方思逸將一切都已經算到了!

    比如這最後一場戲。

    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如何拍攝,在最差的情況下,如何拍攝,拍攝出來的效果如何,甚至精準到了,某一個鏡頭不滿意,應該如何去進行更正,都已經提前一天,在腦海裏進行了過濾!

    出演他的戲,就是一個字。

    順!

    從頭到尾,哪怕出現意外,也不會慌亂。

    自始至終,那一種沉穩的氣質,你很難相信,這位今年剛剛二十二!

    匆匆結束殺青宴之後,在醉的不省人事的第三天之後,方思逸來到了光線的剪輯室。

    電影拍攝的結束,並不意味著一切就已經結束,事實上,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涉及到影片剪輯、特效、音樂原聲等等一切複雜的事物,都屬於後期。

    《夜店》、《失戀33天》的時候,剪輯是他自己弄得,這誰也說不出什麽。

    拿了大頭,誰也不能說什麽。

    但是到了《那些年》,情況又變了。

    既然要選擇合作,那麽必然不可能所有好處全都讓你一個人占了。

    既然拍攝的時候,你有自己的固定團隊,演員加了幾個之外,那麽作為合作夥伴,我掌控一下後期怎麽樣?

    方思逸能說什麽?

    隻能答應。

    結果……

    就開始了漫長的剪輯之旅。

    因為夢境的原本,一般而言,方思逸拍攝的廢片很少,基本上是那種隻要經過初剪,就可以直接使用的版本。

    不過既然是剪輯,難免還需要集思廣益。

    畢竟,他在一些細節的方麵,還是進行了修改。

    是否多餘,他心裏也沒底。

    所以這才會去在得知有著剪輯師的情況下,並沒有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