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二更)

字數:5372   加入書籤

A+A-




    林清倒沒想到他爹真把牌坊重換了一個, 還換的如此迅速,不過他爹有錢, 千金難買爹高興, 他爹既然樂意,隻要不犯法,不僭越,他愛怎麽樣就怎麽樣吧!

    到了正院,林清扶他爹他娘在主位坐好,林澤和林清坐在下首,兩人的媳婦抱著孩子跟著坐在後麵。

    林清把近兩個月的經曆說了一下, 林父聽了大喜,說:“你進了翰林院?”

    林清點點頭, 林父頓時大喜, 忙說祖宗保佑。

    林清知道翰林院雖然沒什麽油水, 可在百姓眼裏,這是讀書人呆的地方,是最清貴的地方, 所以林父聽了激動也就不奇怪了。

    林父高興了一會,就說:“你上次中了貢士,由於沒中進士, 你嫌名不正言不順,就讓咱們不要聲張,這次你中了進士,光宗耀祖, 咱可要好好請請親朋好友,左鄰右舍。”

    林清這次倒沒有反對,畢竟他就算想低調,如今他中了進士,授了官,在沂州府這個天高皇帝遠,進士就是最頂尖的地方,也低調不下來,還不如按慣例大辦一場,攢些人脈,萬一以後有人看林家不順眼,也得顧忌他這個在外麵做官的。

    於是林清點點頭,對林父說:“確實得大辦一次,這次把沂州府的官員也請一下,等兒子去京城任職時,家裏也好有人照應。”

    林澤在一旁說:“可不是,小弟這次一中了進士,消息傳來後,人家待咱林家立刻就不同了,前些日子我去鹽場兌鹽引,人家鹽場的管事還特地問了這個事,我一說我弟弟中了二甲,人家連咱的孝敬都少收了三分,還多給了不少鹽引,說給弟弟作賀儀。”

    王嫣聽了,忙說:“我還說昨日大伯幹嘛派人突然送了鹽引,本來打算今日問問的,誰知一忙忘了,原來是這事。”

    林清對林澤說:“鹽引大哥直接拿著放在鹽號裏用就行了,給我幹嘛,我上次的還沒用完呢!”

    林澤擺擺手說:“鹽號裏的鹽引早就夠了,你馬上要進京任職,不帶著錢怎麽行,金銀太重,不大好帶,還是鹽引帶著方便,再說你剛剛入職,也得上下打點,沒些銀子傍身怎麽行。”

    林父也在旁邊說:“你哥給你你就拿著,外麵不比家裏,窮家富路,何況咱家還不窮,再說你在外麵用錢的地方也多,千萬別不舍得,你在外麵好了,家裏別的家族才能都不敢惹林家,林家才能更好。”

    林清聽了這才作罷。

    林父又問道:“你這次能在家呆多久?”

    林清回道:“掌院準了三個月,除去在路上的時間,還能在家勉強呆兩個月。”

    “這麽短?”李氏一聽,頓時有些不舍得。

    林清忙說:“娘,別擔心,沂州府離金陵並不算遠,走水路快的時候十天就能到,兒子每年可以在不忙的時候請些日子的假,抽空回來。

    再說,如今爹也把擔子給大哥了,平日也清閑了,爹不妨帶娘出去走走,每年到兒子那過些日子,兒子前些日子已經在京城買了座宅院,雖然比不上家裏大,可也清雅別致,爹娘就當去兒子那散散心。”

    林清在古代生活了這麽多年,知道隻要有長子,除非長子不孝,否則奉養父母一定得是長子,所以也沒敢提接林父李氏去奉養,省得外人覺得他大哥不夠孝順,隻推說讓林父李氏去散心。

    李氏一聽,頓時有些意動,就戳了戳林父,說:“明年澤兒再去鹽城時,咱也順路去金陵看看。”

    林父這兩年閑了,身體也養的不錯,久靜思動,就點點頭,說:“澤兒正好每年開春去兩個鹽場,咱順道去看看,住著日子。”

    李氏聽了,那點失落頓時消散了,拉著林清問他在京城買宅子的事,又問他帶的錢夠不夠,林清忙一一答到。

    林清最後又和林父林澤商量了一下要請賓客的範圍,感到有些乏了,這才起身告退,帶著王嫣和孩子回到家裏。

    回到家裏,王嫣就忙著讓人張羅準備洗漱的東西和飯菜給林清,林清忙擺擺手,說:“先別忙乎,我有話對你說。”

    然後拉王嫣坐下說:“我這次回來除了祭祖,還有一件事,就是接你和孩子去京城。”

    “妾身也可以去?”王嫣聽了驚喜的說。

    林清一愣,說:“你是我夫人,我去京城任職,你當然要跟著了。”

    王嫣說:“妾身以為夫君會讓妾身在家侍奉公婆呢!”

    王嫣說完,又覺得自己這樣說不好,忙說:“妾身不是不願意侍奉公婆,隻是有些舍不得夫君。”

    林清聽了,心中吐槽,自己出去任職,留妻子在家侍奉公婆,也不知道這些古代官員怎麽想的,難道是為了表現自己孝順,可要孝順自己上啊,讓妻子在家裏守活寡,侍奉公婆,難怪許多大臣最後連個子嗣都沒有,真怨不得別人!

    林清拉著王嫣的手,說:“我去京城任職,怎麽能讓你在老家一直呆著,至於爹娘,爹娘現在年紀還不大,爹忙了大半輩子,娘也在後宅困了大半輩子,正好讓他們趁現在身子好時多出去看看,要不一輩子都為了家,為了子女,也太辛勞了,我過幾日和大哥說,爹娘這幾年多去咱那住住,揚州金陵風景不錯,讓爹娘也能多散散心,等過幾年,爹娘年紀大了,想必就想落葉歸根,到時我看看能不能外放,找個離沂州府近一些的地方,到時也能多照顧一些。”

    王嫣聽了,連連點頭,說:“爹娘去的時候,妾身一定會努力伺候好公婆的。”

    “辛苦你了。”林清說道:“爹娘生了我,我卻天天忙的連家都撈不著回,你卻天天在家替我盡孝。”

    王嫣被林清一誇,有些不好意思,說:“這是妾身應該做的。”

    林清又說道:“咱要去了京城,你再回娘家就不方便了,明天我陪你帶著兩個孩子回一趟娘家,正好把請帖送去,過幾日家裏宴客,嶽家也得請。”

    王嫣一聽,自然是萬分:“多謝二郎體諒。”

    第二日,林清起來,先去給林父李氏請安後,然後就帶著兩個孩子,陪王嫣回了一趟娘家。

    到了王家,由於林清事先沒有通知,王家還亂了好一會。

    王父還在外麵看生意,家裏王蔚倒是在,王蔚忙出來迎林清,說:“妹夫來也不提早說一聲,我好讓爹爹在家裏等著。”

    “等啥,又不是外人。”林清笑著說,直接讓王嫣先去後宅,然後就和王蔚先去前院,等王父。

    王嫣帶著兩個孩子到了後宅,就見到母親和兩個嫂嫂。

    王母看見女兒,一驚,忙拉著女兒坐下,說:“你怎麽回來了?”

    “二郎昨兒回來了,今兒正好有空,說女兒好久沒回娘家了,就陪女兒來了。”王嫣一邊說,一邊把女兒兒子放到旁邊的炕上。

    王母聽到女婿也來了,這才放心下來,聽到王嫣說的,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說:“女婿倒是個會疼人的。”

    王母又想起前段時間傳來的消息,忙問道:“聽說姑爺這次中了進士,可封了官?”

    王嫣點點頭,說:“授了官,是庶吉士,女兒也不大清楚是個什麽官,不過進了翰林院,公公婆婆都很是歡喜。”

    “翰林院?”王嫣的大嫂驚訝的捂著嘴,“可是點翰林?”

    王嫣的大嫂愛聽戲,聽到戲曲上常常聽到的詞,忙問道。

    王嫣點頭說:“應該就是這個翰林。”

    王母聽了頓時大喜,說:“想不到我女兒有披鳳冠霞披的命!”

    王嫣大嫂也說道:“小姑真是好命,媳婦以前聽戲,戲上說翰林院乃是最清貴的地方,狀元都在那,如今妹夫也在那,可不是咱小姑命好!”

    “對了,”王母突然想到,說:“那姑爺這次可是去京城上任,那你怎麽辦?”

    王母想到女兒又要在家獨守空房,還要伺候公婆,不由有些難過,不過不敢在女兒麵前表現出來,反而安慰道:“幸虧你如今兒女雙全了。姑爺要是去京城任職,你就在家好好侍奉公婆,哪怕姑爺在京城有了小,你侍奉公婆,占了孝道,也沒人敢越過你。”

    王嫣知道她娘是擔心她留在老家難做,忙說:“娘,您不用擔心,二郎說了要帶我和孩子進京,二郎已經在京城置辦好了宅子。”

    王母一聽大喜,又忙問:“那你婆婆呢?你婆婆可同意了?”

    天下有不少婆婆看兒媳不順眼,故意拘著兒媳婦盡孝道,李氏雖然一直很好,可王母也擔心,畢竟李氏隻要一句話,女兒就可能去不了。

    王嫣笑著說:“今天二郎去給婆婆說,京城的宅子需要人操持,婆婆就說讓我去了。”

    “你婆婆真是天下難找的明理人,”王母聽了這才放下心來,忙說,又拉著王嫣的手說:“你婆婆明理,你可要更加孝順,千萬不能恃寵而驕。”

    王嫣點點頭,說:“娘,我曉得。”

    王母放下心來,看著女兒和女兒帶的兩個孩子,輕鬆的說:“姑爺既然帶著你出去,你就和姑爺好好過日子,爭取趁著年輕,生上十個八個,以後就誰了不會礙著你,娘也就再也不用為你操心了。”

    王嫣看著炕上的兩個,再想象一下炕上多出八個,又想到自己丈夫的性子,心道:

    幸虧她娘這話是給她說的,要是說給她家二郎聽,二郎嚇得這輩子大概再也不敢陪她回娘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