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山陵崩

字數:5159   加入書籤

A+A-


    大梁,汴京城,丞相府。

    傍晚,大雨如注。

    宋安平料理完朝廷的公事,很晚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府。下了轎子,兩位隨從把燈籠晃在門前叫門,這時,他們看見一位身形老弱的僧人正躲在丞相府的屋簷下避雨。

    宋安平不認識這位老僧,便對一名隨從道:“給這位老師傅拿把傘,再給他拿點吃的,然後送他回廟裏。”

    老僧雙手合十,道:“施主,老僧年邁,無力久行,可否讓老僧在施主家中借宿一晚?”

    宋安平忙碌了一整天,隻早上吃了一頓飯,此刻肌腸轆轆,內心煩躁,頭昏腦脹,便道:“老和尚,我這丞相府,沒有那麽多空屋子,實是不便。”

    老僧笑道:“久聞宋丞相清廉,卻為何連一間空閑屋子都沒有呢?”

    宋安平怒道:“你這話是什麽意思?本官愛慕女色不假,娶了十五房妻妾,此事人所共知,亦無需瞞你。本官子孫眾多,丞相府裏確實沒有閑房,當真容你不得,休得羅唕。”

    宋安平非常瞧不起那些假道學的偽君子。

    他受過多年的苦,對貧窮有著刻骨的恐懼,現在成了權貴中的最頂層,他不貪財不枉法,那是因為他想做一名好官,不辜負他恩師多年的教導。

    但他喜歡年輕漂亮的姑娘,對於這一點,他不屑搪塞,所以頻繁迎娶美妾。現在宋家開枝散葉,子孫滿堂。

    他覺得這是他的榮耀,沒什麽不敢說的。

    老僧仍然堅持:“下堂屋也不行?”

    宋安平道:“那是我府上仆役所住的地方,當真沒有你住的地方了。”

    老僧笑道:“都說丞相大人愛護百姓,誰知卻不敬神佛。”

    宋安平勃然大怒道:“我的祖父,和我的恩師許公,是本相這輩子的兩大恩人。本相出身寒微,受盡苦難,能有今日,全仗祖父養育,恩師栽培,皇上提撥!本相當年和祖父快要餓死之時,不知你那神佛更在何處?老和尚言語無禮,且速退!”

    老僧也不動怒,敲起木魚,一邊走,一邊嘴裏念叨著:“晨鍾暮鼓,驚醒世間名利客。佛號經聲,喚回苦海迷航人。世人執迷如此,徒歎奈何。”

    宋丞相聽了這話,怒上加怒,索性連傘也不給他了,飯也免了,氣哼哼的進了相府。

    半年後,德高望重的苦悔大師坐在相藍後堂,為所有弟子最後一次講經。

    看官,你道相藍為何物?

    便是汴京人對大相國寺的稱呼。

    如果你不稱相藍,偏要稱大相國寺,汴京人嘴上不說話,心裏肯定要嘲笑你:“這個臭白癡鄉巴佬,肯定是第一次進京城!看他那窮酸樣!”

    如今相藍裏的香火,比以往更多了。

    因為當今聖上經常來這裏上香,他老人家還經常和這裏的住持苦悔大師聊天,一聊就是幾個時辰,聊完後,還陪他吃素齋。

    聖上喜歡的地方,名聲還能不火?

    每逢廟會,這裏必定是人山人海,今天也挺熱鬧,早早的就聚滿了信男善女來這裏上香。

    外麵雖然喧鬧,內堂卻極是清靜。因為有資格進入到這裏的,隻有苦悔大師和他的弟子們。

    他的弟子分為兩種,一種是佛家弟子,另一種是俗家弟子。佛家弟子修佛,而俗家弟子則是仰慕苦悔大師一生行善積德,救助孤弱的品行,才拜在他門下的。

    現在,他們安靜的聽著師父講經。俗家弟子也都聽的很認真。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最後,苦悔大師用六祖惠能的這句法謁作了結尾。

    “阿彌陀佛!”

    佛家弟子和俗家弟子一同念誦佛語。

    慈眉善目的苦悔大師看著眾弟子,目光充滿憐愛。

    他讓佛家弟子潛心修行,然後取下指間的鷹爪戒,把他傳給了俗家大弟子,並對他說:“這枚戒指,當年我師父傳給當今聖上,當今聖上又傳給了我。現在,我將它傳給你。望你除暴安良,將它發揚光大。”

    這位俗家大弟子恭敬拜領。

    苦悔大師微笑道:“功名是空,肉身是空,執念是空,萬物是空。”

    說完,他盤膝安坐,雙目微閉,雙手合十,聲息全無。

    手中佛珠,也不動了。

    眾弟子前來查看,發現師父已經圓寂。眾弟子大放悲聲,跪在苦悔大師的身前痛哭不己。

    苦悔大師修行一生,救人無數。最後無欲無求,無恨無悔,終成正果。

    梁帝下詔,為苦悔大師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五山十刹的和尚都來念經,祈禱他往生極樂。

    梁帝親去送行,連丞相宋安平也來了。梁帝到了這個年紀,似乎特別的多愁善感,嘴裏念叨著“師兄……師兄……”的時候,便怔怔的落下淚來。

    舉辦喪禮之時,武功高強,耳聰目敏的宋安平突然發現,在廟內正中的佛像角落旁,有一個長生牌位,上麵竟然刻著“大梁丞相宋安平”字樣。

    宋安平拉住一個從這裏經過的小和尚,指著牌位問他這是怎麽回事,小和尚不認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大人,解釋道:“這個呀,有一次我師父去宋丞相府外避雨,丞相嫌他是和尚,不肯給他方便,把他趕了出來。我師父怕佛祖不保佑宋丞相,便為他立了長生牌位。”

    霎時間,宋安平心裏真不是個滋味!

    我嫌他煩,不準他在我府上借住,冒雨把他趕走了!

    誰知苦悔大師竟然不惱不恨,怕我不信佛,得不到佛祖的保佑,還替我上香,求佛祖保佑我!

    這是什麽樣的胸懷呀!

    而我,隻因為公務勞累,心情煩躁,又隻因為苦悔大師幾句話不入耳,更因為自己從不信佛,便擺足官架子,這樣對待一個老人?

    我平日裏以“宰相肚裏能撐船”自詡,可是和苦悔大師比起來,我又算的了什麽?

    “苦悔大師,一路走好!”宋安平莊重的來到靈前,向苦悔大師的遺體下拜。他心中默念:“我一定要向您學習,以大胸懷包容一切,做一個合格的宰相!”

    自此,宋安平大徹大悟。

    他再也不在下屬和百姓麵前刻意擺官架子了。

    當有人嫉妒他,中傷他的時候,他也不暗中打擊報複了。

    他以大胸懷包容了一切,終成大梁國最有作為的一代賢相。

    各國皆奉大梁為天下共主,蒙古和大金亦承認了這一既定事實,與大梁謀和修好。

    眾臣為了巴結皇上,又見大梁如此強大,紛紛上書,奉勸梁帝去泰山封禪,宋安平不肯讒佞,沒有附議。

    梁帝淡然道:“勞民傷財之舉,與百姓何益?休提再提。”

    明君賢相,大梁之福!

    梁武帝永樂十九年,公元1166元八月,皇帝下詔禪位。太子登基為帝,史稱梁文帝。

    太子是個仁恕之君,不喜殺戮,更不虐民,亦不是好大喜功之君,更從不主動挑起戰事。

    梁文帝和宋丞相齊心治國,大梁國蒸蒸日上。幾年過去,百姓豐衣足食,萬民安樂。

    黃昏,皇家獵場。

    須發皆白的梁武帝跨上戰馬,最後一次出獵。

    “嗖!”

    金翎箭射出,正中獐首,那獐正聲而倒。

    落日的餘暉灑在他的臉上。

    這一刻,他回想起了當年的很多事。

    美麗的方皇後,善良的瓊英貴妃,還有那麽多當年陪他同生共死的文臣武將,此刻都已經先他而去了。

    “我折騰一生,打出了一個太平天下!足矣!”

    梁武帝放聲大笑,他狠狠的抽動馬鞭,跨下禦馬飛一般的奔了出去,把日月山川拋在身後。

    公元1170年,梁武帝駕崩,終年八十歲。

    同年,蒙古乞顏部首領也速該被仇人毒死,部族離散,其九歲的兒子鐵木真逃亡。

    公元1176年,大理宣仁帝駕崩,終年九十三歲。(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