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還有宋徽宗嗎?

字數:5333   加入書籤

A+A-




    章惇站在崇政殿中,汗出如漿!

    他當了那麽多年的宰執重臣,當然不是傻瓜。知道向太後在宮中和開封府城內的影響力有多大,而且也知道向太後特別喜歡端王趙佶。

    所以在趙煦駕崩後擁立趙佶做皇帝是沒有一點風險的事兒——在宋朝,宰執擁立皇帝叫“定策之功”,而“定策之功”等於是給宰執加了個保險。隻要被擁立的皇帝在台上,就不能對定策功臣太差。哪怕政見不合,打發出去“判州府”也就是了。而且台諫也不敢過分彈劾定策功臣,要不然就等於說皇帝是一個奸臣擁立的,一個奸臣擁立的皇帝怎麽可能是明君聖主?而一個擁立了明君聖主的大臣,怎麽可能是奸臣呢?就算有點奸也是小奸,大忠大節還是有的。

    因此章惇隻需要在趙煦死後擁立趙佶,就可以進退自如,便是罷相也是舒舒服服的,多半還能再次複起出任宰相。

    可要是他聽趙煦的話去立簡王,成功了當然很好,簡王和朱太後(現在是太妃)一定非常感激他,多半會讓他繼續獨相。

    可問題是萬一不成功呢?

    朱太妃在宮中沒有什麽支持者,根本比不了向太後啊——朱太妃是平民出身,而且“三易其父”(她本姓崔,父親早死,因而帶著她改嫁給一個朱姓男子,所以也改姓朱,後來又被托付給一位任姓的親戚撫養),根本不能和向敏中的孫女向太後比。

    向家現在也變成了將門了,所以一旦趙煦駕崩,皇位空懸,她老人家可就是開封府將門的領袖了……

    “怎麽?”趙煦目光灼灼地看著章惇,“章卿,你認為朕的安排不妥?”

    “臣不敢。”章惇咬咬牙,趙煦對他是有大恩的!獨相多年,大宋曆史上還有第二人嗎?他的平身之誌,不是這位少年天子的支持,然後可以得逞?

    想到這裏,章惇就是躬身一禮:“陛下所托,臣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好。”趙煦鬆了口氣,“朕會留下手詔給聖端宮太妃,若有萬一,就向太妃取手詔立簡王為帝。”

    向太後權威再大,皇帝也是趙煦在當!隻要趙煦留下遺詔,並且當眾宣讀出來,向太後也就無計可施了。她畢竟是宋朝的向太後,不是唐朝的武太後。

    不過要趙煦馬上立簡王趙似為皇太弟,他又有些不甘心。因為他現在也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死?如果能再活上幾個月甚至幾年,等端王妃生個兒子出來,他不就可以把皇位傳給養子了嗎?到時候就是劉皇後做太後了……

    章惇當然能猜透趙煦的用心,趙煦還是希望能有個兒子(哪怕不是親生)可以繼承香火的(在宋朝,香火可是大事兒)。所以不到最後時刻,他是不會宣布弟弟即位的。

    可是真的到了最後,這變數可就大了……

    “去把紀憶之和吾兒都叫來!”

    從趙煦那裏出來,章惇也沒心思再去處理公務了,而是吩咐自己的心腹章毅去找還未正式迎娶自己孫女的紀憶。

    今天趙煦和他說的事情太大了,一定得找幾個心腹人商量一下。可是找誰好呢?

    章惇雖然是個權**臣,但是他性格不大好,說句難聽點的,就是刻薄寡恩,還特別喜歡訓斥人,所以真正的心腹不多。能夠商量大事的人就更少了……而且這次的事情實在太大了!如張商英、蹇序辰這種還算是章惇一黨的大員會怎麽站隊,章惇自己都心裏沒底。

    這種事情,可不是商量的人越多越好的,萬一有人泄密,讓向太後有了準備,那可就什麽都完了。

    想來想去,也隻有自己這個未來孫女婿和在秘書省擔任校書郎的四子章援(章惇有四個兒子中了進士,不過隻要章援一人在開封府任職)可以商量這種大事了。

    “相公,您要紀編修和四哥兒到政事堂來?”

    “不,”章惇道,“叫他們去相府……你就和他們說,老夫身體不適,讓他們來瞧瞧。”

    “喏。”

    ……

    “甚底?相公……您,您說……”

    “父親,您,您……”

    紀憶和章援在相府的書房裏麵聽完章惇所說的事情,兩人連話都說不利索了。

    這是咋整的?官家怎麽就不行了呢?

    還有……端王怎麽就輕佻不可君天下了?呃,端王是比較輕佻,這個大家都知道。

    但是大宋的王爺自汙一下也是正常的,不說明什麽問題啊!

    紀憶的額頭上都是冷汗了,現在端王可是眾望所歸之人,自己也花了不少錢去巴結。若是自己的嶽祖丈可以擁立端王,將來自己還不是平步青雲?一二十年間就應該可以薦躋兩府的。

    如果立簡王,成功當然好了。章相公說不定可以再獨相十年,而自己也算為擁立出過力氣,將來一定也可以做到宰相。

    可如果不成功呢?

    在擁立的問題上壓錯寶是最可怕的……搞不好性命都會賠進去啊!

    章惇的兒子章援倒是沒有紀憶那麽多的算計,想了一會兒就問:“父親,若是官家不予,您能從朱太妃那裏拿到手詔嗎?”

    章惇搖了搖頭,臉色沉重地說:“為父也不知道。”

    皇帝一旦倒下,皇宮就有可能落入向太後手中,到時候章惇很可能連朱太妃的麵也見不到。

    章援想了想,又問:“父親的意思是……”

    章惇道:“吾家受天子大恩,自當粉身碎骨以報之!”

    一旁的紀憶心說:你家受官家大恩,可我隻是個九品芝麻官啊!

    心裏這樣想,麵子上可不敢顯示出來。要不然章惇明天就能讓禦史台發現自己是摩尼教反賊……到時候就得去陪蘇東坡了!

    “相公,”想到這裏,紀憶斟酌著用詞說道,“此事決不能讓向太後知道……否則,我等都是撲火之飛蛾。”

    他這話可不是說說而已,大宋的權力構架就是高度集中——宰執、將門、宦官互相牽製,大權集中於宮廷。雖然宋朝的皇帝都比較開明,也挺有契約精神的,但是權還是在宮廷的!

    現在皇帝趙煦還在,大權自然是他的。若是他不在了,又沒有在生前定下接班人,向太後就是天下第一人了。隻要向太後向知閤門司和三衙管軍下了懿旨,再迎端王入宮黃袍加身,那可就大局已定了。

    到時候就算章惇拿到了趙煦的手詔,也改變不了什麽了。

    “你說的對,這事兒不能讓向太後知道。”章惇點點頭。

    “另外……”紀憶思索著說,“最好能讓向太後和端王知道,您是傾向端王殿下的!”

    章惇摸著胡子思索了一會兒,“這怕是不太好吧?老夫是宰相,不方便見親王的……”

    “相公,”紀憶說,“可以由我去和端王分說。”他頓了頓,“若是官家不肯在生前頒布遺詔,那就隻有先穩住向太後和端王了。”

    章惇的兒子章援也附和道:“是啊,父親,若讓太後有所察覺,恐怕陛下龍馭賓天之後,簡王連宮都進不去。”

    “也隻有如此……”章惇想了想,“到時還得想辦法讓簡王入宮啊。”

    趙煦如果有什麽萬一,誰能入宮,誰入不了宮,也是有決定意義的。如果簡王趙似被擋在宮外,而端王趙佶入了宮。那麽向太後也有可能以太後懿旨推翻趙煦的遺詔,強行擁立趙佶即位。

    “父親,閤門司得有我們的人啊,”章援說,“還是要請陛下安排可靠之人去閤門司。”

    “可靠之人?”章惇皺著眉頭,“閤門司向來都是將門勳貴子弟充任的,想要全部替換根本不可能。若隻是安排一二人去,又有可能打草驚蛇,最好能夠拉攏幾人。”

    拉攏人這種事情,章惇是不大拿手的,所以他說著話就把目光投向了紀憶。

    紀憶心裏也叫苦,別看他在開封府酒肉朋友一大堆,但他畢竟不是將門勳貴圈子裏的人物,而且他也不是汴梁子。在一群將門子眼中,他不過是個外來的暴發戶。

    “晚輩去想辦法。”紀憶還是應了下來,頓了頓又說,“不過簡王能否入宮還不是關鍵,關鍵是……能不能阻止端王入宮!”

    章惇父子都看著紀憶,似乎在等著下文。

    紀憶眼珠子轉了轉,“若是官家不予之際,端王離開王府在外遊玩,一時難以尋獲,閤門司的人還敢阻止簡王入宮嗎?”

    閤門司的人奉太後懿旨阻止簡王入宮的前提是端王能順利進入皇宮並且繼承皇位。如果端王一時找不到人……甚至生死都不明了,簡王可就是繼承皇位的大熱了。畢竟簡王是當今官家的同母弟,又得到了宰相章惇的支持。

    到那時,即便有太後懿旨,閤門司的那些將門子也得好好掂量一下了!

    “好!”章惇拍了下巴掌,欣賞地看著紀憶,“憶之,你有辦法讓端王在變故發生之時外出嗎?”

    紀憶點點頭道:“隻要我能在第一時間知道此事,就能把端王從府中騙走。”

    “你要如何騙?”章惇問。

    紀憶道:“吾家密藏有衛夫人的《筆陣圖》帖,可以用來誘惑端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