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一更)

字數:5477   加入書籤

A+A-




    郯王在林清的監督, 終於把《孝經》抄了二十遍,看著厚厚的一遝, 然後就死活不肯再抄了。 章節更新最快

    林清看的滿頭黑線, 《孝經》總共才一千九百零三字,抄上二十遍,也還不到四萬字,能有多累?

    不過看著厚厚的一遝,也挺能糊弄人的,林清也就沒再強求,而是找了一個非常精致的匣子裝了起來, 打算讓郯王在除夕宴前,放在他的賀禮中一起呈給聖上。

    郯王看著林清終於不在盯著他抄書了, 瞬間輕鬆了, 每天不是去後院看看小世子, 就是給聖上準備過年的賀禮。

    很快,除夕就到了。

    相比於往年的輕鬆,今年郯王和林清楊雲等人簡直是如臨大敵, 畢竟原來每次他們隻是陪襯,而今年,不出意外他們可能會是主角。

    所以在除夕這天一大早, 郯王府整個的都忙了起來,林清幫著郯王收拾東西,商討可能在宴會上出現的各種意外,而楊雲則一遍一遍的檢查給聖上的賀禮, 保證不出一點岔子。

    等到終於收拾完,郯王就帶著林清楊雲和一眾禮物,進宮參加除夕宮宴。

    林清隨著郯王一進宮,就感覺到了今年的不同,往年,郯王每次參加宮宴,眾位大臣雖然也過來問安,打招呼,可不過因為郯王是親王,身份擺在這,不得不過來客套,可是今年,從他們一進入大殿,甚至在來的路上,隔老遠,就有大臣過來問安,並且努力在郯王麵前多露露臉,多說兩句。

    林清不由感歎,果然世態炎涼,不過如此。

    郯王帶著林清楊雲,一路邊和旁邊上來問安的官員隨口說兩句,一邊往裏走,用了整整大半個時辰,才走到座位上,等坐到座位上後,林清聽到郯王輕輕歎了一口氣。

    林清坐在郯王身後,聽到郯王歎氣,靠近郯王,小聲說:“殿下,看到今日的情形,可是覺得揚眉吐氣?”

    郯王點點頭,說:“有一些。”

    林清小聲的接著說:“殿下,當年的三王,也是這班前呼後擁,可如今,三王何在?”

    郯王聽了,頓時一凜,說:“先生,我知道了。”

    林清點點頭,坐了回去。

    林清在座位上坐了一會,聽到三聲鞭響,就知道聖駕來了,眾人趕忙起身,跪在地上恭迎聖駕。

    林清跪在地上,悄悄抬起頭,瞅了一眼,就發現今年聖上的身邊換人了,不是往年的皇後和文貴妃,而是郯王的生母,慧貴妃,頓時心中一緊。

    等聖上帶著慧貴妃坐到主位上,大太監就高聲喊道:“起~”

    眾人紛紛起身,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而此時,眾位朝臣也看到了坐在聖上旁邊的慧貴妃,頓時都有意無意的看向郯王。

    郯王剛剛在看到自己母妃的時候就料到了這種狀況,不過這麽多年,他早就學會如何應對這種有意無意的目光,所以直接對這些視而不見,該怎麽坐在自己位子上的怎麽坐在自己位子上。

    聖上坐到自己的位子上,看到旁邊僅剩的一個兒子,心裏歎了一口氣,還是例行的先問了問郯王怎麽樣了。

    郯王忙起身,一一認真回答,等回答完了,郯王跪下,說:“兒臣前些日子看著快過年了,想給父皇準備一份賀禮,可兒臣所有,都是父皇所賜,再送給父皇,如何能表達兒臣的心意,故兒臣思來想去,特地沐浴齋戒三日,替父皇抄孝經半個月,為父皇祈福,祝父皇福壽安康,萬壽無疆!”

    郯王說完,手一抬,楊雲捧著匣子上前。

    聖上對旁邊的大太監點了下頭,大太監忙上前,從楊雲手中接過匣子,然後打開,捧到聖上麵前。

    聖上伸手從匣子中拿出來,看了一下,發現都是用小楷工整的抄的,看了看厚度,想必廢了不少時間,覺得兒子心意還是蠻誠的,不由有些滿意,揮了揮手,讓大太監收下,對郯王笑著說:“我兒孝順。”

    郯王忙說:“唯願父皇身體康健!”

    聖上聽了,不由開懷大笑。

    郯王看著聖上心情不錯,就行了一禮,然後退回到自己座位上坐下。

    等坐下後,悄悄的鬆了一口氣。

    結果這口氣剛鬆出來,就看到下邊一個官員從席位上站起來,走到中央跪下行禮,大聲說:“郯王殿下仁孝德佳,如今東宮空缺,國無儲君,臣懇請陛下早定國本,立郯王為太子,以安民心!”

    本來熱鬧的大殿,瞬間鴉雀無聲。

    郯王林清頓時心中一緊,不由在心裏對這個挑事的大臣破口大罵。

    本來郯王進獻孝經的事,哪怕這個主意並不出彩,聖上也會覺得這兒子不錯,挺有孝心的,可如今這個大臣一來這麽一出,就好像郯王做孝道是為了太子之位,哪怕事後聖上明白這個大臣不是郯王指使的,印象也會大打折扣。

    這個大臣不是腦子不好使,就是故意的!

    誰知這位大臣好像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直接跪下,說:“如今東宮空缺,臣請陛下立太子以正國本。”說完了,在大殿上砰砰的磕頭。

    脅迫聖意!

    大殿上凡是心裏明白的大臣頓時心中一凜,郯王更是黑了臉,這個時候,他要還看不出來有人故意害他,他這些年就白活了。

    大殿上一時除了砰砰的叩頭聲,再無一絲聲響。

    許多大臣都緊張的看著聖上,等著聖上發話或發火。

    比起眾人的緊張和惴惴不安,聖上臉上倒看不出什麽喜怒,更是連看都沒看下麵正在叩頭的臣子一眼,甚至還笑著問慧貴妃,說:“愛妃覺得,朕該不該立郯王為太子?”

    慧貴妃麵無表情的淡淡回答道:“陛下,後宮不得幹政。”然後就閉口,接著在邊上裝壁畫。

    聖上在慧貴妃這裏碰了個釘子,又看著下首的郯王問:

    “郯王,你覺得朕該立你為太子麽?”

    郯王不得不站起來,走到前邊,跪下說:“此事兒臣不敢非議。”

    聖上說道:“朕讓你說,你就說說。”

    郯王無奈,隻好說:“太子,乃國之儲君,如今前麵三位皇兄都去了,兒臣身為僅存的皇子,又豈會不想!”

    郯王此話一出,眾人大驚,雖然眾人都知道郯王會這麽想,甚至眾人也這麽想,可誰都沒想到,郯王居然會實話實說,甚至連聖上眼中都閃過一絲驚訝。

    不過聖上隱藏的很好,接著問:“那你也覺得朕應該立你太子。”

    郯王站起來,對聖上行了個大禮,然後才說:“兒臣是想要太子之位,可兒臣更希望,是父皇覺得兒臣能勝任太子之位,親自給兒臣太子之位。”

    我想要,但我更希望是您給的,聖上聽著郯王話裏的意思,突然哈哈大笑,站起身來,走下禦階,走到郯王麵前,親手拉起兒子,然後說:

    “朕,今日,立皇六子,郯王,為太子,由內閣擬旨,曉喻天下,禮部選吉時,舉行大殿。”

    內閣閣老文閣老和禮部尚書沈茹趕忙出列,說:“臣遵旨!”

    此時被聖上突然立太子驚呆的眾人也紛紛回過神來,趕忙起來,拜倒,大聲說:“恭賀陛下,喜立太子!”

    然後又起身,再向郯王拜倒,大聲說:“恭賀太子殿下。”

    …………

    郯王帶著林清和楊雲回到王府,剛進了正院,就一個踉蹌。

    林清和楊雲連忙把郯王扶到內室的榻上,楊雲上前幫郯王把外麵的親王裝束脫下來。脫到裏衣時,楊雲才發現,郯王裏衣的後背,已經整個被冷汗濕透了。

    “殿下,這”楊雲一看,立刻說:“老奴去給殿下拿件裏衣換上。”

    郯王無力的點點頭,說:“去吧!”

    楊雲立刻去隔間的箱子給郯王找新的裏衣。

    林清在旁邊給郯王倒了一杯熱茶,郯王端著一飲而盡,緩了緩,才對林清說:“今天多謝先生,要不是先生在宴會前曾和我說過這個的問題,今天說不定會出亂子。”

    林清給自己也倒了一杯熱茶給自己,喝了一口,淡淡的說:“在立太子的關頭,故意上書推舉某位皇子,引起皇帝的不滿,這個無論哪朝哪代都有過。甚至在漢景帝時,大長公主為了不讓太子劉榮繼位,故意讓大臣上書,請求立太子生母栗姬為皇後,栗姬因此被景帝厭惡,最終導致太子劉榮被廢,後來自殺。”

    郯王聽了心中戚戚然,說:“如今,我也經了一出,還好先生提點的早,今日這局才能順利過了。不過,先生,您是怎麽神機妙算的算到今天會出事的?”

    誰知林清看著他,搖搖頭說:“我不知道今天會出事啊,我隻是把史書上所有皇子爭太子之位失敗的案例都整理了一下,然後給殿下背了一遍,讓殿下預防一下啊!”

    郯王:………

    這樣也行?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林清:考前多做幾套模擬題,有備無患,至於有沒有考到,關我何事?考到一道,你看不就賺了麽!

    郯王:………